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30375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树立科学立科学发发展展观观 促促进热进热作作产业产业可持可持续发续发展展 农业农业部部总经济师总经济师朱秀岩同志在全国朱秀岩同志在全国热带热带南南亚热带亚热带作物工作会作物工作会议议上上的的讲话讲话 (二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热区 2003 年工作,分析当前热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提出2004 年的工作思路,并就主要工作做出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3 年工作回顾2003 年,各热区省南亚热作管理部门和垦区按照中央和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

2、想为指导,沉着应对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天然橡胶和热带水果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南亚热带优势产业,热区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总产值 949.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62 %;热带、南亚热带作物总产量 14755.35 万吨,比上年增长 2.64 %;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 4 %左右,增长最多的是四川省,为 9.9%。主要热带作物产量比上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橡胶总产量 55.75 万吨,比上年增加 5.08 %;热带水果总产量 1827.44 万吨,增加 12.55 %;剑麻纤维总产

3、量 46087 吨,增加 17.87 %;咖啡总产量 20846 吨,增加 7.14 %。(一)主要成(一)主要成绩绩1、天然橡胶行、天然橡胶行动计动计划落划落实实成效成效显显著。著。天然橡胶是热区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各植胶省(区)、垦区抓住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高位运行、生产企业和胶农种胶积极性持续高涨的良好机遇,全面落实农业部天然橡胶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天然橡胶加工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目前,已建成年产万吨以上的加工厂 6 个,同时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加工厂。去年建成的广东茂名地区天然橡胶加工中心,加工能力达 2 万吨,原来分散在该地区的 12 个农场生产的胶水全部集中统

4、一加工后,人员由农场加工时的 560 多人缩减为 70 人,每吨加工费由 400-800 元降为 370 元,大大降低了成本;集中加工还促进了新技术开发,使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每吨胶乳的价格比同类产品高 200-300 元,国内一些用胶大户纷纷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二是天然橡胶流通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各主要植胶垦区的橡胶初产品交易全部纳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和适时参与期货交易,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海南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成立 3 年来,共销售各类干胶产品 60.25 万吨,销售总额 58.93 亿元,3 年平均吨销售价 9781 元,竞价增值 4238 万元。2003 年共有 200

5、多家客户到交易中心进行网上交易,海南垦区售出干胶 22.41 万吨。三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天然橡胶的生产管理水平。积极选育、推广橡胶优良新品种,全面推广橡胶树高产高效新割制技术,使天然橡胶单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云南农垦平均亩产127.36 公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广东农垦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胶乳保鲜技术,有效解决了集中加工的胶乳保鲜技术问题。四是橡胶垦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进。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天然橡胶种植和生产经营体制正在巩固和完善,橡胶垦区集团化改革也取得积极进展,广东农垦成立了广垦橡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海南农垦橡胶集团也在筹建之中。五是天然橡胶预警预报工作顺利开展。在去年试运行的

6、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季度预警预报,初步建立起天然橡胶产业预警预报体系,达到了及时为生产服务、为用户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的目的。2、 、热带热带水果水果结结构构调调整取得可喜成果。整取得可喜成果。热带水果是热区经济中又一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各热区注意充分发挥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调整和优化热带水果种植结构,促进热带水果向优质、高产、高效、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一是优势产品区域布局逐步优化。各级热作管理部门根据农业部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工作部署,组织制定了主要热带作物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套实用技术

7、、制定一套扶持措施,重点培育,扶优扶强,使其不断向最适宜产区集中。二是热带水果产业升级初见成效。部南亚办去年重点抓了香蕉产业的升级,以提高国产香蕉的质量水平,替代进口香蕉。在海南的临高、福建的漳州、广西的田东投资建设“香蕉标准化生产及机械化采收处理”示范点,并已取得初步成果。通过示范,带动我国香蕉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广西田东大热门公司示范点,2003 年香蕉经营量 12000 吨,比未建生产线前增加了 9000 吨,销售额 2900 万元,经营利润 180 万元,与该公司挂钩的农户蕉园面积 1 万亩,平均每亩增收 385 元,为周边农民增加产值 380 万元,农民人均增收 76 元。三是新

8、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应用。各地热区引进了一大批热带水果新品种,经试验示范,有些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东湛江、茂名垦区投资 3000 万元建设集科研开发、推广应用、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广东南亚热带科技园”,引进各类热带水果品种 50 多个,建水果苗圃 100 亩,解决了垦区和地方发展南亚热作的种苗问题,辐射带动周边 5 万多农户。果树丰产栽培技术、高接换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果实套袋技术、采收运输保鲜技术也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水平。广东农垦菠萝生产通过科学施用植物生长调节素,实现产期调控,常年供果,菠萝罐头免检出口欧美市场。四是热带水果名优基

9、地、无公害基地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02、2004年,农业部分两批认定了 51 个南亚热带水果名优基地、13 个良繁基地,各级政府还认证认定了一批无公害热带水果基地,如广东省认证无公害水果基地 150 多个,总面积约 43 万亩。这些基地生产的水果品种优、质量高、产量多、规模大、品牌响、销售畅,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又富裕了一方百姓。为了促进热带水果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各地还加大了对热带水果的宣传、营销工作力度,加强了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建设。在宣传、营销方面,各级热区管理部门和企业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农产品交易会,组织各种产品推介活动。海南省和广西农垦还专门在北京举行了产品展销会和“十万大山”品

10、牌揭牌仪式,广西农垦还组团参加了“莫斯科国际食品博览会”,利用这些机会展示和宣传自己的产品,扩大影响,建立和拓展营销网络。在行业协会建设方面,海南省成立了香蕉、芒果、荔枝、菠萝等行业协会,从研究行业发展、行业自律和行业服务方面开展工作。如海南省香蕉协会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对香蕉产业进行调查,制定标准,协调会员与政府间的关系,开展技术服务工作,组织会员出国考察、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联盟企业建立出口基地,创办香蕉杂志,研究建立香蕉合作社等,促进了香蕉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3、其它、其它热热作作产产品品竞竞争力也有争力也有显显著提高。著提高。除天然橡胶和热带水果外,各热区根据

11、热带作物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热带农业作物,也都取得较大的发展。一是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广东湛江农垦局将垦区种植剑麻面积最大、剑麻加工厂最多的东方红和金星两个农场,与专门从事剑麻产品销售的公司以及专门从事剑麻机械制造的工厂等 4 个企业合并组建成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集中 4 个单位的资源、技术、人才、品牌优势,实现剑麻种植、原料加工、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商标,统一产品价格,以企业集团形式参与市场竞争。消除了企业间的内耗,提高了剑麻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企业信誉和知名度,该集团的剑麻产品目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6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剑麻产业龙头老大。二是打

12、造龙头,带动龙身。广西农垦糖业集团进行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有效链接,使糖业得到快速发展。2003 年垦区糖业基地面积 86 万亩,其中:垦区农场 29 万亩,带动农村种植57 万亩;基地甘蔗产量 450 万吨,产糖量 59 万吨。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都创历史最高水平,农垦制糖业进入了全区前列。垦区农场甘蔗平均亩产 6.21 吨,比全区平均亩产高 1.5 吨,职工实现了每亩甘蔗增收 240 元。垦区甘蔗吨糖田面积达到 10 万亩。三是精深加工,打造品牌。云南思茅生产的小粒咖啡具有优良的品质、纯正的色泽、浓郁的香味、舒适的口感,被国际知名人士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是雀巢、麦氏威尔等知名企业的

13、首选原料。为把这一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解决长期以来只靠出售原料、难以抵御市场风险的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2000 年以来,思茅北归咖啡有限公司加大了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力度,利用自产优质咖啡和设备,组织力量,加大投入,先后开发出北归焙炒咖啡豆、咖啡粉、北归野象咖啡、北归迷你咖啡等北归系列咖啡产品,几乎每年都有咖啡新产品面市。2003 年又成功开发北归咖啡酒,产品供不应求,受到消费者的青睐。4、 、热热作作产业产业化、化、规规模化和外向型模化和外向型经济经济水平水平进进一步提高。一步提高。热区各级管理部门从提高热作产业竞争力出发,注意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调整、重组、聚合,已经

14、在胶、糖、果、麻、茶、咖啡等产业上组建了一大批集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为一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行的产业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热区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7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百家,还有很多地(市)级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为热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热区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发展规模经济,形成了各具区域特色、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产品布局格局。如海南的橡胶、早熟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广东的蔗糖、剑麻、菠萝,广西的蔗糖、剑麻,云南的橡胶、南药、咖啡,福建的热带水果、茶叶,四川晚熟热带水果等。一些热区县利用本地自然和小气候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创出品牌,实现了

15、“一县一品”的产业格局。如广东高州的荔枝、丰收糖业的菠萝,福建永春的芦柑、云宵的枇杷、安溪的乌龙茶,海南琼中县的绿橙、南田农场的芒果、立才农场的芒果、荔枝、龙眼,湖南永兴的冰糖橙、江永的香柚,四川会理的石榴、泸县的龙眼、合川的晚熟荔枝,云南思茅的小粒种咖啡、大渡岗的茶叶、蒙自的石榴,广西平南的石硖龙眼、富川的脐橙、阳圩农场的芒果,贵州从江的椪柑等。这些名优品牌在当地和全国都有很好的声誉,有一些已享誉海外。由于各热区重视国际市场的开发,外向型经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003 年各种热作产品及其制成品出口总量 279.46 万吨,出口总额 196.30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 9.19%和 1

16、9.55%。截至 2003年 12 月底,云南省咖啡出口达到 1.404 万吨,出口创汇 1361 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36%。广东湛江东方剑麻地毯厂地毯的出口销售量,从 1998 年的 32.6 万平方米,增长到 2003 年的 78.6 万平方米;出口创汇额也由 1998 年的 125 万美元增长到 2003 年的 382 万美元。福建省部分热带水果相继打入发达国家市场,2003 年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如平和县出口琯溪蜜柚 3000 多吨,永春县出口芦柑 4.2 万吨,漳州市出口香蕉 2000 多吨。5、 、热热区区农农民收入明民收入明显显增加。增加。2003年,在热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热区农民收入又有了明显增加。云南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到1403.1元,比上年增加了177.2元,平均增幅为5.53%,高于全省0.53个百分点。云南农垦职均收入7576.8元,比上年增加20.4%。一些贫困县通过发展热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如贵州省从江县十多年来坚持发展优质柑桔生产,靠种植柑桔脱贫的农户13676户,10万余人。在全县柑桔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