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3091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朱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生活在 21 世纪初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学习条件比起其父辈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 我们成人认为,这代孩子十分幸福。可是心理学工作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经 常感到紧张的占 22%,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的占 17%,感觉同学间关系冷漠的占 27%,有 困难时没倾诉对象的占 28%,对考试过分紧张的占 35%。这些数字表明,当今青少年儿童 生活得并不十分幸福。或者更进一步推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存在严重问题。据2000 年 7 月 4 日的新闻栏目报道:16 岁的北京男孩小江,在中考后不 久跳楼自杀。小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多才多艺,没什么是

2、非,成绩也不错。父母非常 爱他,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中考他估分 600 多分,考重点不成问题。出事当天, 父亲说了他几句,说天热,让他少穿点,把课本整理一下。没过多久,小江就在自己房间 跳楼了。没人能说清小江当时为什么跳楼。 小江的死并非个例,资料表明,2000 年一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少年自杀事件不下 20 起。广州一名中专生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说是因为找工作受挫;顺德一名初 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来的游戏机;武汉一名 17 岁女生,四川一名 18 岁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杀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青少年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社 会的震惊和关注。此后不久在京举行的

3、中美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 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郁症及心理负担造成的自杀,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对青少年的威胁, 而且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者大多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各界及家庭学校的 高度重视。 一、 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自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敖国儒的讲话。 ) 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需要; 2、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近年来,中央及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2002

4、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及实施途径 作了全面的阐述。我把纲要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主要任务和小学阶段心理健康 教育内容摘抄下来在这里给大家读一下。 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 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 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 健康,据有创新

5、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纲要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低年级: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 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中高年级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 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 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 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2、我省近年来也提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2002 年至 2003 年已经组织了赛课、培

6、训等 活动共三次。以后还会有更多各种形式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三、班主任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班主任的角色是由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班主任的任务比一般教师任务更为广 泛与复杂,他要对本班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此,班主任就需 要根据不同的任务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应承担三种角色。 1、 应成为自身心理健康的悍卫者。由于面对的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教师情绪要绝对稳定,避免波动,以免对学生忽冷 忽热造成伤害。 2、 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家庭及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 席维护者,这样才能

7、直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和协的发展。 3、 成为家长维护子女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但由于不懂方法,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班主 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 四、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及发展 (一) 、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内涵。 1、具备丰富的爱生情感。这一点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诚的付出;要尊重学生 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2、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一点包括教育目的的坚定性及教育过程的持续性;教师要认定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成 材的,要了解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具有持续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对每个孩子施 与坚持不断的教育,才能令他成材。 3、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 广泛的兴趣爱好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

8、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很难使学生 信服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但能更好的推动班级工作,而且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 言,促进心理沟通,这样必然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影响力得到增强。 4、具备开朗的性格特征。 开朗的班主任能与学生和同事融洽相处,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产生言教难以达到的效 果。 5、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 这是班主任应具有的工作作风。班主任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处理问题要一抓到底, 绝不虎头蛇尾。(二)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1、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的学校行为。(1) 、营造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文化氛围。 (2) 、对班主任及时进行新课改教育的培训。 (3) 、加强班主任

9、工作的研究和交流。 (4) 、给予班主任有效的激励。 2、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自主行为 (1) 、重视学习,提高素养。 (2) 、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3) 、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优 化行为。 (4) 、强调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七个面貌 1、 不平衡性 小学阶段生理比心理发展速度快。 2、 动荡性 小学阶段平稳的发展,心中有权威,以老师家长为权威。 3、 自主性 小学阶段逐渐发展,但没形成反叛。 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0-2 岁 分不清主客体 ,属于第一自我高峰期。 7-8 岁 第二自我高

10、峰期。 11-14 岁 第三自我高峰期。 处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小学阶段孩子要经 历一个半到两个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学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还具有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四个面貌,因为在小学 阶段表现不明显,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 、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 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了书面语言,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 、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志。1、能否适应学习任务,正常参加集体活动。2、情绪乐观,积极向上。3、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际

11、关系。4、具有符合年龄特点的行为标志。(四) 、教育重点1、入学适应。入学时应带学生熟悉校园、找厕所、操场、建立伙伴群。2、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3、预防学生学习疲劳,注意用脑卫生。(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寻找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科学教法与心理自然、恰当结合,以 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 、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如:第七册语文教材中的落花生一课,就可以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的教育。 结合花生虽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样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及周围的同学。告诉 学生一个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紧,

12、只要他努力,勤劳,关心他人,那么他就会成 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该自卑,而且应该比别人更自信的生活。这样 就利用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复了自信。 (2) 、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 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 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 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

13、同学都 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3)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哈市花园小学的冯贵敏老师,教写“乙 ”一个 孩子总是学不会,老师手把手教 13 遍,还是教不会,这时别的学生已经开始笑话他了。第 14 遍他终于会写了。这时老师表扬他说,他很了不起。一遍学不会能学很多遍,他相信自 己。这个案例中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把握得就非常好,为孩子树立了学习信心,并为孩 子以后的学习确定了模式,即一遍学不会多学。效果很好。如果老师当时不是表扬他而是 一再说他笨,一颗厌学的种子可能会就此埋在孩子心中。 (4) 、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市老师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

14、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 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 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要求班队会主题鲜明,目的明确。 (一会一题)(2)班队会内容附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 (3)活动中是否体现学生主体。要求呈现宽松、民主、融洽的气氛。 3、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 4、利用网络或在班级内部设“知心信箱”等。 六、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 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

15、化。有这么一段话,叫“当前师生关系的形象写真”: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 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学生们 坐着的躯体里掩盖着的却是一个战战兢兢地坐着乃至于跪下的灵魂。这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现在的小学里虽然不普遍,但很典型,我们当然是不提倡的。我们提倡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只 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 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首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的说法源自一个小故事:年轻的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店,商店里琳琅 满目的商品让这位妈妈兴奋得不忍离开,虽然没买什么

16、东西,但她还是带孩子不停地走着 看着。孩子终于不干了,叫着嚷着要回家。妈妈说:“你自己闹着要来,这么会儿你怎么 又要走了?”说着说着发现孩子鞋带开了,就蹲下去给孩子系鞋带。当她将要站起来时, 她忽然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不到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能 看到穿着各色裤子和裙子的腿。所以想要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和爱的关系。要注意爱不等于尊重。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学生上课很爱发言,但回答问题答对的却不多。老师了解到孩子是为了面子才举手的以后,找到学生,告诉他,以后你还可以多多举手,让同学知道你 是个爱发言的同学。但是以后回答问题,会的你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什 么时侯该叫你回答问题了。课下我们再把不会的问题弄明白。这个案例中,老师既设法保留孩子爱发言的好习惯,又注意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是 一个把爱与尊重的关系处理得很恰当的例子。2、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精神。(1) 、在教学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种开放式、自由式、参与式的模式。以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