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2097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软基处理监测及检测方案 1 编制依据 1.1xxxx设计图 1.2 建筑地基处理技 术规范(JGJ79-2002); 1.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 土工试验 规程(SL237-1999)。 2 工程概况 3 软基处理施工监测检测的意义 监测检测是软 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基加固的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监测检测工 作,通过埋入地基土中的各种仪器,可反映出地基预压荷载大小、地基的固结、沉降 和位移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通过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从而对地 基加固的施工质量、地基的加固效果做出评估。这是实现对地基加固施工过程的动 态监

2、测、动态检测、指导施工的必要手段,可为后续工程的施工、场区的使用提供重 要的依据。 4 监测检测项目及数量 加固区监测项目有:表层沉降观测、分层沉降观 测、孔隙水压力观测、边桩位移观测、深层水平位移观测以及水位观测;检测项目有: 静力触探、场地卸载前钻探、十字板剪切、标贯以及砂、土密实度。具体监测检测项 目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加固区主要监测检测项目一览表 序号 监测检测项目 单 位 数量 备注 1 高程测量 m2 整个地基加固过程 2 表层沉降 组 整个地基加固 过程 3 分层沉降 组 整个地基加固过程 4 孔隙水压力 组 整个地基加固过程 5 静力触探 组 地基加固前后 6 边桩 个 整

3、个地基加固过程 7 深层水平位移 组 整 个地基加固过程 8 水位 组 整个地基加固过程 9 十字板剪切 组 地基加固前后 - 2 - 10 砂、土密实度 点 3点/1000m2?层 上砂、上土过程 11 钻探 个 54 卸载前 12 标贯 组 砂垫层完成后 5 监测检测总要求 5.1 现场观测仪器埋设要求 (1)沉 降板 沉降板在铺设砂垫层设置排水板后进行,在埋设沉降板之前发生的沉降可根 据原始地面标高、砂垫层厚度和沉降板埋设前的砂垫层标高等数据推算出。沉降板 埋设后要注意保护,一旦被损坏应立即修复并补测标高。 (2)孔隙水压力计 孔隙水 压力计布置在淤泥层中,要求自上而下淤泥底面布置一个,

4、淤泥层中间隔3.0m布置, 在插板完成后设置,要求每个钻孔埋设一个孔压测头,埋设应满足有关技术规程的 要求。 (3)分层沉降仪 分层沉降仪布置在淤泥中,分层沉降磁环要求淤泥底面和顶 面各布置一个,淤泥层中间隔3.0m布置,分层沉降管和磁环在插板完成后设置。 (4)测斜管 测斜管布置在预压土坡脚,要求测斜管渗入淤泥层下下卧层2.0m以上深 度,在插板完成后设置。 (5)边桩 边桩在插板和水平排水系统完成后设置。 各监测 检测仪器的埋设必须在指定的位置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5.2 观测 所有测点均需 在施工前准确地测定其初读数;各监测检测项目的观测必须认真、细致、准确,严格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施

5、工期加强观测,利用实测沉降速度、位移增量及孔隙水压力 增量控制堆载速率。其控制标准要求如下: 沉降板 竖向沉降15mm/d(有超载预 压土区) 竖向沉降10mm/d(无超载预压土区) - 3 - 边 桩 侧向水平位移 6mm/d 孔 压 孔压增量/荷载增量0.6 监测检测频率见表2 表2 监测检测频 率计划安排表 项目 监测检测频率 备注 加载期间 满载期间 高程测量 表层沉降 1天1次 5天1次 分层沉降 1天1次 5天1次 孔隙水压力 1天1次 5天1次 水位 1天1 次 5天1次 边桩位移 1天1次 5天1次 深层水平位移 1天1次 5天1次 静力触探 地 基加固前后 十字板剪切 地基加

6、固前后 砂、土密实度 地基加固后 钻探 标贯 注: 后期监测检测频率根据现场情况可作调整。 5.3 记录及资料整理 每一监测检测项 目用标准的观测记录表记录,每次观测所得数据及时整理分析,并绘制成图表。在施工过程中若观测结果显示异常,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等有关部门汇报, 指导工程的施工。 6 监测检测实施方案 6.1 高程测量 原始地面、砂垫层和预压层 等填筑前后都需进行高程测量,填筑期间每天须详细记录填筑范围及厚度,从而确 定填筑工作量。 6.2 表层沉降观测 6.2.1 目的 观测地表沉降量及沉降过程,掌握 土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分析土体变形及控制地基加固质量,根据实测沉

7、降 曲线推算土体的固结度和残余沉降量,预测沉降趋势,评价地基加固效果,- 4 - 确 定合理的卸载时间。 6.2.2 布置 根据设计提供的监测检测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6.2.3 实施方案 (1)施工开始时必须在远离加固区的地方设一个水准基点,作为测 量参考点。水准点必须牢固可靠,并定期进行校核; (2)沉降标制作:将40mm的镀 锌钢管焊接于5005008mm厚钢垫板上,竖管分段制作,两头制作螺纹接头,并用4 条10mm钢筋焊接牢固,钢管每条长度约为1m可随堆载高度变化而及时接长; (3) 铺设砂垫层后,按设计要求位置安放沉降盘,回填时一定要保持竖管的垂直度。放置 完毕后,立即测量杆顶初始高

8、程; (4)在堆载施工期间,将沉降标内部观测管及外部 保护管逐节升高,按长时接杆前测量一次,接杆后随即再次测量杆顶标高,并将上述 测量数据记入记录表中; (5)数据整理时,根据观测及计算结果,绘制沉降荷载 时间关系曲线。以判断地基稳定状况,控制加荷速率,实现信息化施工。 6.2.4 观测 频率 在加载期的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满载后的观测频率为5天1次,后期观测频率 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6.2.5 控制标准:竖向沉降15mm/d(有超载预压 土区); 竖向沉降10mm/d(无超载预压土区)。 6.3 分层沉降观测 6.3.1 目的 由于 沉降板观测结果是地基土的总沉降量,而地基各土层

9、的固结压缩情况无法区分开来, 为了了解各深度土层的固结、沉降情况,就必须用深层分层沉降仪来进行观测。 6.3.2 布置 仪器布置平面位置及沉降磁环的埋设如?杓仆妓尽?6.3.3 实施方案 - 5 - (1)首先检查监测仪器设备是否在质检有效期内,只有在有效期内的监测仪器方可 在本工程中使用; (2)施工开始时须在远离工地的地方设一个水准基点,作为测量 参考点。水准点必须牢固可靠,并定期进行校核; (3)仪器埋设前,按照沉降环设计 标高或根据加固前加固土层的实际情况,将每一个沉降环的固定环固定在连接好的 引导管上。引导管最下端管口封紧,胶带密封; (4)钻机成孔至设计底标高,将连接 好的引导管放

10、入孔中,用粘土封孔; (5)沉降环埋设后,用测头、接收器、水准仪、钢 尺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环位置稳定,作为初读数,埋设完毕; (6)在堆载施工期间沉 降环引导管随着堆载厚度的增加而接高,接口处必须用管箍连接密封,防止泥沙和 水进入管内; (7)根据观测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各磁环的沉降值为纵坐标,绘制 成荷载时间沉降曲线图。 6.3.4 观测频率 加载期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满载后 观测频率为5天1次。后期监测频率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6.4 孔隙水压力观测 6.4.1 目的 反映土体固结程度的指标是土体内孔隙水压力,因此必须用埋设在不同 深度处的孔隙水压力测头来监测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

11、,从而计算出土层 的固结程度,分析地基强度增长情况。 6.4.2 布置 仪器布置平面位置及孔隙水压力 测头的埋设如图所示。 6.4.3 实施方案 (1)首先进行室内率定,将率定正常的孔隙 水压力传感器滤水环在埋设前预先煮沸,以便充分排出滤水材料内的气泡,并在煮 后应始终将其放置在水中直至现场埋设; (2)钻机成孔,套管跟进,直钻至设计要求埋设深度以上0.5m,钻孔内充水至孔口; (3)将经排气处理的传感器在饱水的情况 下移入孔中,用钻杆送至预埋土层,并压入到设计深度; - 6 - (4)经检查已埋设的孔 隙水传感器工作正常后,进行封孔。否则重埋。封孔后,将孔隙水压力导线集结成束;(5)确定初始

12、读数,传感器埋设完毕后应立即观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直至读数稳 定,此读数即为初始读数; (6)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孔隙水压力、超静水压力荷 载时间过程线,计算分析孔隙水压力及固结度。 6.4.4 观测频率 在加载期的观测 频率为每天1次,满载后的观测频率为5天1次,后期监测频率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 6.4.5 控制标准:孔压增量/荷载增量0.6 6.5 静力触探 6.5.1 目的 根据qc、fs贯入 曲线的线型特征,参照临近钻孔的分层资料划分土层,从而确定该区排水板长度;确 定淤泥、含砂淤泥处理前后的性状,评价砂垫层的密实程度,确定卸土时间,辅助确 定孔隙水压力。 6.5.2 布置 参照勘察钻孔

13、布置图,布置于钻孔之间,当钻孔较疏或 土层较厚时,适当的进行加密。 6.5.3 实施方案 (1)第一次静力触探试验应在砂层 施工完毕,插板前进行。首先要率定探头,求出地层阻力和仪表读数之间的关系,以 得到探头率定系数,一般在室内进行。新探头或使用一个月后的探头都应及时进行 率定。 (2)现场测试前应先平整场地,放平压入主机,以便使探头与地面垂直;下好 地锚,以便固定压入主机,将电缆线穿入探杆,接通电路,调整好仪器。试验深度为 穿过含砂淤泥进入下卧层不小于1m; (3)采用LY-15双桥静力触探仪,边贯入,边测 记,系数数据采集采用LMC310,贯入速率控制在1020mm/s。 (4)反力装置采

14、用堆 载方式; - 7 - (5)第二次静力触探试验应在达到设计恒载时间后进行。 6.6 边桩位 移观测 6.6.1 目的 边桩主要观测堆载时的边坡位置表层土的水平位移和隆起情况, 确定表层地基的稳定状态。并结合深层水平位移分析土体表层的侧向位移方向、范 围及变化规律,控制加荷速率。 6.6.2 布置 根据设计提供的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进行 布置。 6.6.3 实施方案 (1)先在加固区外的地方设置测量基点基线,确定边桩位置; (2)位移边桩采用钢管埋设于设计要求位置; (3)位移边桩的埋设采用打入方式,主 管打入地基指定深度后其顶部焊接带十字丝车件,以十字丝的交点作为观测点; (4)加荷过程中采

15、用经纬仪测量出各观测点到测量基点连线(基线)的距离,从而推 算出边桩位移量,用水准测量来推算边桩的隆起量。 6.6.4 观测频率 加载期观测频 率为每天1次,满载前期观测频率为5天1次,满载后期观测频率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调整。 6.6.5 控制标准 水平位移6mm/d。 6.7 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6.7.1 目的 由 于淤泥土抗剪强度低,随着荷载的施加,淤泥层有可能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 而侧向挤出,从而导致地基失稳。埋设测斜管的目的就是为了监测软土层不同深度 处的侧向变形情况,为加载过程和加载速率控制提供指导。 6.7.2 布置 仪器布置平 面位置及测斜管的埋设参见设计图纸。 6.7.3

16、 实施方案 - 8 - (1)钻机成孔至所需标 高,然后将逐根用管箍连接至设计要求长度导管放入孔内,导管连接部分用自攻螺 丝固定,各管连接时导槽要相通,而且管端封紧,并将十字槽一轴对准变形测量方向, 以减小侧向位移引起的测量误差; (2)将导管底部埋入硬层(陆相沉降层),作为固 定端。导管埋设后,用测斜仪对其进行23次观测,直至导管位置稳定,此测读数即 为初始读数; (3)经检查仪器工作正常后,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好的测斜管的导 槽中,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导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至孔底,记下深度标记,当触及孔底时,应避免激烈的冲击,测头在孔底放置5min,使测头温度与环境温度一致; (4)将测头拉起至最深标志处作为测读起点,根据电缆标志,顺次500mm测读一次, 直至导管顶端为止。沿位移方向正负方向各测读一遍。按照要求作好每次测试记录, 记入记录表中; (5)根据观测结果,绘制水平位移沿深度变化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分 析,判定地基的稳定状态。 6.7.4 观测频率 加载期观测频率为每天1次,满载前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