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试卷1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82761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期末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克思期末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克思期末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马克思期末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期末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期末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双项选择题(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 ) 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B.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C.康德的可知论思想 D.黑格尔的决定论思想 2、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 本派别是( ) A.可知论 B.辩证法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3、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C.欲擒故

2、纵,声东击西 D.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 A.唯理论的错误 B.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C.经验论的错误 D.循环论的错误 6、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A.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7、商品的二因素是指( ) A.使用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 D.价值 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3、,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9、下列关于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正确说法是( ) A.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B.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相对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C.相对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以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D.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个别资本家得到,一般难以持久 10、下列各项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 ) A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二、判断题(共 30

4、分,每小题 1 分)正确的标“” ,错误的标“” ,请注意按下列方式 答题 1-5: 6-10:。 。 。以此类推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错误的思想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5、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指旧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 6、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7、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8、绝对的同一是虚假的同一。 9、对外国文化要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

5、是对立 统一的原理。10、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11、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12、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 13、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直观反映。 14、地理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5、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1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7、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18、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1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 2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1、劳动力的价值是使

6、用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使用价值的源泉。 22、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24、自由竞争引起垄断,垄断消灭竞争。 25、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工业垄断资本。 26、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2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 28、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不可能有反复。 29、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30、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7、 。三、材料分析题(共 30 分,每小题 10 分)1、请结合材料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0 分) 材料 1 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 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材料 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 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 3 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材料 1 属于什么观点

8、,错误的实质是什么?(3 分) (2)材料 2 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不同,错误在哪里?(3 分) (3)请结合材料 3 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 (4 分) 2、请结合材料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0 分) 材料 1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 “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 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 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

9、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 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 个纯 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 2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 -摘自毛泽东选集 (1)请说明材料 1 中包含着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方面的知识。 (5 分) (2)请谈下你对材料 2 的观点的认识。 (5 分) 3、请结合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 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 ” “资本不是物,

10、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 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commerce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 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 ”“17 世纪和 18 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也没有料到,他们所制作的工具,比其他任何 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革命化”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 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 变成科

11、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 以上的这几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请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10 分) 四、写小论文(共 20 分)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写一篇小论文。具体内容请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选 择: (1)用辩证法相关原理正确指导大学生活,如:怎样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在大学生活实践 中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如何制定人生规划,等。 (2)用辩证法相关原理正确分析大学生中的创业行为、兼职行为,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学业 与创业、兼职的矛盾。 (3)用有关原理分析对当前社会实际的看法,如:就业难、社会不公等。 要求:字数在 800 字以上。

12、相关原理阐述 10 分;运用原理分析问题、阐述问题 10 分。一、选择题(20 分) 1、AB 2、CD 3、AD4、AC5、AC6、BD7、AD8、AC9、AD10、AC 二、判断题(30 分)15 61011-15 16-20 21-25 26-30 三、材料分析题(30 分) 1、 (1)材料 1 属于二元论观点。笛卡儿是说有物质与精神两个本原。 (3 分) (2)材料 2 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 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本原与派生的关系、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 (3 分) (3)材料 3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13、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 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摄影、复写、反映。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 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 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义可以不答)二、意 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三、物质 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4 分) 2、 (1)材料 1 主要说明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 可能、实践使

14、认识得以产生、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 分) (2)材料 2 主要说明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 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5 分) 3、主要说明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关系的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 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 程中形成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 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 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 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6 分)结合实际或材料简要说明自己相关的思考和认识(4 分)四、小论文(20 分) 要求:字数在 800 字以上。论文题目要准确,相关原理阐述 10 分;运用原理分析问题、阐 述问题 10 分。所写内容要和要求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相关,请仔细看试卷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