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细菌的分布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82201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道细菌的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消化道细菌的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道细菌的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道细菌的分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化道细菌的分布消化道细菌的分布 口腔口腔:菌群高度复杂,经过胃被胃酸破坏,对胃肠道影响很小。 胃胃:幽门螺杆菌是真正的胃内细菌,它是引起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 子。除了幽门螺杆菌或相关的菌种外,大多数是革兰阳性的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 奈瑟菌、乳酸杆菌和念珠菌,细菌浓度通常小于 103/ml,在无酸的胃中细菌数会明显增多。肠道正常菌群肠道正常菌群 在肠道的上端,肠腔内的细菌数含量很少,一般每毫升肠液少于 104 ,主要为革兰阳性需 氧菌。 越向下,肠腔内含菌量越多,回肠末端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并有厌氧菌。 过了回盲瓣,结肠环境有利于专性厌氧菌生长,细菌数急速增加

2、,95%以上是厌氧菌,可 达到每克大便 101012 。 这些微生物群在人体健康时无致病性,与宿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形成生理性动态平衡 状态 。 小肠主要菌群小肠主要菌群 小肠是个过渡区。肠液流量大,足以将细菌在繁殖前冲洗到远端回肠和结肠,加上肠粘膜 分泌 IgA 及粘液的杀菌作用,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无菌,含菌浓度为 0105/ml,主要菌种 是革兰阳性的需氧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在远端回肠中,革兰阴性菌开 始超过革兰阳性菌,经常存在大肠菌类和厌氧菌,含菌浓度为 103107/ml。 结肠中主要菌群结肠中主要菌群 通过回盲瓣,细菌浓度急剧增加 100 倍以上,达 1010101

3、2/ml,厌氧菌超过需氧菌 102104倍,主要的菌种是拟杆菌、真杆菌和双歧杆菌以及厌氧的革兰阳性球菌,在结肠 中 98%甚至更多的细菌为专性厌氧菌。正常人结肠中主要菌群是相同的,并且在一段时间 内保持稳定状态。 为什么结肠内细菌最多?为什么结肠内细菌最多? 1.在结肠内,内容物的移动极为缓慢。 2.大肠内是中性或弱碱性环境,有利于细菌的大量繁殖,特别是便秘的患者粪便中的细菌 量和分解产物含量会更多。 双歧杆菌 核心作用 1、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下痢和胃肠障 碍等,提高消化率;2、抗肿瘤;3、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 吸收;4、降低血液中

4、胆固醇水平,防治高血压;5、 。屏障作用 专性厌氧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等)通过粘附作用与肠上皮紧密结合,形成菌膜屏障,可以竞争抑 制肠道中致病菌(如某些肠道兼性厌氧菌和外来菌等)与肠上皮结合,抑制它们的定植和生长; 也可分泌醋酸、乳酸、短链脂肪酸等,降低肠道 pH 值与氧化还原电势及与致病菌竞争利用 营养物质,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营养作用 双歧杆菌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双歧杆菌通过产酸,使肠道酸化,有利于 Fe2、C2及维 生素 D 的吸收,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及维生素 D 缺乏症。双歧杆菌菌体本身还含有多种氨 基酸,如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等,除此,它还含有高于一般细菌的多种矿物质,如 Mn、

5、Zn、Cu、Fe 及 Ca,这些成分也是双歧杆菌发挥其有益作用的一部分。 抗感染作用双歧杆菌在肠道酵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和乙酸,可以调节肠道的 pH,抑制外侵的病原菌的生 长,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双歧杆菌还产生 Bifidinf 和 Bifilong,前者主要由苯丙氨酸和谷 氨酸组成,可抑制黄色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后者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粪链 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抑制活性。 免疫作用 活化肠黏膜内的相关淋巴组织,使 SIgA 抗体(分泌型 IgA 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鼻 和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分泌型 IgA 是机体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 抗体)分泌增强,提高免

6、疫识别力,并诱导 T、B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产生细胞因子, 通过淋巴细胞再循环而活化全身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降低内毒素作用 内毒素是 G-菌最外层结构,是一种大分子脂多糖,在感染或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的情况下,受抑制的肠道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内毒素,导致内毒素血症。双歧杆菌可 以改善肠道 pH 值,抑制 G-菌的繁殖,同时竞争性结合肠粘膜位点,组织致病菌定植,入 侵。双歧杆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生成或吸收,使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减轻对 脏器的损害。 抗肿瘤 国内外学者报告双歧杆菌具有激活机体巨噬细胞或 LAK 细胞的吞噬活性,并产生一定量 的细胸因子如 TNF(

7、肿瘤坏死因子)a IFN 等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双歧杆菌等生 理性细菌可通过肿瘤细胞凋亡的表达的相关基因,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达到抑制肿瘤生 长的作用。诱导肿瘤细胞的老化和异质化。可以增加机体对放疗的放射线的耐受性,改善 放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作用。 抗衰老 有关抗衰老学说众多,比较公认的有十几种,其中自身中毒学说、自由基学说、免疫与衰 老相关学说等均与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关。大肠中毒学说认为肠道内发酵后食物残渣及腐败 菌可产生胺类、硫化氢、吲哚等有毒物质与毒素,这些物质对器官、组织及神经细胞造成 损害可引起功能障碍,导致衰老。而肠道内双歧杆菌通过其屏障与清扫作用,可减少有毒 物质与毒素的产生与吸收,有利于脏器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延缓衰老的过程激活和促进细胞 免疫功能,免受致病菌的侵袭与损害。 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会导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双歧杆 菌等有益菌可以影响胆固醇的代谢,将其转化为人体不吸收的类固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 的浓度,因而对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