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1909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我院成功开展首例全脑血管造影术今日上午,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熊晖教授在我院首次为一名反复头晕的患者施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并明确了诊断,这标准着我院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脑血管疾病诊疗新篇章。该患者,男,56 岁,因反复发作性头晕并视物模糊 30 余年、加重 10 余天入院。曾在外院行 MRA 检查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故慕名前来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完善术前准备后,熊晖主任医师今日为其成功施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代之以烟雾状异常血管网,故此确诊为“烟雾病”,也称 Moyamoya 病或脑底异常血管网状增生症。它

2、是一组以颈内动脉末端及其大分支血管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且在颅底伴有异常新生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实质是影像学现象,故不是单一病种,可见于多种疾病。烟雾病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其诊断需要排除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膜炎、脑肿瘤、唐氏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等已知病因引起的烟雾综合征或称类烟雾病。烟雾状血管亦可发生管壁结构的破坏及继发血栓形成。这些病理改变是临床上烟雾病患者既可表现为缺血性症状,又可表现为出血性症状的病理学基础。熊晖教授是我院近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被聘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副主任。1988 毕业于广州第一军医大学本科五年制医疗系,1999 在上海第

3、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攻读硕士学位,2000.12 月就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8 年 12 月被聘为泰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特约审稿专家。擅长各种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复合伤、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精通经鼻蝶垂体瘤显微手术和胶质瘤、脑膜瘤、脊髓肿瘤、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的显微手术,1994 年开始兼顾神经介入工作,尤其擅长脑动脉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的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及椎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在显微神经外科与神经介入方面均有较深造诣。目前,3D-CTA、MRA、经颅多普勒等多项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检查,但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

4、A,数字减影血管成像)仍然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DSA 检查适应症有:1颅内及脊髓血管性病变:(1)出血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颈动脉动脉瘤、椎动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Galen 静脉瘤、海绵状血管瘤、颅内静脉血管畸形。(2)缺血性:颅内、颈内系统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烟雾病。2颅内肿瘤 脑膜瘤、血管网织细胞瘤、颈静脉球瘤、脑胶质瘤。3头颈部血管性肿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如果有 TIA 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晕、反复多发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青少年及非高血压性脑出

5、血、皮层下脑出血、部分不明原因的癫痫患者,可以行 DSA 检查。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即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仅在腹股沟穿刺点处遗有很快愈合的微小伤口)、并发症少等优势。不仅广泛应用于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的脑动脉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等,还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比如急性脑血栓的溶栓治疗、重要脑供血动脉及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血管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血栓,也用于脑、脊髓、脊柱恶性肿瘤的超选择性化疗、高血运脑瘤的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治疗。我院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有深厚的临床基础与学术积淀,现借助高层次神经介入人才

6、的引进,神经介入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必将使我院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取得更加长足的进步,带动我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 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 1 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 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 周后症状消失;2 例术后穿刺部位

7、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 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关键词】股动脉穿刺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

8、神经内科 2005 年 2 月2007 年 5 月 40 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1.资料与方法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 例 DSA 患者中,男 28 例,女 12 例,年龄 4076 岁。1.2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 Seldinger 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 监视 40 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2.护理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心理疏导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

9、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2.1.2 术前体位训练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 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

10、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 24h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2.1.3 术前准备完善各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及出凝血时间、青霉素皮试、心电图检查;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心肺异常的患者还应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 6h,禁饮 4h,防止术中出现呕吐;术前 10min 排净大小便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通道。备皮,剔除阴毛和穿刺部位毛发,清洗干净,彻底打肥皂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皮肤感染者暂缓造影。做碘过敏试验术,晨起禁食,术前 30min 肌注鲁米那100mg.如

11、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较明显可予安定 510mg 静注,或咪唑安定 10mg 静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静,防止躁动影响操作过程和造影质量。2.2 术中护理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给予罂粟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裂血管内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12、3。我们做好严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压。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给予静脉应用肝素 3000u 或者尿激酶 2050u.2.3 术后护理2.3.1 休息与卧位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h 术侧下肢制动至拔鞘管后 68h.告知患者卧床休息、肢体制动的重要性。指导并帮助患者活动双上肢及健侧制动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指导,并按摩腰背部肌肉减轻此期卧床不适。2.3.2 心电、血压监护术后应持续心电血压监护 72h,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心慌、出冷汗等情况。对于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使病变血管开通后,血流量急剧增加可能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而

13、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应注意有无上述症状出现,如发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2.3.3 局部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处理方法有:(1)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和假性动脉瘤多由于压迫不当、止血后患肢移动及肝素与抗凝药物应用引起。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4,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因此术前术后均应向家属解释制动的重要性。(2)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及早发现股动脉栓塞及明确栓塞程度的依据。每 1530min 巡视病房一次,观察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

14、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患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如疼痛难忍时可酌情给予安慰剂或镇痛剂,但需要观察分析并及时报告医生。(3)术后遵医嘱给予青霉素预防感染,补充液体利于造影剂的加速排出。3.结果结果本组 1 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本组病例有 2 例支架置入术患者在术中、术后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使由于手术中支架释放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5,经静脉使用多巴胺和阿托品,术后 1 周心率、血压恢复正常。2 例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

15、1 例肺部感染延长了住院时间,其余患者均 14 天左右痊愈出院。平均住院 18 天左右。4.讨论讨论可进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有:(1)合并有颅内血管杂音者。(2)发作时合并神经缺失体征,如偏瘫、眼肌麻痹等复杂性偏头痛患者。(3)颅骨平片有异常发现者。(4)头痛发作长期局限于一侧,疼痛剧烈,不同于寻常情况者。(5)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者。(6)没有偏头痛家族史者。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及介入放射技术的发展,在 DSAF 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在临床应用,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和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已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脑血管造影术对 CT 及 MRI 能起的补充作用是可以显现出颅内病变的位置及血液供应情况

16、,而且对诊断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先天性血管缺失、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来说,被认为是“金标准”,同时也是介入治疗最终术前评价标准。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有创检查,而且也是神经内科非常重要的一种诊疗检查,对于某些神经科疾病,如脑动脉瘤、AVM、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某些脑肿瘤等的诊断方面仍然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应客观认识到其对患者有诱发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要求护士应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检查更加安全可行。本组 40 例患者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手术成功率达 97.5%.笔者认为护士在手术前准备的妥善与否,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而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准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并完善各项护理是减少及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证。回顾性总结 40 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提出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医、护、技之间的密切配合,细心观察术中的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全脑血管造影术成功的关键。全脑血管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