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理学会(fiapaps)会士卢志远博士专访(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2043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物理学会(fiapaps)会士卢志远博士专访(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国物理学会(fiapaps)会士卢志远博士专访(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国物理学会(fiapaps)会士卢志远博士专访(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国物理学会(fiapaps)会士卢志远博士专访(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国物理学会(fiapaps)会士卢志远博士专访(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国物理学会(fiapaps)会士卢志远博士专访(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物理学会(fiapaps)会士卢志远博士专访(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雙月刊(廿七卷四期)2005 年 8 月 624 美國物理學會(FIAP APS)會士 盧志遠博士專訪(上) 採訪、整理/簡紋濱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1977)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碩士(1974)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學士(1972) 經歷: 欣銓科技(股)公司董事長(1999-) 旺宏電子(股)公司資深副總經理(2003-) 旺 宏 電 子 ( 股 ) 公 司 資 深 執 行 顧 問 / 科 技 總 監(1999-2003)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公司 總經理(1998-1999)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公司 副總經理 (1994-1998) 工研院電子所副所長(1989-1

2、994) 經濟部次微米計畫專案總主持人(1990-1994) 美國 AT&T-Bell Labs 研究員/計畫主持人(1984-1989) 美 國 北 卡 州 立 大 學 及 北 卡 微 電 子 中 心 教 授 (1983-1984) 國立交通大學副教授、教授(1977-1983) 科學月刊社社長(1978-1983)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研究顧問(1979-1983) 榮譽: 美國物理學會 FIAP APS Fellow(2004) 美國電機電子學會院士(IEEE Fellow)(1995) 榮獲行政院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1993) 美國電機電子學會千禧傑出獎章(IEEE Millennium

3、 Medal) 榮獲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研究傑出獎 榮獲國立交通大學傑出校友獎 榮獲美國中國工程師學會(CIE-USA)傑出成就獎 榮獲第四屆國家發明獎 獲得 26 次工研院專利發明獎牌 獲得多次 AT&T-Bell Labs 之特殊貢獻獎 列名多種世界名人錄 引言: 在 1998 年四月份物理雙月刊的首任工業界理事訪談中,已經詳細記錄盧博士的經歷,從交大教授,美國 AT&T Bell Lab,1989 年再次回國,之後轉入業界當總經理、總監、董事長。盧博士的經歷跨越學術界、工業界與商業界,能同時兼顧與整合這三個不同的世界,並且做到最好的成果。盧博士是極少數在擔任公司總經理與董事長等職位,處理公司

4、繁忙事務的同時,又能在世界一流的期刊發表文章與擔任編輯職務的學者。盧博士的一貫思想已透過邀請演講、文章、專訪與報導,傳到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只要在網路上查詢他的姓名,即可找到傳播他精神與意念的文章。這次訪談內容侷限在盧博士獲得 2004 年美國物理學會 FIAP(Forum on Industry and Applied Physics) APS 會士,並由以下幾個方向請教盧博士如何獲得美國電機學會與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的榮譽。 簡紋濱:對於您獲得的會士榮譽,我想從以下幾個觀點探討,並請您指導。1.發表的學術期刊。2.擔任國際期刊編輯。3.在美國時間所建立的人際關係與參加國際會議的聯繫。4.業界的

5、經驗幫助。5.指導後輩如何努力才有可能得到這些榮譽。6.下一代重要科技產業。7.台灣的研究如何更上一層樓。 先請您從發表的學術期刊與曾擔任的國際期刊編 輯 觀 點 出 發 ( 盧 博 士 現 在 還 是IEEE 物理雙月刊(廿七卷四期)2005 年 8 月 625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在 MOS 領域的編輯)。 盧志遠:一般人如在學界就專心待在學術界,在業界就專心做業界的事,在商界則需要關心生意往來。從我的經歷可以看出,我的興趣是多方面的。當我在學術界當教授時,我把產業與商業經營當做興趣與娛樂。除了學校裡的管理工作外,我第一個參與管理的工作是科學月

6、刊。擔任五年科學月刊社長,讓科學月刊進入比較企業化的管理。以前科學月刊多是學者治刊,虧損較嚴重,效率較差。我從擔任社務委員到社長,等到我離開時,已幫助科學月刊賺進一棟大樓。這件事讓我深切體會:有眾多好的人才,如果能有效率的管理與領導,力量更大,且可長可久。在當時從事學術工作時候,我就把經營管理當作我的興趣。 現在剛好相反,我現在可以算是工商界人士,而我一直熱愛學術,所以學術變成我現在的興趣與休閒娛樂。例如我現在擔任 IEEE 期刊的編輯,如果有投稿的文章寄給我,我也是 IEEE 編輯裡,最快給投稿者回信的人。譬如晚上我收到電子郵件,我就感情衝動的要馬上處理投稿文章,甚至工作到晚上一、兩點。這段

7、時間當然也可以有其他的休閒與有興趣的活動,但我非常享受學術的工作,甚至星期六、日也在處理期刊編輯的事務。有人問,為什麼我還能跨越到學術界做事?對我來講,這是我休閒時候最想做的事,如果你把它當作痛苦的工作,就會有累壞了的感覺。 我現在是工商界人士,一年還發表十幾篇文章。當然文章裡的工作並不是我一人獨自完成,有一起合作的同事,而我也參與許多討論。我非常享受參與學術討論,比如走在走廊上遇到同僚,有人會閒話家常,而我就會問同僚最近的研究結果,並邀請一起討論。有時候中午用餐,就找人共進午餐,一起吃便當並討論研究結果,這些都是我的貢獻。學術文章最後要定稿,也把我的觀點與意見寫在文章裡。前一兩年,我還跟幾個

8、同僚 寫 了 一 本 原 文 書 : ULSI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Atlas,這也是我用週末與晚上娛樂的結果。 我對於學術與管理的看法,當我在學術界工作時,管理是我的娛樂;而當我在工商界時,學術活動就是我最享受的娛樂,剛好一個人可以做兩份工作。因為另一份工作是我真正的興趣,很享受的去做,且沒有得失心,因此可以做得更好。以前在學術界,為了要成果,有壓力逼自己去撰寫論文投稿。現在是靈感來了就寫寫文章,沒有靈感就不寫,想不出來也沒關係,因此更加享受學術期刊撰稿的工作。更加享受學術工作,反而文思泉湧,做得更好。 現在做學術的工作,是延續我當年在學術界已展現的一些能力與成

9、就。如果參與投稿的次數減少,生疏了且遠離了學術工作,能力自然降低。我一直沒有減少參與研究,與發表期刊論文的工作,因此水準並沒有下降,反而提升,所以 IEEE才會請我當期刊編輯。 擔任期刊編輯以後,看到的學術文章更多,當編輯的最大好處,是能讀到更多的文章。譬如 IEEE Transaction on Electronic Devices 上刊登的文章,大概是投稿文章數量的三分之一,每三篇投稿文章,只有一篇多一點的機會被接受。被退稿的文章並非全然不好,有的文章其實也蠻好,但被退稿後沒有在其他期刊發表,也沒有人讀過這篇文章,但當編輯就有機會閱讀這些文章。我非常喜歡編輯的工作,因為可以讀到許多的文章,

10、且在這當中挑選完整又有創見的文章,符合在期刊發表的資格。 至少在 IEEE 的期刊編輯裡,當編輯是要負責任的,並不只是篩選文章。理論上,當編輯的責任是要幫助投稿者發表期刊論文。建議投稿者修改部分文章,增加研究數據資料,與更深入探討的內容,使文章更具備有影響力(impact),有較高物理雙月刊(廿七卷四期)2005 年 8 月 626 品質可以被接受與在期刊上發表。我的責任並不是想辦法把你的文章退件,而是想辦法提升你文章的品質,但如果改了兩次文章還是不好,就只好退件。 基於這樣的基本信念,常常希望幫助投稿者修改文章,這個信念與我本性相同。我好為人師,很享受學校裡的工作,我認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

11、亦樂乎,並且相信學問與思想經過溝通能互相激盪出新的見解。我在交大擔任教授六年,到美國又有一年在學校當教授,在這期間遇到許多學生能互相激盪出新的科學觀點,讓我們對學問更加了解。經由許多聰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突破困境激盪出新觀念。雖然他對這個新的題目與領域並不非常了解,但他能夠提出更深入與基本的問題。不懂做研究的人,就好像外行人提出問題,有如身在廬山中,不見廬山真面目一般。一個聰明的學生,有如在遠處觀望廬山,他問的問題通常讓人驚訝,如果能真的仔細思考與解決這些問題,通常能更真實了解研究的領域與問題。 我對科學月刊,科普的工作也非常有興趣。科學普及的工作就是要把科學深奧的道理,用一般人能了解的普通

12、話來描述。要如何用一般人的語言來解釋呢?通常是你真的了解這個科學智識,才能夠講解得清楚。如果你不了解,就好像記憶與抄襲別人的講法一樣,是無法解釋清楚的。我常跟我的同事講,如果你寫的文章,能讓其他領域的人也能閱讀,明白你描述的內容;譬如你回家跟你妻子解釋,她也能聽懂,那便是好的文章。如果她完全不懂你在寫什麼,那可能你必須要再釐清你的題目並再嘗試解釋清楚。 我經歷科普雜誌的科學月刊,到當教授,後來進研究界,研究界是介於學術界與產業界間,譬如工研院就是屬於研究界的機構,把學術界的研究成果轉換到工業生產線上,是工研院的主要任務。我從學術界走過來,每一個歷程所參與的工作我都非常喜歡。 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

13、的經驗是,當你走到新的境界或遇到新的事物時候,心胸需要開闊,不能用舊的觀念來思考。新的境界譬如商界的事,你要用商界人士的思考與做事方式來處理;但是也不能忘記舊境界的思考邏輯與做事方式。有點像是:現代化以後,我們還是不應該拋棄傳統,但也不能用傳統的觀點,來做現代化的改革。我們常說國家要現代化,但我們做到的是外表現代化,內心所想的與思考模式卻是老舊與八股的觀念,這是最糟糕的結果。我主張要反過來思考,在新的境界,就要用這境界的觀念來思考與處理事情,但是舊經驗、傳統價值與其優美的事物都不能忘記。我常回頭去參考舊境界的價值觀念,是參考但並不是把舊觀念帶到新境界去思考與處理事情,我認為是這個正確的心態讓我

14、能成功。 我在工業界,就用業界的方式處世,但並無忘記學術界思考模式。我都跟學術界的朋友保持良好的聯繫,並沒有在進入業界後被批評帶有銅臭氣。我很高興能跟學術界朋友分享經驗,如果他們對業界與商界有興趣,我也可以用一般人能理解的語言來講給大家聽。業界與商界的學問也非常複雜,你用業界的語言,或商界的語言來描述,學術界的人也無法理解。甚至從工業與商業的角度來描述,無法引起學界人士的興趣,必須要用學界的語言來與學界人士溝通交流。反之,研究界與業界也需要知道學術界的發展與近況,我也能幫忙溝通,這就是我秉持的做事方法與態度。 簡紋濱:在您的學術著作方面,我還有一個問題:我查閱您的著作,發現您從早期做固態理論,

15、到進AT&T 後轉入半導體與元件等應用的領域,這轉換領域間,是否對您的事業有幫助? 盧志遠:轉換領域對我而言是非常有樂趣,且對我有幫助的。我們讀物理是最基礎的,我們嘗試了解所有物質之道理。譬如在 PRB V21, P4251,1980物理雙月刊(廿七卷四期)2005 年 8 月 627 年發表的這篇文章,用路徑積分(path integral)的計算方式處理 polaron。polaron 是帶電粒子在固體內運行,極化周圍的原子,這周圍的聲子與此帶電粒子交互作用的集體共同行為,這問題是固態物理裡非常基礎的問題。假如我們用這種計算方式思考,來推導電子在固體內碰撞所造成的阻抗 , 就 像 是 使

16、用 第 一 原 理 計 算 方 式 , 從Hamiltonian 開始寫起,一歩一歩演算得到結果。 我是從理論物理,到實驗的固態物理,轉到固態電子學,最後到工業製造。我現在就從這篇 PRB文章出發舉一個例子,來敘述轉換領域的幫助。我博士班的老闆(指導教授)J. M. Luttinger,他最近剛過世,很多人都認為他應該要得諾貝爾獎,他老年的重大成就是提出 Luttinger liquid 與高溫超導理論成果。他早年有幾個重要成果,我在這裡舉其中一個工作來闡述我的理念。半導體世界裡最重要的課題,就是電子如何在晶格結構的固體內運行,譬如電子在矽與砷化鎵半導體內是如何運行? 理論上,如果不考慮電子與電子間的交互作用,你必須從 Hamiltonian 開始解決一個電子在週期位能下的運動。但位能非常複雜且在不同材料下都不相同,如果都使用第一原理來處理電子在不同半導體內的運行,將花費許多時間成本在處理理論預測的工作。Luttinger 有一個重要的貢獻,從寫下 Hamiltonian 嚴格推導,最後結論告訴我們:當電子在晶格結構的固體內運行,如果用電子有效質量取代電子質量,可以視為電子在沒有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