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4270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 5 期近代城市空间的扩张、 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城乡关系的深刻变动都为城市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同时近代城市又是 “传统” 与 “现代” 激烈交锋的地方, 城市手工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 “机遇” 与 “挑战” 面前, 城市手工业经历了哪些变化?要想圆满的回答这个问题, 恐怕还要付诸于大量的个案研究。一般来说, 手工业形态反映了手工业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 不同的经营形态往往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 同时反映着生产规模的大小, 经营者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要受到自身资本、技术水平、 市场环境、 行业习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 弄清楚不同的经营形态, 我们也

2、就获得了一把了解近代成都手工业存在状况的钥匙。成都是内陆地区典型的手工业城市, 直至1953年, 成都手工业从业人员在全市工业从业人员中仍占73.53%, 产值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40.62%2, 历史上曾出现了诸如蜀锦、 蜀绣等享誉中外的手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 以 近 代 成 都 手 工 业 为 例彭南生张杰内容提要成都是内陆地区城市手工业的一个典型城市。其经营形态可大别为四: 即家庭手工业、 手工作坊与工场手工业、 流动匠作手工业以及手工业合作社。不同形态的手工业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 其中家庭手工业、 手工作坊等采取了包买主制下的依附经营, 与苏州、 天津等手工业发达城市相比, 成

3、都手工业中的包买制处于较低层次。手工作坊大多工商兼营, 前店后坊。大规模的工场手工业为数不多, 个别手工工场在经营管理上已显露出现代企业的雏形。流动匠作手工业以走街串巷、 上门修补为主。手工业合作社以生产合作为主要特点, 是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 但在近代成都手工业中也只是昙花一现。上述四种形态的手工业共处于一个城市, 充分反映了近代成都手工业的落后性与复杂性。关键词近代成都手工业形态经营方式彭南生,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430079张杰,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430079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项目编号: 14ZDB047,

4、首席专家: 彭南生) 阶段 性成果之一。 1参看彭南生:近50余年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述评 ,开封 史学月刊 2005年第11期。 2中国全国总工会研究室编著:成都、 鄂城、 武汉手工业调查 ,北京 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 第11-12页。- 197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工业产品。到了近代, 由于远离资本源、 技术源、 人才源, 成都城市工业化呈现低度化发展, 从而为手工业的继续存在与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近代成都手工业经营形态可大别为四: 即家庭手工业、 手工作坊与工场手工业、 流动匠作手工业以及手工业合作社等。一家庭手工业是成都手工业中一种常见的经营形态, 广泛存在于手工行业

5、中。先以丝织业为例,近代成都的绫织业中多集中在东门义学巷、 纱帽街等处。其中 “资本薄弱者, 实属多数, 有数十元资本至一二百元不等; 此项小资本者占百分之八九十, 生产过程凭借自身劳力及家庭妇孺之帮助而完成”1。再如蜀锦生产中的 “络丝” 工序, 一般都是由机房将练好的纬线分发与家庭妇女, 后者在各自家中使用一种简单工具完成操作, 俗称打猫儿头或扯猫猫头。直至20世纪70年代, 络丝仍是成都妇女的家庭手工业之一。“当时在成都蜀锦厂周围还有个不小的扯猫猫头作业区, 妇女们周末到厂里领取熟经绞丝及籰子, 周一挑着络满纬线的籰子送回厂子。 ”2四川所产之丝, 无论何地, 如上等者作绸缎经, 中等者

6、概作栏干。成都栏干业之产品, 为花边、 辫子等, 多售于康藏少数民族人民作衣饰用。该业分机织、 手打两种, 机织者在机房生产; 手打者名辫子, 系妇女向铺家领料在家中用手打成3。成都的手工羊毛线生产约始于1939年。当时外货充斥市场, 手工业者为了生存, 不断创造试验,把灌县运到成都的羊毛用非常简单的手工纺纱车, 先纺成毛纱, 再合成三股或四股, 便成了土毛线。纺线的人是皇城内外一些贫苦人家的妇女, 她们向经营毛线的店家领取原料, 然后在家中用手纺的木机整日工作, 一天可纺成毛线一斤多4。在近代成都的毛织业生产中, 一般都是先纺毛成线, 再就毛线编织为罽帽、 袜、 项巾之类;“纺毛则妇工也,

7、贫家领归作之”5, 即纺毛这道工序由妇女在家中完成。编凉鞋、 扎鸡毛扫帚也都是成都贫苦居民的家庭手工业。成都贡院附近的贫家妇女多以编织马尾凉鞋出售为生计,“远商到者多争购回转售, 行销尚广, 每年正二月内便有叙渝商人来省以贱价趸购, 回里出售”6。北关外平硚子、 驷马硚等处居住贫民, 多以扎鸡毛扫帚为生, 他们平日收买城乡内外鸡毛, 在家中扎成扫帚, 再由贩商收买后运至山陕、 湘鄂、 沪上一带销售7。成都妇女多善针黹、 缝纫、 刺绣、 色色皆精, 贫苦孀居竟有侍十指以为事蓄之资者8。如从事手工缝纫者,“此辈妇女大都在成都有家, 白天受雇主雇到家里去工作, 晚飨后, 仍回到自己家里做活计,每天工

8、钱, 两角至三角不等”9。婴儿帽箍即是手工缝纫产品之一, 多系妇女用零碎绸片剪贴, 或加以绣花而成, 晚上在夜市摆地摊销售。抗战期间流寓成都的张恨水在逛夜市时就惊讶地发现有十分之三的地摊都是专卖旧式婴儿帽箍的10。手工刺绣亦是成都妇女的家庭手工业之一, 刺绣所需工具简单易置, 只需一枚绣花针、 一把剪刀、 一只花绷子即可, 业此者常常从大的绣坊或商号领取原料, 在自己家中架起绷子代人工作, 称作 “做提货”11。纺纱一直是成都的一项传统家庭手工业。重庆开埠后, 机纱大量涌入,“重庆因商务较大, 居民1 本市绫织业访问记 ,国民日报 1933年11月10日, 第6版。 2黄修忠:蜀锦 , 苏州大

9、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9页。 3傅崇矩编:成都通览 下册,成都 巴蜀书社1987年版, 第317页。 4 本地毛线的产销 ,工商导报 1948年1月11日, 第4版。 5民国 华阳县志 卷34, 物产3。 6 女工获利 ,四川官报 1909年第13册,“新闻” 。 7 鸡毛扫帚获利 ,通俗日报 1909年6月4日, 第1版。 8同治 成都县志 卷2,舆地志 风俗 。 9向尚:成都的妇女职业 ,女子月刊 1936年4卷3期。 10施康强编:四川的凸现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第120页。 11 四川省志 轻工业志 下,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 第50页。- 198历史

10、学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第 5 期多尚奢侈, 故土纱在渝市早已绝迹, 成都人民因生产力弱, 且素尚朴素, 土纱销场尚占一部分之势力”1。城中妇女亦常在家中为大作坊纺纱,“因为在家里工作, 白天临街的木窗板总是卸下来, 让光线更好”2。在近代成都的火柴业中, 某些工序也是由工人在家中完成的。培根、 新生和星火是成都规模较大的三家火柴厂, 共有女工107人, 其中有20人都是向工厂领取材料后, 回家工作的3, 尤其是糊火柴匣, 它是成都贫苦居民赖以谋生的家庭手工业之一。成都的制箱业亦有采取家庭经营者。该业分为两类, 打金街的制作者用木壳, 使用生皮和纸皮,涂上油漆, 样式比较古旧。皮房街和顺城

11、街的制作者用纸壳, 使用生革皮, 不上油漆, 样式比较新颖。在打金街的百余家制箱者, 他们是全家动员, 男女老幼都参加工作4。家庭手工业是手工业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在封建经济时代, 城乡家庭手工业基本上属于独立的自主经营; 进入近代以后, 市场的扩大以及商业资本的渗入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手工业处于依附经营之下。与乡村家庭手工业不同的是, 城市家庭手工业脱离了农业生产。对于一些城市居民来说,从事家庭手工业往往就是他们获得生计的惟一来源; 理论上讲, 在生存和利润的双重刺激下, 他们更倾向于扩大生产规模, 当条件允许时, 他们就会 “走出家庭” , 开设作坊甚至手工工场。二城市是手工业作坊和工场的集中

12、地。在成都这样一个传统手工业发达的城市更是如此,“除商业户集中的春熙路、 总府街外, 无论在那一条街上, 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手工作坊, 在那里, 手工业者和手工业工人正在做他们的 活路 ”5。这些作坊的规模大小不等, 小型作坊仅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无异于家庭作坊; 较大的作坊则大量雇用工人和学徒, 实行分工合作, 无异于手工工场。我们先从整体上 “鸟瞰” 一下手工作坊和工场在成都手工业中的存在状况。右表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成都市各主要手工行业的资本总额及从业人数。不难看出, 各业家数虽多, 但普遍资本薄弱, 表中所列成都市39个主要手工行行业名称 棉织业 京果业 肥料业 木行业 药材业 靴鞋

13、业 干菜业 色染业 油漆匾对业 笔墨业 刀剪业 古玩玉器业 大曲烧房业 须带头绳业 木书业 银楼业 石印业 旗帜军装业 苏裱业 服装业资本总额 (元) 46100 34900 68100 248500 314800 34100 79100 11400 5300 13500 4000 19700 17900 7200 16200 50400 3700 33800 9800 46100会员数 (家) 499 119 89 85 376 300 141 86 58 65 34 70 17 27 80 1141 92 72 145 144店员数 (人) 1959 669 141 174 1574 10

14、01 634 332 167 263 53 78 163 64 93 210 384 451 417 708行业名称 绸缎长机业 酱园业 烟草业 修理钟表业 磨面业 油绸业 顾绣业 铜器业 丝线业 砖瓦窑业 建造修理车业 帽业 绫纱业 行架业 大绸业 卤漆业 竹业 制革业 皮胶业 总计资本总额 (元) 56500 72800 23800 9700 21000 4400 13100 21700 19100 21100 14800 36300 7000 37900 41000 5500 9000 58500 30400 1568200会员数 (家) 196 94 99 105 92 38 68 4

15、3 25 69 81 202 62 150 24 27 146 203 67 5511店员数 (人) 302 282 573 230 188 61 329 48 48 125 185 747 242 610 185 32 388 377 168 14655资料来源: 成都市各业公会会务调查表1937年, 成都市档案馆藏, 全宗号1040 22。笔者在引用时对原表进行了筛选。1张肖梅编著:四川经济参考资料 ,上海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1939年版, 进口业S8。 2徐维理:龙骨: 一个外国人眼中的老成都 , 萧冰译,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第57页。 3杜芬:蓉港火柴女工生活 , 何一

16、民、 姚乐野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四川大学卷 下,福州 福建教育出 版社2014年版, 第724页。 4 制箱业在冷落中 ,工商导报 1946年12月7日, 第3版。 5 成都、 鄂城、 武汉手工业调查 ,北京 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 第12页。- 199近代城市手工业形态及经营方式业资本总额为1568200元, 家数总计5511家, 平均每家资本只有284.56元; 在劳动力使用上, 从业人员总计14655人, 平均每家2.66人。另据一项调查, 1935年成都市内较有规模 (资本在1000元以上者) 的手工工场只有35家, 资本最多者不超过5万元1。我们不难推断出: 因为受到资本等因素的限制, 家庭式作坊经营在近代成都手工业中甚为普遍, 工场经营则不占多数。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