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培养创新力的最佳途径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4336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5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教育培养创新力的最佳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教育培养创新力的最佳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教育培养创新力的最佳途径(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 钟华编辑: 陈彬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72012 年 11 月 21 日星期三Tel押 (010) 82614599理 论大学之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明 确指出, 人才培养要形成各类人才辈出、 拔尖创 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 和民族的稀有资源和希望所在,是建设创新型 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中坚力量。 大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也是文化引领的高 地。大学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学技 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培养大量高素质创 新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 也是 实现理工科大学文化强国责任的

2、重要途径。学术、 艺术须相互交融当今世界公认的 “拔尖创新人才” , 从大画 家、 大科学家达 芬奇到酷爱绘画艺术的天文学 家哥白尼; 从诗人、 物理学家牛顿到小提琴手、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我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 曲作者、地质学家李四光到热爱艺术的工程控 制论和中国系统工程创始人钱学森,他们的成 长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艺术的启迪以及 学术与艺术的交融,他们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 了艺术所带来的无限想象力与创新人才取得成 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是由上世纪 50 年代文理工 分立的前苏联式办学模式延续至今的。受当时 经济发展限制,理工科院校基本上只强调对学 生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

3、术方面的教育,忽视 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 培养,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道德理性、 审美 价值、 思想深度、 法律意识以及法律观念的缺乏 或淡漠, 因而限制了 “人” 的全面发展。现阶段,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确立,高等教育正 在发生深刻改变, 文理兼容、 艺术学术并包的创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全面推进。拔尖创新人 才培养要从人才成长的个人内在因素、教育过 程、 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考虑, 需要多元化的刺 激和激励,而艺术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 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是最佳的激发创新思维、 培 养创新能力的途径。艺术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教育部在 1996 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全

4、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艺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健康的审美观念 和审美能力、 陶冶道德情操、 培育全面发展的 人, 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为: 首先, 艺术能够激发创新思维。 这是因为艺 术能够丰富人的想象力。想象是艺术思维的基 本要素, 也是对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 艺术想 象力能够激发科学发现的灵感。 同时, 艺术赋予 人更敏锐的直觉。 艺术能培养人的观察力、 感受 力和领悟力, 使人能在科学发现中捕捉细微, 并 获得别人无法感知的思想与变化。 除此之外, 艺 术还能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艺 术创作和接受的最基本思维方式,它在物理学 的

5、发展历史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 艺术能够造就创新型人格。 艺术领域 崇尚标新立异、 不拘一格、 独抒性灵, 最忌平庸。 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说,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这 种艺术精神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就体现为一种创 新型人格, 即永远对未知的神秘充满渴望, 永远 像艺术家那样希望通过创新的作品来确证自己 的独特价值。 第三, 艺术沟通审美法则与科学规律。审 美法则与科学规律之间存在着许多耦合。 英国 物理学家狄拉克相信描述自然界基本规律的 方程都必定有显著的数学美,古希腊数学家、 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美妙的音乐之所以动 人心弦, 是因为它符合数学的规律, 是数学和 谐的反映。 科学和艺术都

6、恰到好处地用各自的 方式描绘世界, 艺术以其独特方式沟通审美法 则与科学规律。北交大的探索与反思作为一所传统的理工科院校,北京交通大 学基于以上认识,长期把艺术教育摆在了人才 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自 1991 年以来, 学校 就大力发展艺术教育。20 年来, 学校不断地探 索艺术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 人才中的新模式。 首先, 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第 一课堂面向全校学生普及艺术教育。开设包括 理论类、 实践类、 理论加实践类等形式的艺术类 选修课,并保证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选上至少一门艺术类课程, 实现了艺术课程在我校 本科生中的全面覆盖; 第二课堂则推动艺术教 育

7、深层次影响学生。发挥学生艺术团、 文艺类 学生社团的 “领头羊” 作用, 广泛开展各种艺术 实践活动, 学生艺术团多次代表学校和北京市 参加比赛并获奖, 在繁荣校园文化、 全面提高 大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作出 了卓越贡献。同时, 努力办好零起点学生的艺 术培养工作, 发挥以点带面作用, 推进第二课 堂取得实效。 其次,坚持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成才相结 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 长成才。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展个人兴趣专 长, 开发优势潜能。 一方面, 在校园舞台上涌现 出一大批主题鲜明、 形式多样并具有较高审美 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的文艺作品, 使参与这类活 动的学生提高

8、了美的创造力和艺术的鉴赏力, 并从审美的愉悦和感情的共鸣中受到教育和 启迪; 另一方面, 通过表达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 精神以及个人修养的全方面训练, 在正确处理 个人、 集体、 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 彰显 本色, 实现思想成长、 学业进步、 身心健康有机结合, 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 有机融合中实现 全面发展, 努力成为可堪大用、 能负重任的栋 梁之材。 最后,坚持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 合。 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 推出 学生品牌活动, 发挥教育的育人宗旨。 学校学生 艺术团于 2002 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家推出大学 生版大型声乐套曲 长征组歌 , 十年来在校内 外演出

9、50 余场,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艺术吸 引人、 凝聚人、 感召人, 而榜样教育又以其自身 的优势和特点, 将二者有机结合, 是形成学校开 展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这是辛弃疾的著名词句。它诗化地 表达了创作的过程中因寻觅导致发现、因苦思 萌发顿悟的规律。 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这样 一条规律以及与之配套的方法同样也是适用 的。 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 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 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深入探索和经 验积累。而理工科院校是可以充分发挥艺术教 育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的

10、培养。艺术教育: 培养创新力的最佳途径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高艳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作为 国家事业单位, 其办学经费等 全部由政府下拨。 由于穷国办 大教育的现实, 一直以来国家 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 伴随着 大学扩招等为特征的高等教 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高校经 费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缓 解大学办学经费紧张的难题,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清华大 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等知 名高校仿照国外高校的做法 先后设立了教育基金会, 其作 用是为了多元筹集办学资金、 促进学校发展。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吸引 社会各界捐资办学, 拓宽高等 学校筹资渠道, 2009 年中央 财政设立配比资金, 对

11、高校接 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 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 对 中央财政设立的普通高校捐 赠收入配比资金, 用于对接受 社会捐赠收入的高校实行奖 励补助。 对高校申报的货币资 金单笔捐赠额在 10 万元以上 的项目实行配比,不足 10 万 元的项目不予配比。 国家的资 金配比政策仅适用于对各高 校通过在民政部门登记设立 的基金会接受的捐赠收入进 行配比。换言之, 要想获得国 家的配比资金需要满足两个 条件, 一是要在民政部门注册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基 金会; 二是社会捐款资金已到 大学基金会账户。 高校接受的 仪器设备、 建筑物、 书画等实 物捐赠, 未变现股票、 股权, 以 及长期设立

12、的奖学金、 基金运 作利息等投资收入, 都不包括在内。 从 2011 年起,中央财政采取分档超额累 退比例的分配方式安排配比资金, 5000 万元以 内的 100%配比, 5000 万元以上的 50%配比。此 政策暂定为 20112013 年有效, 此后由中央财 政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机遇难得, 时间就 是金钱。这一利好政策的出台一下子激发了 高校注册教育基金会的热情。 刹那间, 我国大 学教育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目前 “985 工程” 和 “211 工程” 院校基本上都在国 家民政部或省级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了教育 基金,一部分有实力的地方高校也相继成立 了教育基金会。 大学基金会的注

13、册成立, 为多 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 受高校和政府部门重视。但是由于大学教育 基金会成立时间仓促,与大学的很多关系尚 未理顺, 在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其中比较 明显的有两个问题: 首先, 独立法人属性遭遇体制障碍。理论 上大学教育基金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是非公 募的民间公益性基金会。但实际上, 大学教育 基金会在校内却是一个处级行政单位, 大学党 委书记兼任法定代表人、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工作人员全部由校内有事业编制的机关人员 组成, 办公经费、 人员工资等都走校内财务账 户, 而且有些大学的教育基金会与财务处是两 块牌子一套人马, 这样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法人 资格被完全

14、淹没, 基金会毫无活力可言。 其次, 为 “共谋” 套取国家配比资金提供温 床。由于国内高校长期以来的行政化办学思 维, 在学生培养等方面缺乏人文关怀, 很多学 生毕业后基本上不与母校联系, 另外许多大学 也不太注重与社会企业等的交流和合作, 所以 短时间内想获得大额捐款是件很难的事。因此 为了获得国家的配比资金, 有个别高校采用欺 诈手段, 找部分企业或者个人以虚假名义为教 育基金会 “捐款” , 套取国家的财政配比资金, 然后将假捐款通过隐蔽的手段退还给先前的 “捐赠人” , 据笔者观察这种 “共谋” 欺骗国家财 政的行为在大学里有普及化倾向, 并且也不乏 触碰法律红线者。 相比较而言,

15、国外大学的基金会有着悠久 的发展历史, 尤其是哈佛、 斯坦福等私立院校, 教育基金会成立得比较早, 而且运作也比较成 熟和规范。在国外,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目的是 使获得的捐款保值增值,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 学发展。教育基金会除了接受捐款外, 还通过 基金运作在低风险市场上进行投资, 为了获得 可靠的回报, 大学教育基金会还成立了专门的 投资管理机构,聘请了专业的市场投资团队, 并用合理的市场手段激励投资团队, 所以大学 教育基金会有很强的活力, 通过投资等手段获 得了高额回报, 为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雄 厚的财力支持, 这与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现 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为使我国大学教育基

16、金会健康发 展, 引导其向专业化、 规范化方面前进, 笔者提 出如下建议: 第一, 独立设置与运行。聘请专业 的投机人员进行管理和运作, 党委书记等校内 人员不宜掺和其中, 有必要时可以请大学校长 等推动募捐活动, 但总的来讲, 校内干部和人 员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大学基金会的办 公经费、 人员工资等各种开支由基金会独立核 算, 要与大学财务完全分开, 避免糊涂账的产 生。 第二, 完善配比政策。 现行的财政配比政策 过于粗放,不管是对大学的发展还是大学教 育基金会的发展而言都没有任何好处,而且 在一定程度上制造着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 建议细化配比政策, 完善激励机制, 加强配比 资金监管力度, 杜绝弄虚作假等行为。第三, 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坚持公开、 透明原则是基 金会取得社会公信力的前提。因此, 只有其所 有财务收支都能让社会公众以方便快捷的方 式获悉,接受各个层面的监督,才能防止欺 骗、 贪污、 浪费等行为, 也才能保证大学教育 基金会的长远发展。大 学 教 育 基 金 会 需 规 范 化 引 导姻 包 万 平 李 金 波在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