明方向、抓落实,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4947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方向、抓落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明方向、抓落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明方向、抓落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明方向、抓落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方向、抓落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方向、抓落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方向、抓落实,明方向、抓落实, 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化学讲稿化学讲稿 娄延果娄延果一、近两年国命高考化学试题的特征和走向重基础、重课本、重经典、重能力 (一)稳定性(一)稳定性 试题的难度、命题思路、题目分布基本稳定 1.试题结构和形式的稳定 2.试题题境的稳定 3.试题考查内容的稳定 选择题:1、主要考查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速率和平衡、物质结构和元素 周期律、电解质、电化学、反应热(实例取材书本知识之外,会联系紧密的知识,生活、环保材料、化工生产、 新技术等)2、元素化合物知识及与实验、计算的融合3、有机物代表物的分子组成、结构、性

2、质及用途等 无机推断:1、所联系的重点知识点仍是 H、C、N、O、Na、Al、Si、S、Cl 和 Fe、Cu 等元素的单质及其相关化合物 性质。2、近两年突出其与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模块相结合(学科内综合)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1、基本理论重点考查(周期律表、原子结构、化学键、电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阿伏加德 罗常数、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与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热和热化学方程式、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溶液 pH、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等) 。2、重点知识点重点考, (如: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理应用等) 实验题: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

3、验题,侧重探究实验考查,因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识别实验装置 图,并能运用已有实验基础知识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特别要重视对课本实验的研究,培养探究意识。 4. 对化学用语重点考查的稳定 (二)稳中有变(二)稳中有变 1.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查 框图推断是靠多年约定俗成的含义来命题的:每个箭头代表了一个化学反应;部分生成物可能未标示出; 但近两年出现了多个反应合并为同一转化关系的题目,必须引起注意。 2.化学计算的考查力度略偏大,但不难 总之: 高考的内容主体没有变化; 高考试题的难度没有大的变化; 试题的设问方式、提问角度基本没有变;二、化学高考复习的思想和策略1.总体的复习指导思想和

4、策略不变; 考查的能力、内容、形式要求没有变化;试题内容以考基础为主的格局没变;试题的情景和设问方式基本没变;理综的卷型、学科分布大体没变。 2.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复习高中化学,要按照化学知识结构,以化学理论为指导,着力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编织科 学网络,形成科学体系,紧密联系实际,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必须从中学化学知识体系的整体高度来看待和重新认识每一个知识点 如“硫及其化合物”当时只有“离子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认识工具,其实, “元素周期律” 、 “化 学键” 、 “热化学” 、 “化学平衡”都是重要的认识工具。“物质的量的计算”当时

5、元素内容少,难以理解和体会“物质的量”为核心,对化学计算的意义和 作用,复习时要处理到位。 4.从高考试题研究中把握考查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5.以化学学科的本质复习化学 6.运用科学思维,把握规律,提升推理能力 7.独立完成创新设计,提升实验能力三、规划落实好后三个月的复习1、高三复习的阶段11 年 9 月中 12 年 2 月底 一轮基础知识复习12 年 3 月初 5 月初 二轮专题突破+综合训练12 年 5 月初 5 月底 综合强化训练+查漏补缺12 年 6 月初 自我调整 2.三个轮次复习的不同涵义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按章节复习 第二轮复习: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第三轮复习

6、:回归课本、知识和谐阶段、 能力协调阶段 3.二轮复习的三项基本任务 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 套题 + 综合训练 主要任务是: (1)训练学生的实战经验答题技巧、应变能力、规范书写、认真审题等。 (2)对学生掌握不很牢固的知识,进行专题突破。 具体方法是:套题用于查漏,专题用于补缺。通过精选全国各地模拟题,组成 8+4 的套题,让学生实战模拟练习,发现 共性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组专题进行练习讲解;突破这个重点问题后再做套题,发现问题再专题补缺。 4三轮的作用和目的: 一、查漏补缺,稳定成绩:(1)一定用习题来查,查到问题回到课本解决,形成稳固的解决问题基础; (2)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严重问题;

7、 (3)列出常见的考试热点问题,请同学把自己仍然觉得有问题的知识找出来。 二、形成做题的综合能力:会做+巧做,以实现最大分数。 三、补缺的方法补缺的方法是:采用小专题讲练结合的方法。 5最后期的复习怎么做? 三轮、四轮复习: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放松度,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不能太自由,但这不等于一直给其讲课; 回归课本: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系统看课本; 复习策略:不是变化越多越好。 鼓舞士气:不能使学生奢望过高; 综合训练:不是考得越勤越好;四、专题的设计和实施策略1.专题的选定和来源:关键:多角度设计和组织专题; 高考热点; 本班学生共性的弱点问题;换一个角度梳理重点内容; 2.容易产生的问题:专

8、题过大,不解决问题;专题与一轮重复,简单压缩,目的不明确;专题照搬,与本届、班学生需要不符。 3.专题的实施:标题鲜明,突出目的;专题由查出的漏洞而生,自然有针对性;专题的背景要交代给同学;必须及时反馈;做好学生的动员,鼓足信心 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1常见化学仪器的构造和用途;2常见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5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等;6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7重要的定量实验; 8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9综合实验题的常见题型分析;102009-2011 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汇编。 我反对下述二轮复习专题设计:二轮为专题复习,共 6 个专题 化学实验 基本概

9、念 基本理论 元素化合物 物质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五、优化教学行为,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1.教学效率的层次 2.复习课的设计一定要创新 复习课最忌讳“压缩饼干” ,简单重复; 习题讲评最忌讳逐题讲述; 应站在某一角度重新梳理该复习的内容。例硫及其化合物 3.课堂效率遇到的问题 大家共有的理念: 高考成绩对学生、教师、学校都十分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活动能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成绩; 满堂灌是低效的教学; 模拟、习练、讲评对提高成绩有利;但从课堂状态来看:都知道只有学生学会了才能提高成绩,但学生怎样才能学会?都知道多让学生活动,但学生到底该怎样

10、活动?都知道多提问,但问什么?何时问?怎样问?都知道要提高效率,但哪些措施在什么环境下才是高效的? 调查发现,课堂效率 7 个问题: 1、统一讲解与学生个体问题的矛盾处理; 2、对知识点的系统讲解与差错点的点拨之间的矛盾; 3、练习与讲解的矛盾; 4、学生对自己水平的认识与教师对其判断的差异问题; 5、教师对学生观念、方法的引导与学习知识的矛盾; 6、统一的复习计划、步骤与照顾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 7、复习课教学目标不明确问题。 复习中学生最需要的帮助是告诉他哪有问题; 用课堂时间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合算的; 教师写出来、说出来、打出来仅是学生学习的可能前提条件; 学生只看见、听

11、见,仅在短时记忆中起作用; 学生仅动脑思考,只是会做,但不一定做对; 中、高考分是学生写出来的,不是看出来、想出来的; 最低效,往往也是教师最放心的复习是“用话语大水漫灌” ;学生是在活动(身体、心理、思维)中学会学习 教和学的行为加上其承载的内容构成了一个个的活动 让教师和学生回到真正的活动中,就回归了化学课堂的本来形态。 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 学生 落实(学生、老师)绝对是第一位的,必须要有一个“抓手” 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执行能力急需提高 4.研究思考教与学的行为、优化行为 所以,高三教学中: 教师要及时将讲解问题转化

12、为学生动手、动脑练习。 教师要及时将个别同学的问题转化为班内多数同学的问题。将一个问题放大、扩展、联系相关或浓缩提炼上两点都需要教师对内容的准确把握和高效率的思考,需要教学实践性知识(缄默知识)的应用。 在不能完成两个转化,问题又不是多数同学的问题时,宁愿不讲。 高效复习应具有的特征 复习的内容准确,对准高考; 学生自学解决面上的问题,课堂解决本班学生残存的问题; 课堂复习内容的策略视角高于原新课教学;要从中学化学知识体系整体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要复习的内 容; 课堂复习活动以问题为引导分为若干板块,且问题是多数同学的问题; 5.抓好落实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落实反思和纠错,提高复习效率,班级授课制必须充分利用同学间的相互监督和校正功能,以此落实知识点 和技能。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 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