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中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3420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中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中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中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中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中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中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中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摘要】 目的 对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 88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 44 例。采用常规心血管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控制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关键词】 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效果随着

2、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多,在医院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护理服务质量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还可以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服务水平,使医患和护患关系得到有效缓解,使患者各项负担明显减轻1-2。本次研究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 2010 年 8 月2012 年 8 月抽取 88 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 26 例,女18 例;患者年龄 24-71 岁,平均年龄(41.61.8)岁;患心血管疾病时间 8 个

3、月-13 年,平均患病时间(2.70.6)年;观察组患者中男 25 例,女 19 例;患者年龄 26-72 岁,平均年龄(41.81.7)岁;患心血管疾病时间 10 个月-12 年,平均患病时间(2.90.8)年。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 ,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1.2 方法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均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的基础上,接受基础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通过宣传单、图片宣传、视频演示以及口头讲解等方式实施的健康教育,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耐心地回答患者各项疑问,保证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1

4、.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服务,主要程序为:患者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科室内基本情况,说明责任护士和主治医师的基本资料,指导患者掌握医院在患者陪护和日常作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患者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向患者详细解释说明临床护理方案,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帮助患者全面接受临床检查。患者入院第二天,护理人员应向其说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相关临床治疗方法、诱发原因、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掌握基本自我检测的基本方法,告知患者若其出现任何不适感需立即告知责任护士和主治医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并造成不良后果。患者入院第三天

5、,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患者制定运动护理和饮食治疗方案,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严格执行运动护理和饮食护理方案的重要意义,从而保证患者的遵医行为,实现患者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的不断提高。患者入院 5 至 6 天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药物治疗方案、具体实施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使其掌握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学会不良反应症状的相关处理方法。患者入院 7 至 8 天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患者自我护理措施,使其能够积极预防和冷静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症状。患者入院9 至 10 天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出院后各

6、项家庭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嘱患者出院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嘱患者定期到院接受复查,并认识到及时复查的重要意义。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症状控制时间、接受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率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病情表现彻底消失,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病情表现明显好转,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幅度超过 50%;无效:病情表现没有任何好转,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指标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进一步加重3。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

7、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 t 检验和 x2 检验,当 p0.05 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2 结 果2.1 心血管疾病控制效果 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有 12 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有 19 例患者治疗有效,有 13 例患者治疗无效,心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率 70.5%;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后有 17 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有 23 例患者治疗有效,有 4 例患者治疗无效,心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率 90.9%。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1。2.3 不良反应率 有 12 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达到

8、27.3%;有 2 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达到 4.5%。两组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体 会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下述显著的优势:第一,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后,患者能够对疾病相关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并有助于患者各项需求的满足,因而能够保证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措施。同时,通过深化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认识,也有助于其对各种不良反应症状的及时发现和冷静处理。第二,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患之间能够实现更加有效的沟通,进而有助于其护理

9、满意度的提高。第三,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应用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整个临床护理过程的时限性、可视性、预见性、针对性和计划性,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成为一项常规化、制度化的过程。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实施可以使各级的护理人员更好、更快地融入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中去,使其综合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可以使患者能加切实的感受到医院医疗和护理服务的人性化,还能够得到一定健康教育知识,使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减少医疗纠纷4。参考文献1 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9-10.2 罗玉红,刘沛珍,柯志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2010,17(12):26.3 张洪君,杨美玲,苏春燕,等.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4):22-23.4 李芳,连玉红,郑玲,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中的体会j.价值工程,2010,2(31):305-3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