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朱家角工商重镇风景素描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2601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朱家角工商重镇风景素描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朱家角工商重镇风景素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朱家角工商重镇风景素描(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蔡承烈?字一隅?张力华提供?水都新韵0 7?年?月?日 责任编辑?傅佩文“叩问百年课植园, 探访千年朱 家角” 的话题正在引向深入, 话题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许多学者与 读者纷纷投稿,从不同视角参与讨 论。本版以 “近代朱家角工商重镇风 景素描” 为题, 选编了一组文章。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用今天 的眼光, 检视先人的所思所为, 也许 我们会展开一些联想和呼应。 米市兴盛的历史教益 一文描 绘的是近代朱家角工商重镇主导产 业风景线, 文中的 “五个抓” , 用的正 是当代语境中的耳熟能详的概念, 简直可以列为“抢占上海滩攻略大全” 中的个案。但我们的先人 “只做 不说” , 所有先进意识

2、都是以生命活力和智慧形态,在实践中一一呈现 出来。这对于当今陷入信息碎片化和虚拟娱乐化,并且喜欢堆砌概念 的我们来说,是一面可以观照的镜 子。 如果说,圆津禅院是江南名流 写意唱和的沙龙; 那么, 鲁班神殿则 是匠人百工行规议事的场所。无法 想像 “规矩绳墨” 鲁班神殿门额上的四个铁字,在当年朱家角手工 业者心中,是那么神圣地被视为铁 律。在不信神话的今人看来, 那时的 人有点不可思议。如果你对今天行 业自律管理和劳动集体协商制度有想法的话, 不妨看看 相约在鲁班神 像下 , 设法让我们所有的劳动形态都神圣起来。 朱家角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和“上海近代工商重镇” 的辉煌, 正是 一个个生命

3、鲜活的 “人” 共同创造。 经过梳理可以发现: 文学家 (课) 逐 步向实业(植)靠拢;同样实业家 (植) 也是顺应历史潮流逐渐向人文 (课) 升华。前者我们过去说得太多, 今日重点推介的是后者的代表人 物,近代中国油脂工业先驱者之一 蔡承烈。他不仅是一个捐资办学造 福乡梓, 感动朱家角的人, 更把他一 生财富和人文素养所凝炼的两个字 “勤俭” ,作为价值灵魂留给今人品味。文?黄明新 图?夏培德近代朱家角工商重镇风景素描从 “衣被天下” 到 “米业兴市” , 朱家角便有了 珠里小志 的记载:“街衢绵延, 商贩交通, 水木清华, 文 儒辈出。” 也有了 “松江一滩, 不及朱 家角一爿 (行) ”

4、 民间说法。 朱家角米市, 兴起于何时, 已无 确切史料稽考。只知在清同治年间 (公元 1 8 6 1 - 1 8 7 4年)已有相当规模的米行,第一个米行品牌叫“恒 益” 。尔后相继建立了正余、 合丰、 全 号米行。四大米行的老板相约进军 上海成立办事处, 号称 “小四行” , 因 为大上海有四大银行, 简称 “四行” 。 “小四行” 这样一叫, 便有了弦外之音。另一家源大米行规模也较大, 但 与 “小四行” 一比, 只能算半爿, 因此 人们都戏称朱家角米业为“四爿 半” 。 据 1 9 1 4年 江苏省青浦实业视 察报告记载:“最盛者以朱家角称 首, 商品以米为大宗, 全年运销沪浙 等处约

5、七十余万石” 。1 9 4 5年抗战 胜利后, 全镇开设的米行多达 4 0余 家, 単瑚街港一条街, 就有米行七、 八家。青浦解放时, 朱家角米业同仁 竭尽全力支援上海解放,全县共捐 粮食计约 1 5 0万斤,朱家角占 1 0 5 万斤。 朱家角米市的兴盛,给古镇人 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和教益。抓发展机遇?当时上海米市以“常锡厚梗” 为主宗, 而朱家角米市 则以自产的 “青角薄稻” 为主。1 9 2 4年 “齐卢” 战争后,“常锡厚梗” 到上 海的运输线被中断,正余米行的徐 韵竹老板利用这一机遇, 把 “青角薄稻” 大量推进上海市区。那时, 水上 运输在黄浦江、 吴淞江受阻, 徐韵竹 就另辟航线

6、走小河港,从陈坊桥经 七宝到北新泾。运输船不够就借农船。就此一举, 朱家角 “青角薄稻” 在 上海米市独占鳌头。抓客户服务?后来朱家角手工舂米发展到机器碾米,在稻谷收购 季节,“小四行”每日要收进稻米一 万五千余石, 漕港河里停满了粮船, “乡脚极远” ,江浙沪农民纷纷涌向 朱家角。路远当天赶不回去的粮船, 就停在米行门前过夜,米行送灯笼 一盏、 红烛一支, 供农民上街游览照 明,雨天还备有雨伞,这些便客服 务,无异为米行招揽了源源不断的 财源。抓市场信息?当时朱家角到上海还没有公路, 需坐轮船到安亭转上 海, 更没有长途电话, 邮政局一封平信往返要五、 六天。朱家角便在民间 自办了一个 “马

7、亚派报处” , 每天有专 人接力传递市场信息。 早晨从朱家角出发, 跑到泗泾吃饭, 交换从上海来 的信息后返回朱家角; 另一人再从泗 泾出发, 把朱家角信息送到上海。因 而沪朱两地消息每天都能及时沟通。设在城隍庙 “宝稼堂” 的米业公会和 俱乐部茶馆,每天有早晚两市茶座, 交换当地的米市行情。抓购销两旺?朱家角米市在鼎盛时期, 年购量达百万石左右。当时 有个名叫杨少笙的天津客人, 每天用 电报向天津、 济南、 青岛联系发货。 米 行有自己的运输船队, 外运的 “青角 薄稻” 均经过精心加工, 米粒均匀晶 莹饱满, 粘性好吃口软。早年上海年 糕和广东菜馆均以此为上品。抓社会效益?朱家角米市在自身

8、发展中,也为社会公益出了不少 力, 办了不少实事。为培养一批女能 人, 米行创办了宗贞女子学校; 为培 养商业人才,米行又创办了商民夜校; 米市还多次举行义赈, 免费或平 价出售粮食, 救济灾民。吴玉泉米市兴盛的历史教益蔡 承 烈?从 实 业 家 到 慈 善 家?一隅小学?张力华提供?朱家角实业家蔡承烈, 字一隅, 镇民和其后人都尊称他为一隅公。不同于镇 上其他名门望族,祖上没有给他留下多 少原始积累, 他自己也没读到多少书。 但 日后却是富甲一方,并实现了从实业家 到慈善家的转型。 蔡承烈出生于清咸丰三年 (1 8 5 3年) , 作为第三代长子, 年少就开始协助 父亲经营油坊。 但父亲有眼

9、光, 送他去苏 州钱庄学生意, 这使他开拓了眼界。 学成 归来后,便决定创建新油坊。光绪五年 (1 8 7 9年) , 镇上最大的聚元号油车坊开张了, 地点就在放生桥南 堍东面的一片荒凉开阔地, 时年蔡承烈二十六岁。油坊里的炒、 蒸、 碾、 榨温度都相当高, 油车工人光着脊梁, 只 穿一短裤或束一条布巾, 要在榆木榨床上不断抡着大石锤锤击, 汗 水依然直流。蔡承烈和兄弟们在壮年时,也曾亲自参与过这种劳 动,所以特别体恤这个岗位的工人。乃至作为油坊磨碾动力的牛 力, 蔡承烈也一样人性化, 派专人照顾, 牛居室里铺的是干草, 盛夏让壮牛下水凉棚休息, 寒冬喂食轧成二寸长的稻草拌豆饼。 牛老以 后也

10、养其终生, 死后掘井埋葬念其辛苦一生。 后来, 改用半机械化, 以引擎替代牛作动力, 从此元号油坊设备 和规模, 菜油产量和质量, 成为当时江、 浙、 沪一带同行榜首。 接下来 蔡承烈开始涉足商业。除了在朱家角投资永泰元绸布庄、 恒泰祥商 号、 长源钱庄外; 又闯入上海滩投资同余钱庄、 梅林食品和纱厂等。 1 9 0 8年, 蔡承烈考虑家乡米油产销巨额, 建议从松江修建铁 路支线, 经朱家角青浦到安亭, 与沪宁沪杭铁路接轨。此建议得到公司采纳, 立即组员勘测, 但终因河港太多, 工程过巨而未果。铁路架不起来就架小桥吧。西边的惠安桥 (廊桥) 、 东边的一里桥、 二里 桥, 都是在光绪年间, 蔡

11、承烈捐资建造和修缮的。还有家国兼济之 “桥” , 诸如 收容难民、 摆平土匪、 慰劳过境北伐军。 乃至重金收购王昶 金石萃编 散落的 原刻木板, 移至圆津禅院保存等等 “文保” 工程, 都是蔡承烈义举。 最大的积德, 是宣统元年 (1 9 0 9年) , 蔡承烈用自己的字号, 创办 “一隅初 等学堂” 。 尔后又于民国元年 (1 9 1 2 年) 扩大为 “一隅完全学堂” 。 学堂环境优美 舒适, 高薪聘请沪上名师, 音体美全科开设, 晨会歌和夕会歌天天演唱, 校内运 动会和校外野营一次不少。 还有火炬图案的校徽和名为 隅风 的校刊。 自任校 董的蔡承烈规定: 家族幼辈、 教师子女、 元号工人

12、子弟、 家境贫寒子女一律享受 就学免费, 其他学生学费和上海公立学堂相同。他还规定自己: 7 0 0 亩田的每 年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开支, 元号油坊则负担教师的食宿补贴。 由于办学成绩突出, 民国四年 ( 1 9 1 5 年) , 一隅小学荣获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亲署 “育才成德” 金匾。此金匾和蔡承烈亲署的校训 “勤俭” 红匾, 一前一后高悬在大 礼堂的正中。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 一隅小学每年设9 1 0 个班级, 共有3 5 届毕业 生。镇上的许多富家子弟和穷人孩子, 连同蔡承烈自己的后代,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界里 “育才成德” 。 至今, 许多毕业生还会哼唱 “一隅小学” 校歌: 南北漕江水

13、萦回, 九峰远眺 翠如堆此中灵秀构胚胎,个个 待人才愿我在:勤以补拙运坯 追陶侃愿我在:俭以养廉永求 世齐晏。 他年事业好当担, 校主训言常在同力相衔同德无猜, 期我英俊才。校歌中关键词:“勤”(勤以补 拙) 与 “俭”(俭以养廉) , 既是一隅小学的校训, 也是蔡承烈一生的心 得。1 9 3 2 年秋,他最后留给自己 的, 只有中央政府颁发的两枚 “嘉 禾”“嘉祥” 勋章钱昌萍相约在鲁班神像下清代老镇南面有条祥凝浜河,岸边居住着许多工匠,还有一座鲁 班殿, 所以这里俗称 “匠人浜” 。现在 已填河成路, 就是祥凝浜路。 鲁班殿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一 座七路头三开间建筑,左右两侧走 廊连通, 走

14、廊有天落地挂装饰, 天井 黄道砖芦席纹铺就。头排平房前有仪门, 门额上有 “绳墨可师” 四个大 字, 后有月洞门。头厅是打唱间, 有雕花木戏台。中排拱起是正厅, 门额 上有 “规矩绳墨” 四个铁字。 厅里供奉着鲁班、张班二位祖师的塑像, 有真人大小, 左右各站一 弟子。鲁班坐右, 张班坐左, 祖师身 着彩色斜襟衫, 头戴道教帽。鲁班右 侧弟子,胸前双手上下紧握一杆直 尺, 尺长高过头顶; 张班左侧弟子也双手紧握胸前, 握的是一块砖头。这 些道具分别代表木匠和泥水匠的法器, 四位塑像表情威风严肃。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始三天 祭祀活动。第一天,打唱台上有演 出, 以昆腔为主, 民乐伴奏; 白天正 厅祭奉祖师, 晚上出灯。八月十六日各行业烧香祭祖;各行业要制订或修改行规行约, 就 在这一天郑重公布。八月十七日也烧香祭祖,工匠 和作头 (即老板) 协商工钱。工钱的标准, 用黄纸抄写, 就在神像下张贴 公布。有神审视, 谁不诚信, 后果不 堪设想。鲁班殿的三天活动隆重而热 闹,因为鲁班殿周边集居着各行工 匠,这里成为手工业者集会议事的 圣殿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工商 巨镇朱家角粗砺而又繁华的一角。 (张人豪口述 钱昌萍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