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陶瓷生产民俗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825079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陶瓷生产民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陶瓷生产民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陶瓷生产民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陶瓷生产民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陶瓷生产民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陶瓷生产民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陶瓷生产民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陕西省有 6000 年以上的陶瓷生产史。铜川市是该省日用陶瓷制造业基地中最灿烂的一颗 明珠,今天其生产量占全省的 70%以上。铜川市陶瓷制造业的历史非常悠久。据历史记载和考古挖掘,早在 1000 多年前的唐代, 铜川市的黄堡镇就已生产瓷器。到了北宋,黄堡镇成了我国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之一。由于 黄堡镇原属耀州(今铜川市耀州区)管辖,所以这里的瓷窑叫“耀州窑” ,所产瓷器在考古 学上叫“耀瓷” 。耀瓷器物造型典雅,瓷釉略呈姜黄色,浑朴晶莹,刻花工艺流畅,构成了 独特的地方色彩。当时,耀瓷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到日本、西亚、东非等异域。耀州窑 成了和钧窑(在钧州,今河南禹县)、汝窑(在汝州,今河南

2、临汝) 、官窑(宫廷自置瓷窑) 、 哥窑(在浙江龙泉) 、定窑(在定州,今河北曲阳)五大名窑齐名的陶瓷生产地。元朝以后, 耀州窑人亡艺绝。留存至今的完整的耀瓷器皿,无不被人视若珙璧,成为博物馆的藏品。铜川陶瓷制造业中心后来移至陈炉镇。该镇坐落在城东 15 公里处的炉山上。当地居民 主要从事陶瓷制造业。山坡上,瓷窑鳞次栉比。白天,遍山青烟袅袅;入夜,火光与星月的 光辉交织在一起,蔚为壮观。早在明代,这一景观就被定为“铜川八景”之一,叫“炉山不 夜” 。一、旧时,铜川从事陶瓷制造业的居民,可分为四类,即瓷户、窑户、行户、贩户。瓷户,是制作瓷坯的人家。他们首先要在山中凿洞,采掘瓷土。这种土质地较细腻

3、,青 色,烧后化为灰白色,能耐 16001700 摄氏度的高温,俗称“坩子土” 。他们将掘得的瓷土 置于旷野里,使其在日晒雨淋中逐渐风化。数月后,将已风化的陶土经仔细挑选,剔去杂质, 倒入水池,再用木耙搅拌,使其成为泥浆。接着将泥浆引入沉淀池,等池水蒸发后,挖出泥 运到窑户的作坊中。窑户,是瓷窑的主家。瓷户在其作坊里,把瓷泥揉搓成块状,接着用陶轮将其制成瓷坯。 瓷坯晒干后如果数量已足,就装入瓷窑中烧。烧瓷器用的煤炭,由窑户提供,但火候由瓷户 掌握。产品出炉后,瓷户、窑户将其对半分。行户和贩户,都是批发商。行户是当地人。瓷户和窑户将产品全部卖给行户,行户再将 其转卖给贩户。贩户中有当地人,也有不

4、少外地人。他们用毛驴将器皿驮运到各地,贩卖给 零售商。瓷户和窑户虽然也可以将器皿直接卖给贩户,但这种事很少发生。陈炉镇的工匠就其所制器物种类所言,可以分为三个行当。其一是碗窑行,即烧制碗、 碟的人;其二是瓮窑行,就是专门烧制缸、盆、瓮、罐者;其三是黑窑行,就是烧制杂件如 酒壶、笔筒、玩具者。三行都有主持者,叫“行头” 。当地有一种沿袭已久的规矩,叫“三 行不乱” 。这种规矩有两种涵义,其一是不准跨行乱烧,例如烧碗碟的就不能烧盆、瓮,反 之亦然;其二是不准跨地域建窑。碗窑、瓮窑、黑窑都有各自的地域。在烧造窑碗的地方, 不建瓮窑、黑窑,反之亦然。二、旧时,陶瓷业最崇拜的神?,是“窑神” 。铜川市先

5、后崇祀的窑神有:德应侯。原指铜川市黄堡镇之山神。古人迷信,在采取陶土、烧制器皿时,都要请山神 保佑自己。这样一来,山神就成了窑神。黄堡的山神庙(即窑神庙)本来叫紫极宫。宋神宗 在熙宁年间(公元 10681077 年) ,应耀州知州阎某的要求,将黄堡的窑神封为德应侯。这 样一来,紫极宫就变成了德应侯庙。元丰七年(公元 1084 年) ,张隆等人为纪念此事,在德 应侯庙立了一块碑,叫宋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碑 ,简称德应侯碑 。由于此碑详 细记载了全盛时期的耀州窑生产状况,是研究耀州窑历史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此,是十 分重要的文物。它的拓片,陈列在首都中国国家博物馆。黄堡的陶瓷业衰落后,德应侯

6、庙迁 建至瓷器的新产地陈炉镇。庙中的窑神再也不是黄堡的山神了,而成为虞舜、老子、雷公。 但是,人们仍然称此庙为“德应侯庙” ,并将虞舜、老子、雷公称为“德应侯” 。德应侯从此 成为铜川窑神之别名,或者说,成了当地特有的神名。柏林。是晋穆帝时的人,出类拔萃的制瓷专家。据古碑记载,穆帝永和年间(公元 345356 年) ,他来到黄堡后,发现这一带草木茂密,山川秀丽,便暂时居住下来。那时黄堡虽已开 始烧制陶瓷,但因产品质量低劣,销路不畅,窑工的生活因而十分贫困。柏林毫无保留地将 自己的制瓷技术,传授给当地的窑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铜川制瓷业的发展。窑工们非常感 激柏林,为纪念这位制瓷大师,在黄堡窑神庙

7、里建了他的祠堂。这样一来,柏林成了铜川的 第二位窑神 。虞舜。传说中的古帝名,姓姚,名重华。舜还是平民时,曾烧制陶器。据史记?五帝 本纪记载: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另外, 韩非子?难一也写道:“东夷之陶 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明年而器牢。 ”可见舜制陶的传说,在古代传流甚广。后来舜成为 另一个古帝唐尧的继任者。由于他是一位著名的君主,并曾制造过陶器,和陶瓷制造业沾点 边,便被定为陈炉镇的窑神之一。老子。生卒年不可确考,传为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陶瓷制造业风马牛不相及。他是怎样 成了窑神的呢?这得从炼丹术说起。炼丹是古代的一种方术,目的是制造出可以使人长生不 死的“仙丹” 。此术大约起源于

8、秦代,在两汉和魏晋有了很大发展。从魏晋开始,老子逐渐 被道教徒神化,变为道教的主神太上老君。道教中的丹鼎派普遍从事炼制丹药的工作, 他们便把老子定为自己的始祖神,编造出老子炼丹的神话。瓷匠离不开火炉,而老子用火炉 炼丹,于是他们把他定为自己的守护神,即窑神。雷公。是传说中的轩辕黄帝的大臣。相传雷公和黄帝、岐伯,同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人。 我国现存最古的医学典籍内经就是以黄帝问、雷公和岐伯答的形式写成的。因此他深受 我国古代医学家的崇敬。另外,相传雷公还是碗的发明者,因而被定为窑神。在陈炉镇的窑 神庙里,虞舜居中;老子居左,司火;雷公居右,司器。另外,铜川崇祀的窑神还有炎帝、宁封子。民间还有窑神名叫

9、“兀”的说法,但不见文 字记载。铜川普遍流传着关于窑神的一些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并由这些传说导致产生了特有的 民俗。例如,传说雷公发明碗时,因找不到适用的原料而到别的村落里偷过坩子土。于是, 在瓷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规矩:不准说“偷”和“贼” 。如果发现有人来偷瓷器,不能在当场捉,而要等贼走出大门后再追赶。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在揭雷公的伤疤,是对雷公的不敬。 由于怕窑神离开陈炉镇,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便将其用铁链拴在神坛上。因为窑神之一的名 字叫“兀” ,所以在瓷窑里忌讳说“兀”字,如:不准说“兀答” (当地方言,即“那儿” ) 、 “兀不是” (当地方言,即“那不是” ) ,等等。旧时,每年农历八

10、月十四日至十六日,都要举行盛大庙会,隆重祭祀窑神。庙内香烟缭 绕,前来拜谒者络绎不绝。三、陈炉镇,还有许多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其民居自下而上,依山而建,密如蜂房。家家户户之间的隔墙,皆用废弃的瓮、罐垒成。 人们称这种墙为“罐罐墙” 。民谚云:“罐罐垒墙墙不倒” 。罐罐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从 山脚一直筑到山顶,形成一道奇异又壮美的风景线。规模如此巨大的“罐罐墙”阵容,在全 国独一无二。为中国居住民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炉镇的产品中,陈设瓷最讲究装饰艺术。在瓶的颈部多绘花卉,取“锦(颈)上添花” 之意。在腹部绘天地山水,寓“平(瓶)步天下”之意。或用一株牡丹布满全器。花朵或盛 开或半开;叶子

11、婆娑起舞;花枝缠绕在花、叶之间,婀娜多姿,极尽变化。香炉腹部常绘有 五只蝙蝠捧起一颗寿桃,寓意为“五福(蝠)捧寿 ” 。在烛台上常绘有云龙,以增加香烟缭 绕的气氛。令人惊异的是,陈炉镇虽在黄土高原腹地,干旱少雨。但其图案中,却常有反映南国水 乡之题材,如:波纹、莲花、芦苇、菱角、鱼、鸭等。其中莲花象征“连生贵子” ,游鱼寓 意“有余” 。此外,还用喜鹊梅花来象征“喜上眉梢” ,用鹿象征“禄” 。比较常见的图案, 还有“犀牛望月” , “凤凰展翅” , “太子玩莲” ,等。为农村生产的日用粗瓷,器型较小者图案简单,多用“一笔画”法。在短短几秒钟内, 一笔绘出梅花、菊花或果实。画面虽然简洁,但气韵

12、生动,风采斐然。或用“一笔书”写出 “福” 、 “寿” 、 “春”字。也可用一笔写出成语或民间俗语,如“梦见周公” 、 “取之不尽” 、 “闻香下马” 、 “岁岁平安” 、 “招财进宝”等。笔迹夸张变形,尽得狂草之意,令人叫绝。陈炉镇旧有风貌保留较好,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依然流行。例如,随着机械生产的普及, 如今其他地方窑场多已停用匣钵,而陈炉镇仍在使用。陈炉镇是研究陶瓷生产民俗的一座天 然博物馆。邮政编码:727000地址:铜川市王家河路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王家河基建技工学校 柏林。是晋穆帝时的人,出类拔萃的制瓷专家。据古碑记载,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5356 年) ,他来到黄堡后,发现这一带草

13、木茂密,山川秀丽,便暂时居住下来。那时黄 堡虽已开始烧制陶瓷,但因产品质量低劣,销路不畅,窑工的生活因而十分贫困。柏林毫无 保留地将自己的制瓷技术,传授给当地的窑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铜川制瓷业的发展。窑工 们非常感激柏林,为纪念这位制瓷大师,在黄堡窑神庙里建了他的祠堂。这样一来,柏林成 了铜川的第二位窑神 。 虞舜。传说中的古帝名,姓姚,名重华。舜还是平民时,曾烧制陶器。据史记?五帝本 纪记载: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另外, 韩非子?难一也写道:“东夷之陶者, 器苦窳,舜往陶焉,明年而器牢。 ”可见舜制陶的传说,在古代传流甚广。后来舜成为另一 个古帝唐尧的继任者。由于他是一位著名的君主

14、,并曾制造过陶器,和陶瓷制造业沾点边, 便被定为陈炉镇的窑神之一。 老子。生卒年不可确考,传为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陶瓷制造业风马牛不相及。他是怎样成 了窑神的呢?这得从炼丹术说起。炼丹是古代的一种方术,目的是制造出可以使人长生不死 的“仙丹” 。此术大约起源于秦代,在两汉和魏晋有了很大发展。从魏晋开始,老子逐渐被 道教徒神化,变为道教的主神太上老君。道教中的丹鼎派普遍从事炼制丹药的工作,他 们便把老子定为自己的始祖神,编造出老子炼丹的神话。瓷匠离不开火炉,而老子用火炉炼 丹,于是他们把他定为自己的守护神,即窑神。 雷公。是传说中的轩辕黄帝的大臣。相传雷公和黄帝、岐伯,同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人。我 国

15、现存最古的医学典籍内经就是以黄帝问、雷公和岐伯答的形式写成的。因此他深受我 国古代医学家的崇敬。另外,相传雷公还是碗的发明者,因而被定为窑神。在陈炉镇的窑神 庙里,虞舜居中;老子居左,司火;雷公居右,司器。 另外,铜川崇祀的窑神还有炎帝、宁封子。民间还有窑神名叫“兀”的说法,但不见文字 记载。 铜川普遍流传着关于窑神的一些生动有趣的传说故事。并由这些传说导致产生了特有的民 俗。例如,传说雷公发明碗时,因找不到适用的原料而到别的村落里偷过坩子土。于是,在 瓷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规矩:不准说“偷”和“贼” 。如果发现有人来偷瓷器,不能在当场 捉,而要等贼走出大门后再追赶。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在揭雷公的

16、伤疤,是对雷公的不敬。 由于怕窑神离开陈炉镇,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便将其用铁链拴在神坛上。因为窑神之一的名 字叫“兀” ,所以在瓷窑里忌讳说“兀”字,如:不准说“兀答” (当地方言,即“那儿” ) 、 “兀不是” (当地方言,即“那不是” ) ,等等。 旧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至十六日,都要举行盛大庙会,隆重祭祀窑神。庙内香烟缭绕, 前来拜谒者络绎不绝。 三、 陈炉镇,还有许多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 其民居自下而上,依山而建,密如蜂房。家家户户之间的隔墙,皆用废弃的瓮、罐垒成。 人们称这种墙为“罐罐墙” 。民谚云:“罐罐垒墙墙不倒” 。罐罐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从 山脚一直筑到山顶,形成一道奇异又壮美的风景线。规模如此巨大的“罐罐墙”阵容,在全 国独一无二。为中国居住民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炉镇的产品中,陈设瓷最讲究装饰艺术。在瓶的颈部多绘花卉,取“锦(颈)上添花” 之意。在腹部绘天地山水,寓“平(瓶)步天下”之意。或用一株牡丹布满全器。花朵或盛 开或半开;叶子婆娑起舞;花枝缠绕在花、叶之间,婀娜多姿,极尽变化。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