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历史复习要点(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3099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历史复习要点(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一历史复习要点(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一历史复习要点(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一历史复习要点(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一历史复习要点(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历史复习要点(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一历史复习资料(必修一历史复习资料(1727 课)课) 第第 17 课课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 一、重庆谈判(一、重庆谈判(1945.810) 1、明确国共双方重庆谈判的目的:(、明确国共双方重庆谈判的目的:(1)国民党:欺骗人民,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国民党:欺骗人民,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2)共产党:揭露美)共产党:揭露美 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和平、民主。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和平、民主。 2、 双十协定双十协定 (1949.10.10)的内容)的内容 3、未能达成协议的内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最根本)、未能达成协议的内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2、(最根本) 二、政协会议(二、政协会议(1946 年)年) 注意: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注意: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三、全面内战(三、全面内战(1946.61949.9) (注: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注: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 年年 6 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注意:抗战胜利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注意:抗战胜利初期,我国与民主政治的实现再次擦肩而过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 1、战争的第一年(、战争的第一年(194

3、6.61947.6):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方法:运动战);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解放区军民的主要作战方法:运动战) 。 2、战争的第二年(、战争的第二年(1947.61948.9):():(1)中共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中共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 折点。折点。 (2)解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解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 3、战争的第三年(、战争的第三年(

4、1948.91949.9):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人民):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人民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P8081)第第 18 课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标志和历史意义。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标志和历史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各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

5、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各种 弊端也日益暴露弊端也日益暴露 2、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 3、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注意: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英法德三个国家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注意: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英法德三个国家有关) 4、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科学”的含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含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5、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重点)的内容(重点) 6、 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

6、克思主义的基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本原理 二、巴黎公社的建立(时间和背景)二、巴黎公社的建立(时间和背景) 、革命措施(重点)、革命措施(重点) 、性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性质、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注意失败的原因: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即建注意失败的原因: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广大农民(即建 立工农联盟)立工农联盟) ;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临时政府的反扑等;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临时政府的反扑等第第 19 课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

7、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俄国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2、一战激化了各、一战激化了各 种矛盾;种矛盾;3、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依据: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一战带来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依据: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一战带来了 严重的危机;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严重的危机;革命力量相对强大) ;4、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很强;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走向成熟;、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很强;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走向成熟; 5、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二月革命后,临

8、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二、二月革命的时间、所推翻的王朝、性质、革命后并存的两个政权(二、二月革命的时间、所推翻的王朝、性质、革命后并存的两个政权(A 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权力机工兵代表苏维埃:革命权力机 关;关;B 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 三、三、 “四月提纲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P89):任务、口号、夺取政权的方式):任务、口号、夺取政权的方式 四、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四、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十月革命的时间、历史意义(五、十月革命的时间、历史意义(P91 注意: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

9、会革命)注意: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第第 20 课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一、建国初期初创的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建国初期初创的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时间、主要内容(P9495) 、1954 年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月第一届全国人大 召开前后的主要职能(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召开前后的主要职能(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10、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性质:具有广泛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性质:具有广泛 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 、意义(、意义(A 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 为新中国的成为新中国的成 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1956 年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方针 3、 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制定会议、主要内容、性质或作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或作用)的制定会议、主要内容、性质或作用(

11、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或作用)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0 世纪世纪 50 年代民主制度建设的最主要举措、为年代民主制度建设的最主要举措、为 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第一届全国人大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第一届全国人大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P96) 2、1954 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会议、相关规定、体现的两大原则、和性质(的制定会议、相关规定、体现的两大原则、和性质(P96) 、与、与 1949 年的年的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12、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1、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意义、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意义第第 21 课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一、 “文革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注: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使立国初建的民主政治制度中断)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注: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使立国初建的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1、表现:(、表现:(1)宪法成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

13、实亡。)宪法成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 (党政机关受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刘少奇案: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党政机关受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刘少奇案: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这个冤案也说明了这个冤案也说明了“文革文革”时期,国家的民主法治遭到践踏)时期,国家的民主法治遭到践踏) (3)由于)由于“造反派造反派”组织夺权,中央到地组织夺权,中央到地 方各级党政领导机构陷于瘫痪,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方各级党政领导机构陷于瘫痪,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4)全国

14、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地方人大也)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地方人大也 被迫停止了活动。同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被迫停止了活动。同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受摧残。 (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注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 有遭到重大破坏)有遭到重大破坏) 2、 “文革文革”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留下的最深刻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留下的最深刻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二、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恢复与完善的表现二、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恢复与完善的表现 1、提出、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15、法必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的法制建设方针(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全国人大加强立法工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注意:、全国人大加强立法工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注意:1982 年宪法年宪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1999 年写进宪法;年写进宪法;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民主政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

16、义民主政 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4、重新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会议(即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注意:中共领导、重新召开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会议(即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注意:中共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标志1982 年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年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确立)方针的确立)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1984 年颁布了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6、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措施:1998 年制定了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