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3198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心理健康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心理健康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心理健康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心理健康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概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友、求职等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情绪尚不稳定等因素,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引发一系列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大学生将基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对一般心理问题调适能力,增进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拥有一颗开放的心,去接纳、欣赏周围的人、事和物,从而促使大学生群体身心健康。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含义长期以来,“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没查出疾病,就是健康”这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观念一直为许多人所

2、持有。然而,随着科学、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关切程度也与日俱增,于是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初始概念20 世纪初,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健康做的定义为:“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我国辞海(1989 年版)中也将健康定义为:“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二)健康新概念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迅猛变革,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健

3、康不再局限于无躯体疾病。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是对健康较为全面、科学、完整、系统的定义。这种对健康的理解意味着,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不仅要看他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为加深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还规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具体如下。(1)精力充沛,能够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2)社会生活的态度积极,对于大事小事,不过分挑剔。(

4、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7)反应敏捷,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由这十条标准可以看出,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等情况,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那些长期心情抑郁 的人,也会导致生理疾病。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 21 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

5、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一新概念是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并发展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则是整体健康的统帅,21 世纪人类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完美整合。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又提出了人的身心健康的八大标准,即“五快”、“三良”健康的含义。所谓“五快”是指: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食得快,说明胃口很好,对食物不挑剔,证明内脏功能正常;便得快,说明排泄轻松自如,证明胃肠功能好;睡得快,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说得快,表明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走得快,证明精力充沛、旺盛,无衰老之症。所谓“三良”是指:

6、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个性,即性格温和,意志坚定,经常保持乐观和幽默;良好的处世能力,即适应环境,热爱生活,不怨天尤人,善于享受生命;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待人接物以“和为贵”为准则,遇事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这一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它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已经走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曾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阐述过。美国举行的第三次儿童健康及保护会议(1929 年)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其适应过程中,能发挥其最高的知能而获得满足、感觉愉快的心

7、理状态,同时在其社会中,能谨慎其行为,并有敢于面对现实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3人生的能力。”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协会(1946 年)对心理健康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心理学家英格里希(H.B.English)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精神医学者孟尼格尔(K.Menin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

8、只是要能有满足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心理卫生学者阿可夫(Abr Arkoff)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的人,即:有幸福感;和谐(指在情绪平衡,以及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自尊感(包含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个人成长(潜能充分发展);个人成熟(个人发展达到该年龄应有的行为);个人统整性(能有效发挥其理智判断力及意识控制力,积极主动,能应变);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从环境中自我独立(独立自主,自由而自律);有效适应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

9、。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即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具有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二)心理健康的特点心理健康具有以下特点。1.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绝对的。从不健康到健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它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

10、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 欧晓霞,曲振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倪亚红,杨雪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 桂世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心理不健康,应视具体情况而定。2.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连续性人们常常把心理状态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种情况,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并非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人的心

11、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从严重的各类神经症、轻度的各类心理障碍、心理状况一般,到心理状况良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以说,心理正常和异常之间没有严格的分界线,而只是程度上的差异。3.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可逆性心理健康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既可以从不健康转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转变为不健康。例如,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遭受连续的挫折和失败打击时,如果不注意心理调适,就可能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同样,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恢复到心理健康状态。我们所做的每一次判断都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健康状态,既不代表过去,也不代表将来,但与过去和将来都有一定的联

12、系。所以,判断心理健康状况应有发展的眼光。4. 心理健康的状态具有动态性心理健康所描述的只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心理表现状态或发展水平,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应有不同的心理健康尺度。心理健康者的整体人格协调,积极乐观,但也不是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其个别方面也可以有不适应,人格方面也会有一些弱点。同样,对一个所谓的心理障碍患者而言,他往往也只是人格的某一方面(如社交、情绪等)不适乃至偏离正常,但他仍有某些积极的人格特征,或者说,在其他方面还可能表现得“很健康”,比如一个社交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很优秀。心理健康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能因个体

13、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人的心理健康可以从相对不健康变得健康,也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健康。三、常见心理异常的类型常见的心理异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 神经症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原因引起的较为严重的精神障碍,是由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人格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的持久的心理冲突。当事人能觉察到这种冲突并体验到痛苦,影响到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尽管这种痛苦有时可以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然而却难以被他人觉察和理解。神经症可以分为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等。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52.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

14、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它可以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如遭遇精神创伤后突然发病,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情景可感到痛苦、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等。3.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也称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癔病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4. 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又称为性变态,是指性心

15、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常见的性心理障碍有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如易性癖症、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性施虐、同性恋等。5. 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是指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如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失眠症、嗜睡症、夜游等。6. 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心理异常。精神障碍患者的整体心理机能瓦解,不仅心理活动本身各个方面的协调一致遭到破坏,而且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精神分裂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多发生在

16、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病程多迁延,常见的有思维障碍、联想散漫、知觉扭曲、情绪错乱、动作怪异、妄想、幻觉等;其次是偏执性精神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有着特殊意义,心理健康不仅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愉快和谐状态中,而且自己与他人也能保持融洽的关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因此把握住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预见其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其心理健康问题,对每一位大学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6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有着特殊意义,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心态,不仅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愉快和谐的状态中,而且自己与他人也能保持着友好的相处和融洽的关系,这有益于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有幸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学毕业后,他们分布在各种行业,有的人可能成为某一行业的带头人。只有心理健康、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