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技术操作规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32926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放射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放射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放射技术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放射技术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技术操作规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 射 技 术 操 作 规 程第 2 页 共 19 页目 录第一节 颅面部 X 线摄影第二节 胸部 X 线摄影第三节 乳突 X 线摄影第四节 心脏和大血管摄影第五节 脊柱 X 线摄影第六节 X 线体层摄影第 3 页 共 19 页放射技术操作规程放射技术操作规程第一节 颅面部 X 线摄影【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 X 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查目的、 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 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 准无误。 4.开机预热,调整并设定摄影条

2、件。 5.清除病人头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饰物。 6.准备好必要的各种辅助摄影器具,如角度板、测量尺、摄影架等。一、颅骨一、颅骨 x x 线摄影线摄影【适应证】 1.头颅先天性疾病。 2.颅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外伤。 4.钙化性颅内占位疾病。 5.颅内压增高症。 【禁忌证】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一颏顶位检查。 (一)颅骨后前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 2.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使昕眦线与台面垂直。 4.暗盒上缘超过头顶 3cm,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

3、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 6.中心线经枕外隆凸,通过眉间垂直射入暗盒。 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采用仰卧位摄影。 (二)颅骨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 臂支撑身体。 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问线与床面垂直,下颌略收。 3.胶片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 5.中心线经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 2.5cm 处,与暗盒垂直射人。第 4 页 共 19 页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

4、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使用滤线器摄影。 (三)颅底颏顶位 【适应证】 1颅底先天性疾病。 2颅底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颅内疾病所致颅底病变。 4内听道、鼻旁窦、颧骨等病变。 【禁忌证】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一颏顶位检查。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背部用棉枕或沙袋垫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 2头顶部下垂,尽量后仰,使其与床面接触。 3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尽量与暗盒平行。 4胶片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突。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 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5。10。 ,经两侧下

5、颌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7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对仰头受限达不到标准时,应调整中心线倾角和暗盒。调整原则是听眶线平行暗盒, 中心线与听眦线保持 95。2设备条件允许时,也可采取坐位摄影。(四)颅颈交界部侧位【适应证】1颅颈交界部先天畸形。2颅颈交界部骨源性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或侧坐于立式摄影架前。头颈部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下颌前伸,使听 鼻线与地面平行。2双手放于背后并尽力下拉,使双肩下垂。3胶片上缘位于枕外隆凸上 6cm,下缘包括上部颈椎。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暗盒中心

6、垂直射入。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注意事项】1本摄影位置一定要保持颈部持重下的体位。 2.为防止病人移动造成影像模糊尽量采用短时间曝光,必要时协助病人固定。 3.暗盒横放。 4.建议屏气曝光。 (五)内听道经眶位 【适应证】 1.内昕道先天性疾病。 2.内听道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第 5 页 共 19 页3.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床面。2.暗盒横放,外眦联线置于暗盒上下中线。 3.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 4.中心线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

7、,垂直射入暗盒。 5.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摄影时,保持两侧外耳孔至床面等距。 2.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以采取仰卧位。二、面骨二、面骨 X 线摄影线摄影(一)面骨后前 45位 【适应证】 1.面骨肿瘤与囊肿。 2.外伤。 3.先天发育畸形。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稳定头部。 2.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头颅后仰,听眦线与床面呈 45。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 5.中心线经鼻前棘垂直射入暗盒。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

8、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病人外伤严重时可考虑采取坐位,利用立位摄影架摄影。 (二)颧骨弓顶颏斜位 【适应证】 1.颧弓部外伤。 2.各种颧弓部手术前准备。 3.各种累及颧弓部的肿瘤性病变。 4.各种累及颧弓部的炎性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颏部前伸,头向后仰,下颌置于暗盒上缘。 2.头颅向对侧倾斜 1015,使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呈 7580。 3.听眶线尽量与暗盒平行。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 5.中心线垂直听眶线,与被检测颧骨弓内缘呈切线射入暗盒中心。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9、】 1.若病人仰头后听眶线不与暗盒平行,中心线需向足侧倾斜,倾角大小以垂直听眶线 为准。第 6 页 共 19 页2.观察颧骨,应按薄骨设定摄影条件。 3.不使用滤线器时,注意改变摄影条件。(三)鼻骨侧位 【适应证】 1.鼻部外伤。 2.鼻骨和鼻部整容前了解鼻骨的情况。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或坐于摄影台一端的坐椅上。 2.头颅呈标准侧位。 3.暗盒置于颧骨外侧,将鼻骨置于暗盒中心。 4.摄影距离为 90l00cm。 5.中心线切入鼻根部,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不使用滤线器摄影。 2.可使用单页增感屏摄影。 (四)下颌骨侧位 【适应证】 1.外伤。 2.肿瘤与囊肿

10、。 3.下颌骨炎症性病变。 4.下颌骨发育畸形。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双腿屈曲,对侧身体抬高,被检侧肩部下垂,前臂置于躯干 旁。 2.头颅向被检侧旋转,使下颌骨支贴近暗盒。暗盒置于颈侧高、头顶侧低的 15。角度 板上。 3.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平行,下颌略仰,使下颌体部下缘与暗盒下缘平齐,暗盒前缘包 括颏部,后缘包括外耳孔。颈伸直,对侧肩部后展。 4.摄影距离为 65100cm。 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1520,经两下颌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可利用长遮线筒或小照射野摄影。 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

11、,也可以采用立位或俯卧侧斜位体位摄影。(五)颞颌关节开、闭口侧位 【适应证】 1.外伤。 2.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强直。 3.肿瘤性病变累及颞颌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侧位,矢状面平行暗盒,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 2.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 3.使用滤线器摄影,摄影距离为 65100cm。 4.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25,经对侧外耳孔上方 7cm 处射人暗盒中心。第 7 页 共 19 页5.在嘱病人开口、闭口状态下,分别摄取颞颌关节开、闭口像。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颞颌关节开、闭口侧

12、位像,应双侧对照。 2.开口位,嘱病人口尽量张大。 3.若采用附有颞颌关节开闭口摄影功能的专用口腔曲面全景机时,应按设备 的操作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三、鼻旁窦三、鼻旁窦 x x 线摄影线摄影(一)鼻旁窦一瓦氏位(WaterS 位) 【适应证】 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鼻腔内异物和结石。 4.急、慢性鼻窦炎及特源性鼻窦炎。 5.鼻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坐于立式摄影架前,或俯卧于摄影台上,取后前位,两手平放于头部两 侧,支撑固定,下颏部紧贴面板。 2.头颅正中矢状面与面板垂直,并与面板中线重合。 3.头部后仰,听眦线与面板夹角呈 37。鼻尖置于

13、暗盒中心。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 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鼻尖垂直射人暗盒。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当观察窦腔内积液时,应取坐位或立位。 (二)鼻旁窦一柯氏位(Caldwells 位) 【适应证】 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鼻腔内异物或结石。 4.急、慢性鼻窦炎及特源性鼻窦炎。 5.鼻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上肢放于头部两侧。 2.前额及鼻尖紧贴台面,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胶片中线重合,听眦线 垂直台面。 3.暗盒横放,眶问线与

14、暗盒横长轴重合。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100cm。 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23。 ,经鼻根部射人胶片中心。 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柯氏位也是眼眶病变的检查体位之一。第 8 页 共 19 页第二节 胸部 X 线摄影一、胸部正位 【适应证】 1.肺部及支气管病变。 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3.纵隔和横膈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改变。 6.常规体格检查。 【摄影前准备】 1.认真核对 X 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查目的、 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

15、.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 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 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6.对病人进行吸气、屏气训练。 (一)胸部后前立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 150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 6 胸椎垂直射入暗盒。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8.

16、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设备条件具备时,应采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 10:1。 2.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半卧位或仰卧正位摄影。 (二)胸部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胶片。 2.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两足分开,以稳定身体。 3.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长轴中线。 4.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下缘包括前后肋膈角。 5.使用滤线器。 6.摄影距离为 150180cm。 7.中心线经腋中线第 6 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 8.深吸气后,屏气曝光。第 9 页 共 19 页9.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1.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2.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3.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 (三)胸部前弓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