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培训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2443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材培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培训三年级上册教材培训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 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该课程从三年级起开设到六年级至,与初 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和“历史与社会”课程相承接。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是 课程教科书的起始册,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 程全部的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生活德育的理念,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 性的发展的

2、启蒙教育作为本册书的重点,现对该册教科书做出介绍。 一、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一)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 三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 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 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 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 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 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

3、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 元主题,即:“家庭、学校和社区” , “我在学习中长大” , “我和规则交朋友” , “我的角色 与责任” 。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 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突出教育的基础性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 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 展打基础的教育,因此,该册的内容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 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

4、,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 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家、学校、社区的发展变化,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理解在家 庭、学校、社区的各种环境中活动要遵守相应的规则;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区等不 同场景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和不同责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 意识、规则意识等。并让学生通过参与生活学习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

5、验 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的切入口,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着自己的生活,但他们对这些生活缺乏认 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 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如第一单元第一 课,教材从学生最普通的生活“回家”入手引入课程内容,教材利用图画展示了人们 回家的场面:自己每天放学回家,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外出的人回家等,来引发学生的思 考:人们为什么要回家?学生通过对回家这一普通而又平常的生活现象的关注,从自己回 家的体验中,从爸爸妈妈对家的感受中,认识到家是人们最依念的地方,它可以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安全、给人以快乐。学生对家的归属

6、感就自然引发出来了。教材中没有理性的 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 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3.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 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 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三上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向谁学安 排了一幅辨析图,让学生根据图意进行道德判断,并进一步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力求体现新的教材观,突出教材的范例性和工具性,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强调教材观的更新。新的教材观将教材

7、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 格建构的“范例” ,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它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 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不一定全部是有定论的知 识,而要给学生留出研讨问题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教材 是指导学生理解、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手册”或“工具书” 。三上教材在编写时,在教 材的范例性上主要从几个方面来体现。 1.强调以教材中的具体事例为典型范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为了体现这一 思想,在课文设计时,尽量能让儿童的认知、体验、欣赏、反思、移情等心理结构的综合 参与。如我爱我的家一课, “我的一家人

8、”通过一组反映家庭生活的图,让学生通过欣 赏图中的儿童的家庭生活情景,而移情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情感。 2.以教材中的事例为范例,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规则在哪里 ,通过“查一查” 、 “问一问” 、 “找一找”几幅图,为学生提供了寻找规则的几种学习方法,即去图书馆、网 上去查查有关资料;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找相关的人员访问等。 3.精心创设探究情境,设计思考问题,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 空间。如这些事情该谁做一课,通过四幅图画呈现了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几个典型情景, 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房间和书包该谁收拾,家务活儿该谁做,教室该谁打扫? 并由此引导学生进一

9、步思考在家里、学校、社会上应该做什么。研讨问题的提出,不追求 固定的、统一的结论,而是为学生留出了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的空间。如大家都在学一 课。 4.教材内容在准确和完整体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 了拓展的空间。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 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 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 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教材考虑了不同地域城乡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在现有生活经验的 基础上,进一

10、步展开联想,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如我们的学校一课, “了 望台”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对学校的认识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不但认识和理解了自己的学 校,同时还了解过去的学校、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等。 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中“了望台”的内容,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更开阔的视野,看看违反规则造成的危害,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和搜集这方面的事例,进一步感受规则在社会生产和 生活,以及保障人们生命安全中的意义。 6.在突出范例性的同时,教材也注意了工具性的特点,注意了间接经验对儿童发展的 起到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如做学习的主人一课中“了望台”的内容呈现了一个时 间老人的礼物 ,目的是

11、让学生通过读故事,续写故事得到启发,认识到少年抓紧时间学习 的意义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四)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观察问题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尽量采用第 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材通过运用儿童语言、儿童图画和儿 童喜爱的形式来表现教育内容,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如教材采用了大量现实 生活中的真实图片和儿童画,并设计了儿童喜爱的卡通人物,让卡通人物和教室中的儿童 对话。在栏目设计上注意了体现儿童特点,如“小记者在行动” 、 “活动天地” 、 “了望台” 等栏目,这些栏目非常受儿童的欢迎。教材还为学生留出了许多空白,让

12、儿童可以向教材 说话和表达。单元教材分析及主题教学操作建议单元教材分析及主题教学操作建议第一第一单单元学校、家庭、社区元学校、家庭、社区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一) 单元结构和主题思想第一单元安排了三个主题,主题一,我爱我家;主题二,我的学校;主题三,我生活 的社区。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1、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2、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受校园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3、了解都市型 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 用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4、学习通过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简单整 理的方法;

13、5、学习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本单元中各课的主题思想是:主题一 我爱我的家。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 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通 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 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主题二 我们的学校。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认识学校的 发展变化,了解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 型的学校。主题三 我生活的社区。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织机构,城乡社区的生活特色,了解社区 的发展,从中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体验社区公用

14、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 要爱护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二)设计思路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生活场景切入,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 为教学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在教材呈 现方式上,力求达到让文本与学生对话,因此教材留出了一些空白,尽量给教师和学生提 供可以拓展的空间。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 活与相关的知识相结合,以逐步形成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野。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 习,每一课都注意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生提供一些 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

15、察家庭、学校、社区的生活,用自己的感 觉去进行体验。由于本单元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第一个单元,因此,本单元学习的第 一步,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学习本门课程可采取调查、 访问、参观、查阅、讨论、研究、制作、汇报、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 活动时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例和物品作为课程资源,在教法 上可采用谈话式、对话式、活动式等新的方法,以达到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探究学习转变。教师要注意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操作建议二、教学操作建议主题一我爱我的家

16、(3 课时)本课内容由“家”这一概念入手,首先让孩子回忆家的美好与温馨,再到了解自己的 家庭成员,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孩子的情感。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其中了解家庭 的过去和长辈小时候的生活这一内容就延伸到生活、情感的不同层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准 确把握。1.可开展的教学活动。(1).收集一张自己家居的照片或画一幅自己家居的图画,把它介绍给大家,再贴在 教材上。(2).讲一个自己家庭中人员(包括自己)特别想家的事例或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故事。(3).小组讨论:怎样做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4).做一个家庭小调查,去了解家里人,了解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把调查的内 容写下来,并交流调查后的感想: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2.可能遇到的教学难题及对策。(1).教材中的范例都是理想化的较完美的家庭,但现实生活中有家庭缺陷的孩子可 能会在别的孩子在感受家人的温馨和快乐时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关怀。(2).由于受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有些女孩在家地位低,受到父母的虐待, 教学时她们对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