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完整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3107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完整版)(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题题 目目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姓姓 名名 周晨曦周晨曦 所在学院所在学院 社会社会发发展学院展学院 专业专业班班级级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 2009 级级 学学 号号 10091160116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文文军军 教授教授 日日 期期 2010 年年 12 月月 30 日日 - 2 - -目目 录录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模式的总论总论和概述和概述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模式的诞诞生生3一、社会环境方面3 二、科学背景方面4 三、哲学背景方面6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理模式的理论论脉脉络

2、络与与历历史史发发展展8一、精神分析的演变8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10 三、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21 四、新精神分析学派30 五、客体关系学派37 六、自体心理学39 七、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41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现现代精神分析理代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与未来展望模式与未来展望45一、精神分析的现状45 二、精神分析理论模式与其他理论模式相结合的产物47 三、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未来展望53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特征模式的特征54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本土化及在中国的模式的本土化及在中国的发发展展56一、精神分析理论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56 二

3、、中国语境中本土化建构存在的问题59 三、精神分析在中国能否奏效60第七部分第七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与社会工作的模式与社会工作的结结合合60一、精神分析理论模式与个案社会工作的结合60 二、精神分析理论模式与小组社会工作的结合60 三、精神分析理论模式与儿童社会工作的结合61 四、精神分析理论模式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结合62- I -第八部分第八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模式的实实践原践原则则与与过过程程63一、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专业关系64 二、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处置原则64 三、临床社会工作中精神分析的治疗过程64第九部分第九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模

4、式的实务实务技巧与运用技巧与运用67一、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实践技巧与运用67 二、精神分析理论模式治疗的特点71第十部分第十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模式的评评价价71一、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重要贡献71 二、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主要缺陷74第十一部分第十一部分 精神分析理精神分析理论论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75一、案例背景描述75 二、心理诊断76 三、成因分析77 四、治疗过程77第十二部分第十二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90 一、中文著作90 二、中文期刊与论文91 三、外文著作92 四、外文期刊与论文92 五、网络资源92- II - 0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精

5、神分析理论模式的总论和概述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总论和概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西方心理学流派中,最引人关注的、也是争论最多的心理学 流派当属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又 称心理分析,亦或心理动力学(psychoanalysis)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流派,1同时也是一个较新而具有革命性的心理学分支。2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但他又不同于其他心理学流派,他起源于精神病的治疗实践而非大学心理学实验室 研究,是一个非学院心理学派。 它对传统心理学的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是不感兴趣的,它所注意的是精神 病的分析和治疗,从

6、而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解释。所以精神分析可有两种意义, 一方面指神经症(或精神官能症)的治疗的技术,如自由联想、移情、释梦、解析等;另 一方面指潜意识的心理学说,特别是后一方面带给传统心理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心 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变更了心理学研究的方向,为人们开拓了一 个广阔的心理研究新天地。不仅如此,它的影响也早已超越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界限,到 20 世纪 20 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哲学、人类学、社会学、 考古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教育学等,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构成现 代西方的一个主要的社会思潮,世称精神分析学派。3

7、 精神分析正是从对精神疾病的分析和治疗中形成了对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解释。该理 论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的新的方法开拓了在它之前的人类科学史上都成为真正触碰过 的另一个崭新而陌生的领域无意识领域。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论核心是我们本身的事情, 有许多是连我们都不容易知道的。同时假设人们外在行为的原动力来自内心世界与精神深 处,揭示了人格成长过程,认为人们的早期经验对现时行为及心理起着重要作用,认为不 同类型的精神活动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强调潜意识对于人的影响。4 精神分析模式是社会工作临床治疗的基石,社工需要打开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借助引 导不断丰富对案主情绪、行为等外显状态的精神归因,洞察其被压

8、抑的情感,使其得以释 放或缓解,达到治疗目的。该理论模式的最大贡献在于试图揭开人类社会的心理基础,即 人类的心灵或精神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其潜在假设认为,行为来自人们心理世界的运动和 互动。它也强调心理激发行为的方式,及心理和行为如何影响个人的社会环境并如何受个 人社会环境的影响(Payne,2005) 。 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是:(1)精神分析产生于精神疾病治疗的实践,多为精神病学家 所参与;(2)研究情绪障碍、变态行为、人格异常;(3)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人 格等更深层的心理;(4)采用临床观察法进行研究。5 这个学派是由弗洛伊德一手创立的。弗洛伊德代表着这个学派的正统,所以精神分析 也被

9、称为“弗洛伊德主义”。为了有别于后来在美国形成的新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便被称为古典的精神分析。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后续发展形成了心理学的一个最1 汪明、孟勇、杨震、刘时勇编著:中外心理学简史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第 161 页。 2 J洛斯奈著:精神分析入门 ,郑泰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87 年版,第 5 页: 3 车文博著:西方心理学史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52 页。 4 中国社会工作 ,2010 年第七期,第 10 页。 5车文博著:西方心理学史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96 页。

10、6 网络资源:作者不详(2009) , 古典精神分析之弗洛伊德(一):概述 ,网易: http:/ blog/static/1680576020093281223822/(2009-04-02)- 1 -为重要的理论流派心理动力理论,包括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等, 而这些都被引入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Brandell,2004) 。 综上所述, “精神分析”这一概念包含有三层意思:第一重涵义是 1890 年由弗洛伊德及 其追随者创立和发展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式;第二重涵义是一种解释神经症的产生以及 精神的发育过程的心理学理论;第三重涵义是指,广义地讲,所有弗洛伊德、荣格、阿德 勒

11、等及其追随者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都可以称之为精神分析。 这篇文献综述共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别是:一、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总论和概述;二、 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诞生;三、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理论脉络与历史发展;四、现代精神 分析理论模式与未来展望;五、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特征;六、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本土 化及在中国的发展;七、精神分析理论模式与社会工作的结合;八、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 实践原则与过程;九、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实务技巧与运用;十、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评 价;十一、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十二、主要参考文献。其中: 第一部分,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总论和概述:将会把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大致情况加

12、以介绍,包括它的内涵、内容、特点、优点、历史地位等,同时还会从结构上对于全篇 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综述进行解读和把握,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诞生:这一部分联系弗洛伊德生活时代的社会历史背 景、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哲学背景等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精神分析产生的机制,揭 示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心理学模式、社会工作模式产生的必然性和科 学性; 第三部分,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理论脉络与历史发展:这一部分是整篇理论综述的核 心和重心之所在,花了较大篇幅加以介绍和阐述。自弗洛伊德创建的古典精神分析思想开 始,依据盖理论体系的时间脉络,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进行了说明,涉及诸多精神分析 学派的重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第四部分,现代精神分析理论模式与未来展望:这一部分是第三部分的继承和延伸, 着重介绍现代精神分析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其与之前的传统精神分析思想的异同点, 并对精神分析未来的发展前途和理论走向做出了初步判断。 第五部分,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特征:这一部分是对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抽象提炼与 概括,提取了这一理论的特征,以便与其他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加以区分。 第六部分,精神分析理论模式的本土化及在中国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模式是舶来品, 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心理学、社会工作理论,要使其在中国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其中一 个必要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