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阅读做题经验和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82962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英语阅读做题经验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考研英语阅读做题经验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考研英语阅读做题经验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考研英语阅读做题经验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考研英语阅读做题经验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英语阅读做题经验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英语阅读做题经验和方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考研英语真题经验和方法考研英语阅读理解 A 部分的四篇文章一般都是来自英美国家一些享有较高声誉的权威报刊杂志,如 Newsweek (新闻周刊 ), No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 The Economist (经济学家 ), Times(时代周刊 )等等。文章内容既包罗万象又具有相当的时效性,大多涉及当年的热门话题,包括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其中,社会科学领域的题材囊括了经济、心理、教育、传播、家庭、人口、交通、环境、能源、法律、体育等各个方面,自然科学则包括了医学

2、、生物、大气、地质、海洋、遗传、空间、信息、工程、农业等,而人文科学包括了语言学、哲学、文化、历史、艺术、文学评论、散文等。从体裁上看,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顺利读懂四类文章,分别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应用文。不过,考研阅读理解的文章大多为说明文或者议论文。正对这两类文章,考生应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和策略。对于说明文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事实和数据;对于议论文来说,最重要的是总结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抓住作者的态度,以及作者的 观点和态度与其他人的观点和态度之间的关系等等。1、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语言难度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语言难度主要体现在词汇和长句上。对于词汇而言,考研阅读文章的词汇一般

3、不会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词汇范围,有 5%左右的派生词和合成词,另外约有 2%-3% 的超纲词。很多考生对于超纲词望而生畏,其实超纲词只是一只“纸老虎”而已。考试大纲规定,如果出现了影响文章理解的超纲词,应该在试卷上注明其汉语意思,如 1994 年 Text 4 中的 pancreas (胰腺) 、genes (基因) ,Text 5 中的 mold(霉) 。但是自从 1995 年以后的考研阅读文章中不再出现任何汉语注释,这并不意味着文章中除去了任何超纲词汇,而是因为这些词或者不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或者能够凭借语法或者上下文来猜测词义,因此没有给出汉语意思的必要,需要考生利用逻辑推断能力来进

4、行判断。阅读理解真正的大敌在于长难句。考研阅读理解所选文章一般都充斥着各种长句和复杂句,其中包括并列句、多重复合句、强调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分割句、双重否定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同时句子中的分隔、插入、省略、同位语、虚拟语气、形式主语或者宾语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考生往往读完一个洋洋洒洒的长句之后就陷入了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长难句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制约瓶颈,增加了文章的难度。此外,英语文章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哲理性,如果考生在阅读过程中无法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也会使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大打折扣。第 2 页大部分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而且在阅读理解这

5、部分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为何考研阅读却成为了啃不了的硬骨头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是针对大部分大学生的一种测试,主要在于考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英语学习成果,其宗旨是希望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正规英语课堂训练之后通过这些测试,因此四、六级考的主要是水平和速度。而考研阅读考的则是更高层次的英语能力,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种选拔性测试,意在通过考试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深造,因而对考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比四、六级考试的阅读文章和阅读题,考研阅读文章选材更加广泛,文章不论从长度、词汇、句子、还是逻辑等各个角度来说难度都远远大于四、六级,同时命题也更

6、加具有多变性和迷惑性。这些都对考生的实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要对阅读理解题目的考点和命题原则知根知底。一般来说,四、六级阅读每篇花大约 8-10 分钟就能够完成,而考研阅读每篇则需要 10-20 分钟。、考研阅读理解的考点和命题原则根据笔者对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文章以及题目多年进行的潜心研究,总结出了以下 13 个重点考点和四大命题原则。考生应该熟记这些重点考点,并在平时的练习中训练自己对这些考点的敏感程度,做到使自己的神经能够一找到这些考点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兴奋起来,从而增强对重点的记忆和理解。下面首先将一一介绍阅读理解文章的敏感考点。1、首段和尾段一篇文章的主题句、或者说是中心思想往往出现

7、在文章的首段或者尾段。大家在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章之后就能够发现,许多文章开门见山地 在文章第一段中就提出了要说明的对象或者要论证的观点,这些中心思想句的位置一般都是文章第一句话或者第一段的最后一两句话。此外,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都会对全文的说明和论证进行总结,这些句子往往位于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或者短语,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这些总结性句子,如:all in all, in short, to conclude, in consequence, in summary, in a word, as a result, therefore, accordingly, thu

8、s 等。主题句考查了考生是否能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因此是常考且几乎是必考的 一个考点。2、段首和段尾无论是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一篇文章往往会分成几个部分或层次进行说明和论证,每一个段落一般都是一个部分或者层次。英美人写文章的逻辑性非常强,文章结构都非常规范,因此每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也经常是该段落的中心第 3 页思想句,因此也是出题的重点区域,涉及的问题包括了中心思想题、推理判断题和细节题等。下文也将会提到,在进行快速阅读的时候,考生只需要浏览文章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大致能够判断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3、长难句上文提到了长难句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难度所在,其中包含了同位语、插入语、定语、不定式、分

9、词、各种从句等,使得句子长达好几行。因此这些复杂的句型也往往成为了试题的重点所在。考生应该加强训练自己对付长难句的能力,平时练习中有意识地去分解这些句子,理解其中的指代关系和句子层次。4、列举处所谓的列举是指通过一些表示顺承关系的词语逐项列出一些事实或者观点,标志性的词汇包括 First, Second, Third ;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 First of all, Then, In addition, Further, Furthermore, Besides, Moreover 针对这一考点的题目通常考查文章细节,有时候也涉及对文章内容

10、的推理判断。这种题目没有固定的提问方式,不过通常会有两种题型:第一种是从四个答案选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意思往往与文章的意思相反或因果关系颠倒;第二中是从四个答案选项中选择错误的一项,即“except”题型,一般对照原文就能够找出错误的选项。5、举例处一般的说明文和议论文都需要一些例子来支持作者的说明和论证,这些例子往往与作者的说明与论述有很大的关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也成为了考题出处的热点。这种题目在文章中的线索非常明显,一般都带有如下的标志性词汇: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 as an example, as, such as, like 等。

11、在做这种题目的时候,考生要牢记所举的例子一般都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在选项中去寻找与中心思想意思最接近的那一项。同时,一般文章举例处的前一句或者前几句就是与该例子相关的作者论点,所以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就需要追本溯源地往前读,才能保证所选答案的正确率。1999 年以后几乎每年的考研阅读题中都有 1-2 道关于例证的题目,这应当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常用的举例方法有两种:一是先提出观点,后举例说明;二是先列举事例再做出结论。考生应当学会举一反三,在具体的阅读文章中识别出个种例证。6、引用处说明文或者议论文中经常引用他人的观点来支持、佐证作者的观点。引文有可能是从正面来支持作者的观点,

12、也有可能是作者通过驳斥反面观点从而论第 4 页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引文间接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迷惑性,所以也是出题考查的热点地区,通常会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对作者态度观点的判断能力。7、因果关系处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也是考研英语命题者所青睐的出题来源,因为因果句阐述了两个事件或者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作者进行分析或者得出结论的地方。出题者为了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经常会把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倒过来考,因此选项中因变成了果、果变成了因,考生需要注意辨别实际的因果关系,防止受到迷惑。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有:because, because of, so, for, sin

13、ce, as, thus, therefore, consequently, in consequence, as a result; result from, result in, cause, originate from, lead to, attribute to, derive from; base, basis, reason, result, consequence 等。有时候文章中虽然没有出现表示因果关系的标志性词语,但是在逻辑上也存在着因果关系,这个时候考生就需要自己进行判断和推理。8、转折、对比和类比处文章的转折出也是体现作者观点和文章主题的地方,作者经常通过先抑后扬的办法

14、在转折词之后才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些明显的转折词包括 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yet, as a matter of fact, in fact, actually 等,转折词前后的意思一般来说都是相反的,而作者会偏重其中的某一方。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看到转折词,考生最好能作上标志以方便做题时候的查找。另外,作者也经常把两个事物、两件事实、两种观点进行对比,从而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表示对比的一些标志性词语有 in contrast, in comparison, compared with 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文章第一段中出现一组对比的概念或事物,

15、这个地方往往会成为考题的命题重点,考生应掌握这一规律,在看到文章首段出现转折对比的内容时,应当立即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明白,第一段出现转折关系时,转折后所表述的一定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而在首段出现的对照或对比的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具体的议论,并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此外,由于议论文和说明文在论证说明事理的时候非常抽象,为了让读者更形象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文章经常会运用类比的手法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好的类比手法不仅有助于将抽象的道理阐释清楚,更可以让读者加深印象。类比在文中有两种体现方式,一是明喻,即 A 像 B 一样;二是暗喻,说 A 是B,由于暗喻更加隐蔽,近年来命题专家也越来越趋向于在暗喻内容

16、上设置问题。9、特殊词汇第 5 页考研阅读试题中经常考查考生对于一些词语和词汇的理解,这些特殊词汇包括了平时不经常使用的生僻词、常见词语平时不经常用到的意思或搭配、以及关系代词等。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在于读懂词汇所在文章位置的上下文,从而推断中其意思。10、数字和年代考研阅读中经常出现对于数字和年代等细节的考查,看似容易,但是考生经常由于疏忽大意而失掉这些最容易的分数。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如果出现需要进行运算的题目,一般来说文章的原始数据不是正确答案;其次,如果答案中的四个数字或者时间都与文章的某一个部分相符合,那么要 注意这些数字和时间所对应的不同问题,只选择与题目相关的那个数据;此外,要注意年份和世纪之间的差别,比如 1999 年就是 20 世纪,2009 年就是 21 世纪,也就是说世纪的数字是年份的前两个数字加 1。如果考生记不住这个原则,那么可以在考试的时候用自己熟悉的年份和世纪进行现场推算。11、专有名词所谓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称、书籍文章影视作品的名称以及其他专有名词。在阅读文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