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4273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知识精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语文高二语文史记选读史记选读复习苏教版复习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史记选读复习教学过程 一、 史记的人物刻画史记中的“纪”、 “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 的历史画面。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 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 史记的人物传 记之所以有如此广大的覆盖面,和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及开阔的视野密不可分。司马迁本 人“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报任安书 ) ,希望借助于史记一书而扬名后世,实现 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出于这种心态,司马迁对那些在历史上虽有

2、卓越表现、终因无人奖 掖而难以扬名的布衣平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为他们鸣不平。他在伯夷列传中写道:“伯 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闾巷之人,欲砥行 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司马迁清楚地看到,一个人知名度的高低,乃 至他是否能够青史留名,固然和他本身的业绩有关,同时也和是否有人宣扬提携密不可分 的。他在游侠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论述。在司马迁看来,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 信陵君、春申君)或凭借王者亲属的血缘优势,或身居卿相之位,有的是二者兼备,他们 显名诸侯,犹如顺风而呼,事半功倍。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 是为难耳。然儒墨皆

3、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司马迁对儒 墨等学派由于门户之见排斥这些出自平民的侠客而深感不公。司马迁在按照惯例为帝王将 相立传的同时,也把许多下层人物写入书中,其中包括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使得 史记所收的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 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同是以好士闻名的贵公子,信陵君和其 他三公子在人格上有高下之别,而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也各有各的风貌。同为战国策 士,苏秦主要是一位发奋者的形象,而张仪身上更多的却是狡诈权谋。张良、陈平同是刘 邦的重要谋士,但

4、司马迁笔下的张良令人觉得莫测、高深,带有几分神异;而陈平这位智 囊却富有人情味,没有张良那种仙风道气。 史记同类人物形象之间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 不同类型人物形象之间更是形成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照,人物的个性在差异、区别中得 到充分的显示。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 的个性非常突出。 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的谨小慎微,唯命是从。 樊郦滕灌 列传写到夏侯婴时,主要叙述他对刘邦一家的精心呵护,他和刘邦家庭的特殊关系,多 次提到他的太仆之职。 李将军列传在描写李广时着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他射匈奴 射雕者、射白马将、射追击者、射猎、射石、射敌方

5、裨将,百发百中,矢能饮羽。 史记 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各具风采,就在于司马迁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 历等各方面的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 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萧何是 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陈平年青时贫而好学,所以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 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周勃最初从事杂艺,没有什么学问,执政之后就显露出 知识的不足,在文帝面前陷入窘境。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撞豪爽之气,他大块吃肉,

6、大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写窦婴是 一副老年失势的窘态,写田蚡则是少年得志的猖狂。总之,影响人物个性的许多重要因素, 司马迁都充分注意到了,因此,他使史记中的人物都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 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 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这是史 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是 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 萧何,陈平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亭长,王陵之于张苍

7、,都是受人之惠而报人之恩。 苏秦佩六国相印后, “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 百金偿之。 ”(苏秦列传 )刘邦为泗水亭长时,前往咸阳行役,一般的小吏都赠钱三百, 唯独萧何送给刘邦五百钱。汉初封侯,刘邦为萧何益封二千户,用以报答先前多送二百钱 的恩惠。 (萧相国世家 )韩信为布衣时从人寄食,一位漂母曾接济他数十日,韩信封楚 王之后, “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淮阴侯列传 )魏无知向刘邦引荐陈平,汉初剖符定 封,陈平列举魏无知拔擢之功,魏无知得到刘邦赏赐。 (陈丞相世家 )王陵对张苍有不 杀之恩, “及苍贵,常父事王陵。陵死后,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

8、,然后敢归 家。 ”(张丞相列传 ) 类似这样知恩图报的人物在史记中有一大批,他们百倍、千倍地报偿恩人,以表 示自己不忘本、不负人。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这是和知恩图报、以德报德相对应的 一种行为,伍子胥之于楚平王,李广之于霸陵尉、主父偃之于昆弟宾客,采取的都是这种 做法。伍子胥父兄均被楚平王无辜杀害,伍子胥奔亡吴国,借吴之力攻入楚都, “乃掘楚平 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伍子胥列传 )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 (李将军列传 )主父偃为齐相,到达齐地之后,向昆弟宾客散发五百金,从此和他们断 绝关系,不许再入家门,用以报复他在贫困时所遭到的冷遇。 (平津侯主父列传

9、)知恩 图报和以怨报怨是相互联系的两个侧面,往往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体现出来。苏秦对于借 给自己百钱的人以百金相偿,而对在危困时几次要离开自己的随从则一文不赏。 (苏秦列 传 )范雎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因此,对迫害过他的魏齐、 须贾,或令其死,或令其辱,而对搭救过他的王稽、郑安平,都请求秦王委以重任。 (范 雎蔡泽列传 )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这是知恩图报的升华,是它的极端形式。司马迁在刺客列传和报任安书中两次提 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他本人是赞成这一信条的。 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 让、聂政、荆轲等人都是为知

10、己者死;孟尝君列传中的得粟者, 魏公子列传中的侯 嬴, 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贯高,也都是为知己者而死。 史记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富贵 还乡的想法,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项羽在焚烧秦都咸阳后一心想东归,说道:“富 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本纪 )项羽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道出 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司马迁也写了许多人衣锦还乡的场面,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主 父偃等人的传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苏秦富贵还乡,笑视兄弟妻嫂前恭后踞的变化,抒发 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苏秦列传 )刘邦当了天子之后回到故乡,慷慨悲壮高唱大风歌 , 坦露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高祖本纪 )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

11、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 史 记中有许多人物所做的事情相近,但是怎样去做,却是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各人有各人 的方式。同是衣锦还乡,韩信显得雍容大度,不计私仇,主父偃却心胸狭小,报复心极强。 同是知恩图报,豫让、贯高先是忍辱负重,顽强地活下去,关键时刻又死得极其壮烈;而 侯赢、田光等义士,却是痛快地以自杀相谢。人物的共性寓于鲜明的个性之中,二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 有血有肉,生动丰满。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 人格。他喑噁叱咤,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

12、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 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 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 复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则兼有风云气和儿女情。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 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对于李斯 这个人物,司马迁反复刻画他外似刚愎而内实游移的矛盾状态: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 势下,他想知难而退,却又贪恋富贵,下不了决心;在赵高废立之际,开始像是要以身殉 国,经赵高劝之以利害,马上退缩妥协;对于秦二世的无道,本想犯颜直谏,一旦二世责 问,立刻苟合求容

13、。李斯的双重人格表现得非常充分,一个内心分裂的可悲形象跃然纸上。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 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司马迁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是在一篇传 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的则采用旁见侧出的方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 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 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 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 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

14、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 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 的贪财好色, 萧相国世家 、 留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 魏豹彭越列传 、 郦生陆贾 列传揭露他慢而侮人,詈骂诸侯臣如奴仆。 樊郦滕灌列传还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实,楚 汉相争时,刘邦战败逃跑,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几次把亲生儿女推到车下,后来的惠帝、 鲁元公主有赖于夏侯婴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司马迁对汉高祖刘邦之所以采用旁见侧出的写 法,显然是有所忌讳,不得不如此。信陵君是司马迁最欣赏的一位人物,在魏公子列传 中称公子者凡 147 次,写了他一系列礼贤下士的事迹,塑造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紧 接着,在范雎蔡泽列传中,有一段和信陵君相关的故事:秦

15、昭王为范雎报仇,追捕魏 齐甚急。魏齐走投无路,和赵相虞卿一道向信陵君求援。 “信陵君闻之,畏秦,犹豫未肯见。 ”魏齐听到这个消息自刭身亡,等到信陵君听从侯嬴的劝告决定接纳魏齐时,已经为时过晚。 司马迁对信陵君爱之过深,他没有把这个有损于信陵君光辉形象的事情写入本传,而是采 用旁见侧出法加以处理。 史记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要把相关传记联系起来 加以观照才能全面地把握。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二、 史记的叙事艺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全书 由十二本纪、十表、八

16、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虽然这五种体例各有区别,但它们 却是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十二本纪是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 帝时代 3000 年的兴衰沿革。十表、八书作为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 三十世家围绕十二本纪而展开,用司马迁自己的话来说,世家与本纪的关系,犹如“二十八 宿环北拱,三 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太史公自序 ) 。如果说本纪是北斗,那么,世 家就是环绕北斗的二十八宿;如果说本纪是车毂,那么,世家就是汇集于车毂的辐 条。至 于七十列传,则是历史天宇上北斗、二十八宿以外的群星。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 形成的结构框架,沟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图。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十表排列 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是有关经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