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4789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CEPE 中国电力教育2009 年 5 月下总第 137 期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韩建华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的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和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制约着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和营造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作者简介:韩建华(1962-),男,江西临川人,浙江传媒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工学

2、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浙江杭州 310018)近几年来,不少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实效,但总体来看,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仍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制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1.教育理念滞后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知识主导型的教育模式占据着主要地位,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学习已有的人类文明成果,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忽视了对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

3、程体系缺乏创新,突出“学科本位“的设置思想,学科知识孤立,缺乏足够的人文素质,交叉学科和社会知识的教育.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自身缺乏创新意识,适应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念及人才观并未形成普遍共识,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难于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u2.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致使教师把传授相关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养成用固定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丧失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教材为中心致使整个教学过程过分强调书本知识,阻碍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难于形成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课堂为中心致使只注重

4、学生的共性要求,整齐划一,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5.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决定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导向,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目前许多高校考试大多采用单一的标准,考试的功能与目的错位,普遍存在重评价,轻导向的误区;考试内容不合理,知识性,记忆性的成分所占的比重过大,使得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考试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多样化的考核.这种知识导向性的考试,侧重于考核学生掌握已有知识或继承知识的水平,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囤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难于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4.教育资源紧缺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

5、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相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而言,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任务繁重,教师要承受满负荷的教学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和创新教育,难于保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教育资源短缺,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设备,仪器严重不足,制约着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1.确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确立与创新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思想,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学生的创新个性.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

6、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将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目标体系,转变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国际化学习,强调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打好基础,并以此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的意识,塑造创新的人格,激发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加强通识教育,打

7、好学科基础的前提下,突出专业教育与学科交叉,实行宽 121 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一方面要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主辅修制,“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等措施,加大选修课程比例,增加选修课的种类,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兴趣和特长,在专业和课程学习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权,为学生学习与成长创造宽中国电力教育 C 日,E孬 i松,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要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重基础,宽口径,模块化,自主性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增加能力培养型课程,文化素质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名牌课程等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培养学生构建创新人才所需的知识

8、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5.改革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研究和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师生之间的互动,将教和学,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留出足够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去思考,去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转变,不但能接受知识和应用知识,还养成发现和探索新知识的习惯.另外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

9、现代教学模式,超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推进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根据培养创新人才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建立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上,应提高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比例,手段上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模拟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实践教学环境,提供探索和创新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组织好学生的综合

10、实践,抓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实习资源,形成面向真实环境的实习机制,从内容上保证综合实践的水平.同时要抓好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提高选题质量,尽量选择有实际应用背景和科研课题背景的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的过程管理,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的客座专家或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课程实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5.构建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新实践和科技活动设置组织机构,搭建活动平台,提供物质支持,构建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规定明确修读要求,让每个学生获得参与创新实践的机会.如开展学生科研训练项目

11、,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对课题进行研究,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其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科学精神及创新能力.或开展各种科技竞赛活动,通过加强组织和宣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与.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社会考察,科技咨询开发等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中去,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体制和机制建设I.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一是进行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考试内容应全面覆盖知识,能力,潜质,有利于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考试方式应该根据课堂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

12、考试方法,在成绩评价上,应形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形成的学生考试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反映教与学的效果,充分发挥考试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导向作用.二是构建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的评价不仅是专业学习和考试成绩,还应从思想道德修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综合考评,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优势和个性,鼓励学生既养成必备的基本素质,又发展自己的个性.三是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在教学管理的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政策导向促进学生才能和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2.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

13、质量管理首先要深刻理解创新人才的准确内涵,正确把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各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制度体系,形成一套科学长效的运行机制.二是实行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程性管理,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环节的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估与检查,不仅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价,还应包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三是建立教学工作责任机制,建立二级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教师等各个层面的教学质量责任体系,健全对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的考核制度,将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专业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其党政领导班

14、子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学院的资源获取直接挂钩,形成学院党政一把手的教学质量责任制,并加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推进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教师教学管理,全面,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直接挂钩,使教师成为教学创新,质量提升的真正责任人.5.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师应该具备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与时俱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并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成为热爱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放弃自我的权威意识,注重不同观点与思想的交流沟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欲

15、,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建设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学科建设,围绕学科形成创新型的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和进修,改善知识结构,拓宽国际化视野和经验,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其次要引导教师经常深人社会和企业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另外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专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开设讲座以及指导学生实习等.囤CEPE 中国电力教育2009 年 5 月下总第 137 期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研究马学海冯跃武摘要: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本文分析了新疆经济社会对多样

16、化少数民族人才需求的原因,并对新疆高校如何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多样化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关键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多样化模式作者简介:马学海(197e-),男,回族,新疆伊犁人,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农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冯跃武(1980 一),男,山西忻州人,新疆师范大学教务处,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新疆鸟鲁木齐 850054)高等学校的三大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其人才培养是其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和“为谁培养的问题.因此,新疆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力与条件,结合社会需求进行科学的战略目标定位,构建科学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一,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原因新疆高校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后,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