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3581778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常见野生毒蕈知识宣传手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第一章 常见毒蕈及误食后急救方法一、毒菌毒素种类1、 原浆毒素(1) 毒肽类: 二羟毒肽(Phalloidin)、一羟毒肽(Phallisin)、羧基毒肽(Phallicindin)、苄基毒肽(Phalin B),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环状七肽(缩七氨酸)炭架。其中二羟毒肽熔点为 280-282。(2) 毒伞肽类:-毒伞肽、-毒伞肽、-毒伞肽、-毒伞肽、三羧毒肽、一羟毒肽酰胺。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环状八肽(缩八氨酸)炭架。2、 神经致幻毒素(1) 毒蝇碱(血色蕈胺),主要存在松果伞、毒红菇、发红丝盖伞、蛤蟆菌等。(2) 异噁唑衍生物,

2、也有 4 种类型:口蘑氨酸(存在于毒蝇口蘑)、鹅膏氨酸(存在于松果伞蛤蟆菌、异鹅膏氨酸(存在于毒鹅膏菌)、异鹅膏胺(存在于毒鹅膏菌)。(3) 色胺类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a、 蟾蜍素,即 5-羟基-N-二甲基色胺的吲哚衍生物(对颜色幻觉),存在于橙黄鹅膏、桔黄裸伞等。b、裸盖伞素(裸头草碱)、赛洛西(裸头辛),致幻作用,存在于墨西哥裸盖伞、斑褶伞等3、 血液毒素苄基毒肽,存在于毒鹅膏、春生鹅膏,70以内被破坏甲基联胺化合物,存在于鹿花菌,能溶解红血球,熔点 5。4、 胃肠毒素包括类树脂物质、石炭酸、甲酚类、蘑菇酸等,存地于多种野生菌类,墨汁鬼汁伞、毛头鬼伞等 二、中毒症状类型1、 肝损害a、 潜伏

3、期:6-72 小时。b、 胃肠炎期:吐、泻。 3c、 假愈期:短暂无症状期。实际是毒肽从血液进入肝、肾与靶细胞结合,引起肝肾功能损害。d、 内脏损害期:中毒后 2-3 天,肝、肾、心、脑受到损害,肝损害最重。e、 精神症状期:因肝受损,出现烦燥、谵语、嗜睡、抽搐、惊厥、昏迷,可因中枢神经抑制或肝性昏迷而死亡。f、 恢复期:治疗有效者,2-3 周后进入恢复期,4-6 周完全恢复。2、 神经致幻型(1) 副交感神经症状;误食蛤蟆菌、梨香丝盖伞、裂丝丝盖伞等,10 分钟至 2 小时内发病。呕吐、腹泻、流涎、大汗、流泪,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脉缓,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也有谵妄、幻觉等症

4、状。可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2)精神症状:误食笑菌、桔黄裸伞、古已裸盖伞等,约 1 小时后发病,幻觉、唱歌、跳舞、狂笑,行动不稳,谵语、意识障碍、昏迷、精神错乱。也有瞳孔放大、血压升高、体温上升等症。 3、 溶血型误食鹿花菌、褐鹿花菌、赭鹿花菌等,6-12 小时后发病,有胃肠炎,头痛、疲倦、痉挛等表征,原因是红血球破坏,出现急性溶血,引起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及心、肾受累,重者死亡。4、 胃肠毒型此类毒 菌主要是红菇属、乳菇属、口蘑属、粉褶伞属等一些各类,误食后10 分钟至 6 小时发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头错、耳鸣、嘴唇发麻、四肢无力等症状。死亡率低。 三、预防与急救1

5、、 预防菌中毒(1) 分类识别;(2)单种收集。2、 菌中毒后的急救措施:(1) 催吐:浓盐水或硫酸铜(0.25-0.5g),硫酸锌(1-2g),高锰酸钾(0.1%);(2) 洗胃:浓茶或鸡蛋清、活性炭(5-10g),再饮稀盐水;(3) 导泻:无腹泻者使用导泻药;4(4) 服用解毒物:绿豆、空心菜、鱼腥草、金银花、梨叶、灵芝、紫芝均有解除菌毒之效。(5)毒菌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最好办法及时到就近医疗机构处理。四、常见毒蕈1.致命白毒伞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中毒者死亡率高达 90以上。黧蒴树在广州地区白云山、天麓湖、华

6、南植物园等山地均有分布。2铅绿褶菇铅绿褶菇多于雨后长在草坪、草地及蕉林地上。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3. 网孢牛肝菌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另外,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中毒后表现为幻觉、谵忘,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还可以有精神异常。4.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55.赭红拟 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 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 或紫红色,甚至

7、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夏秋 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 长。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 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6.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7.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此菌极毒,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中毒后潜伏期长达 24 小时左右。中毒死亡率高达 50%以上,甚至 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8. 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8、 子实体较大。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误食后约6 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9. 细环柄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菌环以6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10.摩根小伞子实体大,白色。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第二章 毒蕈中毒特点一、毒蕈中毒特点:高温多雨季节高发,有地区性,多为家庭散发

9、,临床症状复杂二、临床表现(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症状划分)1、胃肠炎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对症治疗。2、神经精神型:胃肠炎症状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阿托品类药物治疗3、溶血型:胃肠症状及溶血现象。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4、脏器损害型:中毒最严重,病死率高,症状严重。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二巯基丁二酸钠解毒,并用保肝灬疗法 胃肠炎型毒红菇 白乳菇变黑蜡伞 红网牛肝毒粉褶菌7 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白霜杯伞 毒杯伞 毒蝇伞丝盖伞属 橘黄裸伞鹿花菌8毒伞 白毒伞秋盔孢伞 鳞柄白毒伞三、预防措施:加强宣传、避免误食有毒野生菇(菌)类常具备以下特征:1)色泽鲜艳度高2)伞形等菇(菌)表面呈鱼鳞状。3)菇柄上有环状突起物。4)菇柄底部有不规则突起物。5)野生菇(菌)采下或受损,其受损部流出乳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