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4224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年一叹银监路对银行监管工作实践的反思和感想 来源:中国金融网/ 人行湖北大悟支行 潘 新 每个人都有个朴素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国家好!面对历经坎坷的民族 ,面对太不容易的国家,心酸和感动掩不住图腾崛起的艰辛,我们唯有用内心的真 诚和啼血的声音,去为她祈祷与祝福!套用句时尚话: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去忧思 !我想,那是一种脆弱得无法逃避真实而又理想化的情怀吧。感谢亚洲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警醒和启示,一场金融危机的危害不亚于 一场核战争,那么多血汗凝聚的社会财富在金融崩溃中被蒸发被化为乌有,在当今 和平年代,金融安全成为最大的国家安全!成立中国银监会就是我国维护金融安全 的英明举措,专业化银行监管

2、已迈出全新的步伐,面对机构和业务分拆,基层人行 尚在为银行监管站好最后一班岗,使命虽将终结,而挚爱和牵挂永驻心头。蓦然回 首,青春和理想依然迷惘在那些逝去的日子里,对十年的伴旅,我难有挥手自兹去 的潇洒,有些话不吐不快,虽坐井观天,然匹夫杞忧国是之心可鉴。走过昨天,感 慨难忘,昨天没有缺憾就没有真实,今天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银监会前路漫漫、 任重道远,惟愿他在超越和扬弃中走得更好。上篇: 央行之痒雄关漫道话艰辛我国的银行监管历程是光荣而辉煌的,作为开拓者,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转 换职能、把强化金融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应是从 93 年起,弹指十年,风雨兼程。 十年辛苦不寻常,银行监管从摸着石头过河,到

3、建立起多层次的复合监管体系,人 民银行诚惶诚恐、尽心尽责,为确保我国经济金融平安立下了丰功。然而,银行监 管的开拓之旅也是艰难崎岖的,面临的困扰和矛盾众多,我们其实一直是在被贬低 质疑、批评指责埋怨中负重前行。1、镀金木剑的尴尬多年以来,人民银行履行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双重职能,并且还执掌过 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看似大权在握很风光,就象金融业的掌门人,实际上很 尴尬,徒然树大招风,稍有不慎则众怨所归,而甘难辛苦只自知,一句“弱势央行” 道尽酸涩苦辣。种种原因,监管是在夹缝中迂回,以堂吉诃德斗风车般的执着,力 图树立权威而终难如愿。虽然国家 95 年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等“五法一决定”,99

4、年又 出台了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但有法不依、执法难严的现象却成为一大痼疾, 监管的执法环境差,商业银行依法经营的意识差,导致法规好看不好用,恰似镀金 的木剑,只能登坛作法布道,而难以现世降妖除怪。没有谁比人民银行更清楚中国金融风险的现状,中国的银行风险是体制 性、历史性的,在国有银行尚未真正商业化、在信用环境尚未根本好转、在历史包 袱尚未有效消化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自身控制金融风险的能力极其有限。 许多情况下,银行本身是受害者,或者说是宏观改革成本的支付者,执法过严只会 使商业银行的风险雪上加霜。最为难的是,有些事情一违规就是各家银行全国一致的通病,而且明目 张胆,法不责众,人行无可

5、奈何,往往只能最终收拾残局,这我们只能从体制上、 法制上找原因。象高息存款、做假帐、帐外经营、违章拆借、隐瞒不良贷款等等, 泛滥时都是公开的秘密,大家前仆后继,看你查处谁?这在我们对农信社搞综合治 理的过程中体会得尤其深刻,如果逐个处分违规人员,会做事、能做事的人就要搞 掉一大半,大家都不拿依法经营当事,执法无疑会陷入两难。其实,这种现象非金 融系统所独有,也是举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的,大家都说法制重要,这几年 立了那么多法,但每个人每个单位身临其境时又都想置身法外,其实每个人都把自 己成为特殊公民、拥有特权、治人不治己作为最大的荣耀,中国走向法制社会立法 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真正培养全民

6、的自觉法制观念和法的思想。人行的执法权威受到的最明显挑战,表现为商业银行服内不服外,守 内部命令不守金融法规。象存款贴水,人行查处了十几年,查帐、悬赏举报、甚至 派人假扮存款人,如同地下工作者一样地现场录音录像,手段用尽,文件发了不计 其数,也处罚了不计其数,充当了多年救火队员,却禁而不止、此伏彼起。直到前 几年,各商业银行总行发文明令禁止高息,竟然药到病除,一纸胜过外部监管十年 功。一位支行行长同我聊到此事时说:“高息现在谁敢搞,怕不怕掉帽子?这种事 只有直线上才管得住,我们是怕自己的上级行,哪里是怕你人民银行?”确实而言,人行的大局意识和父爱情结都很浓厚,人行之对商业银行, 象老母鸡扑腾着

7、翅膀呵护小鸡,至多在实在不象话时,对抢食的调皮鸡轻轻啄上一 口。人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操碎了心,总是尽力维护金融机构利益,极尽关爱之能 事,好心并未得过好报,埋怨指责多于感谢体谅,他们一直都在抱怨人行监管干预 了其业务经营、阻碍了金融创新、加重了接待负担。有的商业银行人员张口央行领 导闭口央行领导,掩不住的调侃和戏弄,实则根本不放在眼里不当回事。由于是属 地监管、同级监管,级别问题也形成了监管障碍,我国的银行多似行政化的准官僚 机构,牛逼十足的商业银行行长很少在内心买帐,人行方面也总是叮嘱监管人员出 外要尊重领导、谦虚谨慎,一线监管人员有难言之隐,该管的管不住,不该管的面 面俱到,为了显示工作成

8、绩只得在一些鸡毛蒜皮上耍花枪出细活显苦劳。国企的毛病国有银行都有,但银行是国家和监管者的特保儿,工商企 业搞假冒伪劣执法者可以随时查封它取缔它,国有银行违规却是有恃无恐,客富欺 行、业大震主,银行监管如同陪太子读书,执起法来无异于自己的左手打右手,书 上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真的下重药动杀手不是寻常人敢为。我有风险我怕谁? 风险大了就是经济核武。豆腐掉进灰里吹不得拍不得,我违规,你处罚,罚的是存 款人,处的是国有资产,面对的是平起平坐的国家干部,任你依法监管、利剑在手, 就是斩不了马谡。2、零和的猫鼠游戏有监管就有反监管,我国商业银行反监管能力超强,好象天生反骨,非 要和监管者对着干才痛快。你

9、实行贷款规模控制,我偏要超计划搞笼子外贷款;你 推行稳健货币政策,我偏要拒贷惜贷凡是监管者反对的他就拥护,凡是监管者 拥护的他就反对,什么原因?主要是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尚未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 秩序和环境,别人不违规而你违规,就能获取超额短期利益。或者说,别人违规你 不违规,你就会被动挨打,只那么一块蛋糕,存款市场份额有限,优质信贷载体风 毛鳞角,而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求发展吃独食,僧多粥少自然带来弱肉强 食和恶性竞争。商业银行防监管如同防鬼子进村,极尽坚壁清野、软磨硬缠之能事,查之 前极力做假掩盖,查之中磨洋工干扰敷衍,查之后遍寻说客多方施压。仍拿高息来说,商业银行按发展轨迹依次采取了众

10、多办法,一是最初公 然在存单上白纸黑字抬高利率;二是接着搞实物抽奖贴水;三是在传票上做暗记; 四是后来双向轧减搞帐外帐;五是并帐后又调乱会计科目增加查帐难度;六是将高 息成本列入费用;七是实行提高存款计件工资和定额吸存费用,由职工个人同储户 一手清进行私下交易;八是钻利息所得税和教育储蓄的空子,通过公款私存、私款 公存、扩大教育储蓄免税对象而变相抬高利率;九是有的无偿为客户提供办公场地、 空调汽车电脑等办公设备、报销费用等方式,变相支付高息回报;十是银行同大客 户签订明暗两套协议两种利率,对保险资金等大客户支付回扣。其手法多样性算得 上是与时俱进,说明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办法总比困难多,对策

11、总比政策强。前几年,受各行各业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假帐之风也 盛极一时,上行下效,全国一致。由于报到人行的报表不实,使非现场监测无以为 本,非现场监管在国外是主要监管手段,但说实话在中国到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取 得实质性效能。我国银行监管的得力手段主要借助于现场检查,但前些年也无非是 到现场看假帐,迫使监管人员要火眼金睛、业务精良方能不辱使命,否则,当面骗 你没商量,背后笑你没水平。在九八年以前,人行的监管处罚手段以罚款为主,商业银行掏得也算爽 快,并不怎么肉痛,后来,罚款不能列入成本,人行设身处地替商业银行行长考虑, 也就有些顾忌有些心慈手软了,对违规多采取道义劝告、戒勉谈话、限

12、期整改等方 式。国人历来有和稀泥的传统,视亏公不亏私、对事不对人为天经地义的传统美德, 罚单位的款是公事公办无可厚非,处理个人就是毁人前途斩尽杀绝,千百年的奥秘 心知肚明谁也不会说破。上级也曾要求监管人员要心狠手辣、铁面无私,但常人有 厚道底线,尘世有宽容之风,真的当了包公,自己也就会千夫所指难以安身立足, 爱护同志爱护干部甚于爱护国家资产,这恐怕也是一大中国特色。当然,传统的银行监管也存在着查而轻处,处而不改,改而复发的弊端, 年年违规年年查,年年岁岁花相似,翻来覆去总是查出的老毛病多,随便翻一下监 管记录或工作总结就能发现,每年查处的问题和结论有着巨大的趋同性和反复性,预警和整改也次次搞,

13、但跟踪督促工作不到位,对复发的老毛病没有从严从重处罚, 商业银行似乎个个都铜头铁臂,各种毛病总是顽疾难改,致使监管者费时费力查出 的问题收不到应有的成效,形成了猫鼠游戏般的监管博弈。3、不良资产的困惑商业银行 的不良资产是监管者的心腹大患,对如何化解其风险魂牵梦 绕,人行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总是将其放在监管工作的首位,对资产质量每年 必查,逢会必讲,预警和整改通知发得自己都厌烦,2001 年起更是各地成立不良 贷款监管专班,起劲地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逐笔建立台帐,锁定基数,按月分析, 按季考核。不良资产牵制了监管者的大部分精力,象红军过草地沼泽,让人焦头烂 额烦不胜烦。然而,说句丑话,在 2

14、001 年以前,监管者若干年来对不良资产的确切数 字始终是一本糊涂帐,想弄清而无能为力,从各商业银行汇总而来的不良贷款数据 含有很大水份,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损失更是机关重重、讳莫如深。早些年,商 业银行以贷收贷和以贷收息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供销贷款和粮食贷款等大额转据 展期是家常便饭,实际的贷款质量长期得不到真实反映。接下来,不良贷款矛盾累 积后,商业银行又不敢暴露,纷纷调整科目瞒报少报不良贷款,在同一行长的任期 中,不良贷款能控制得卓有成效,行长一换则不良占比可能马上跟着变,数字成为 玩弄于股掌的橡皮泥,要圆则圆,要瘪就瘪,甚至直到 2000 年,仍有商业银行二 级分行对支行下达不良贷款上

15、报限额,下死命令不得突破。也难为我们这些搞监管的兄弟们,以前成天捧着个不良贷款的水数字揉 来捏去的,苦思冥想的分析原因,绞尽脑汁地研究对策,热心快肠地巡回各行开药 方提建议。但现在好象没人去追究不良资产的内因,倒是不停地埋怨监管水平,比 如某报曾撰文:“自从 1998 年建立的大区行央行监管体系,尤其是近两年体现为 央行对地方的金融监管实际上是在弱化,成为一些民企骗贷得手的一个基础性原因。 ”这实在是冤枉,恰恰是近三年,央行信贷监管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绝对是强化 而不是弱化。我想,早几年让这些人亲自试试他们就知道锅是铁做的了。想起电影 中:不是兄弟无能,而是贵军太狡猾。我得装糊涂让你玩,还得帮

16、忙数钱,还得代 人受过擦屁股担责任背骂名,真哪是哪儿呀?在社会大面积的信用道德沦丧情况下, 你见过多少不做假帐的企业和地方,试问谁有回天之力?如果一味责怪监管者以前 搞不到真实数据太无能,就不是唯物主义的求是态度。国家也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高度关注,并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 司,从 99 年至 2000 年先后剥离了 1.4 万亿的不良贷款,然而到 2001 年国有银行 的不良资产又积累到 1.8 万亿元,达到占全部贷款 26.6%的高水平,大大超过了四 大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刚刚资产剥离后的有限时间内,正是商业银行片面强调 贷款零风险最厉害的时候,大部分新增贷款还没有到期,纵使逾期他们也不至于立 马就归于不良资产,而 97 年以来的几年又是商业银行被社会指责拒贷惜贷很厉害 的几年,贷款投放处在历史低谷,那新的不良资产为何累积得这么快呢?我的判断 就是许多被再三隐瞒的不良资产逐步浮出水面,人行刮起了资产质量监管风暴,责 任追究变得严厉,并且 2001 年对不良贷款重新逐笔登记,给了商业银行最后一次台阶,当然这是个人观点。2000 年,人民银行组织大部分业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