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31346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 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长:做首领。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子无敢食我也:_ (2) 兽见之皆走:_ (3) 吾为子先行:_ (4) 故遂与之行:_ 2翻译下列句子 天帝使我长百兽 _ 子以我为不信 _ 3 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_ 4 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_ _ _ (二)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 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

2、行,其故何也?” 管仲对曰:“意者群乘驳马而盘桓,迎日而驰乎?” 公曰:“然” 。 管子对曰:“此驳象也,驳食虎豹,故虎疑焉。 ” 注解:驳象,一种形状像马能吃虎豹的野兽。伏:趴在地上。意:揣测。盘桓:徘徊。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驳食虎豹_ (2)公曰:“然”_ (3)故虎疑焉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 _ _ 3.虎是威猛的动物,为什么见了齐桓公的马就趴在地上?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_ 4. 该哭这则寓言的寓意。 _ _(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 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

3、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 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解: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了:明白,了解。 大旨:大意。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众皆弃去_ (2)即了其大旨_ (3)破之_ 2翻译下列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 3.与这个故事相似的的列子还有那些,你能举出一两个吗? _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 好学,如炳烛之

4、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8 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恐已暮矣( )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 ) 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 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_ _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分)2_ _ _(二)欧阳修论作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 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 (16 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5、分)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自工( )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 分)学而时习之(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多作自能见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_ _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 分)_ (三)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 地不有!” 。 (14 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席上啖菱( ) 或曰( )啖菱须去壳(

6、 ) 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 分) ( )A、欲以清热也。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以土砾凸者为丘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_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 分)_(四)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 为宋国笑。 (16 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 分)兔走触株( )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 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 分)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

7、、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_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 分) _ _(五)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 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8 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4 分)女还( ) 顾反为女杀彘( )特与婴儿戏耳( ) 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 分)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6 分)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