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纲要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82766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复习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哲复习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哲复习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哲复习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哲复习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复习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复习纲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复习题-204-2绪论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产生、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等。、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产生、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等。P2-3 P4-11 P8-9(1)含义:从不同的角度: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

2、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从总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2)产生:A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a 物质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b 政治阶级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选择

3、:三大工人政治运动(选择:三大工人政治运动(1831 年和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 年英国宪章运动,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B 主观条件:a 社会科学基础: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b 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c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思想上,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行动上,革命的民主主义共产主义(3)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4、义(4)理论来源: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直接的理论来源,则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2、了解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属性、根本特性、理论品质、生命力根源以及学习马、了解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属性、根本特性、理论品质、生命力根源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等。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等。P14-16 P21(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5、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3)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最后,这

6、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生命力根源 :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A 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a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b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方法。c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B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a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b.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

7、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c.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3、了解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和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了解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和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P10 P29(1)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了解世界观和哲学的含义、了解世界观和哲

8、学的含义 P27(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具体如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具有阶级性的社会意识形态5、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P28(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一标准第二

9、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第二,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它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常碰到的基本问题。6、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与斗争焦点。、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与斗争焦点。P29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是用联系,发展,运动的眼光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其根本分析法,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7、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形

10、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及其基本观点。(补充)、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及其基本观点。(补充)(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包括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及其基本观点:A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心灵、意志、意识、观念)作为唯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B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变成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本源和万物创造者8、掌握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掌握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P30-32(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

11、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意义: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9、掌握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和特点。、掌握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和特点。P34-35(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

12、质性活动。(2)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3)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实践的手段(工具等) 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0、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基本内容: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意义:理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实践意义:它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核心)。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根本途径)】11、

13、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原因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B.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C.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12、了解发展的实质及新旧事物的区分、了解发展的实质及新旧事物的区分 P41(1)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

14、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 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二,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无法容纳的新内容。最后,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不可战胜,还在于它的出现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13、了解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与和谐的关系。、了解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与和谐的关系。P43-45(1)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2)矛盾的同

15、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的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

16、的状态。14、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p4546课件:原理(一)对立:矛盾普遍即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二)统一:1.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和体现普遍性。2.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意义:1.这一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2. 这一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 3. 这一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书本)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 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与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