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当代文学思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1705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当代文学思潮 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3-当代文学思潮 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3-当代文学思潮 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3-当代文学思潮 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3-当代文学思潮 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当代文学思潮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当代文学思潮 (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第一编 当代文学思潮当代文学思潮目目 次次第一章第一章 十七年的文学思潮十七年的文学思潮一、十七年的文学运动一、十七年的文学运动-现代文学思潮的终结和当代文学思潮的序曲建国初期的三次文艺批判“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大跃进”文艺运动-文艺政策的调整极左文艺思潮的泛滥二、十七年文学创作潮流的历史审视二、十七年文学创作潮流的历史审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独秀的文坛歌颂的时代服从政治路线的文学属性观念的强化和演变题材选择的失衡和创作领域的萎缩第二章第二章 “文革文革”时期的文学思潮时期的文学思潮一、一、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对文学的摧残-“文革”的前奏曲:从批海瑞

2、罢官到纪要的出笼文艺界的灭顶之灾-阴谋文艺和唯心主义理论的泛滥与文化专制主义的抗争 二、二、 “文革文革”构造的经典构造的经典-“样板戏”的兴与衰-“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三、从潜流到爆发三、从潜流到爆发-夹缝中生存的文学-隐秘的文学世界-天安门诗歌运动第三章第三章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新时期的文学思潮一、新时期文学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一、新时期文学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运动第四次文代会改革开放给文学带来的发展契机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恢复和发展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恢复和发展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文学的复归伤痕文学潮反思文学潮改革文学潮寻根文学潮新写实文学潮三、外来思潮的影响和新的美学

3、原则的崛起三、外来思潮的影响和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国外思潮的引进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放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朦胧诗与新生代诗人先锋派文学潮流四、多元文学思潮的碰撞与共生四、多元文学思潮的碰撞与共生新历史主义文学潮女性文学潮网络文学潮个人化写作潮2第一章第一章 十七年的文学思潮十七年的文学思潮(一)十七年的文学运动(一)十七年的文学运动-现代文学思潮的终结和当代文学思潮的序曲建国初期的三次文艺批判“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大跃进”文艺运动-文艺政策的调整极左文艺思潮的泛滥1.1.现代文学思潮的终结和当代文学思潮的序曲现代文学思潮的终结和当代文学思潮的序曲中国当代文学是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为

4、标志,开始它风雨兼程的漫漫旅途的。作为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的终结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序曲的盛会,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隆重召开。大会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交流各地区文艺工作的有关情况,团结一切革命和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为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这一任务的确立,直接影响到此后当代文艺思潮的发展面貌。中共中央对这次大会非常重视。在开幕的前一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发来贺电。大会开幕时,朱德代表党中央向大会致贺词;会议召开第五天,毛泽东亲临会场,向人民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文学艺术工作的组织

5、者表示热烈欢迎,周恩来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报告阐述了文艺方面的六个问题,即团结问题,为人民服务问题,普及与提高问题,改造旧文艺问题,文艺界的全局观念问题,组织领导问题。报告将团结起来贯彻执行新的文艺方针作为论述的重点和核心,指出这次大会“是从老解放区来的与从新解放区来的两部分文艺队的会师,也是新文艺部队的代表与赞成改造的旧文艺的代表的会师,又是在农村中的,在城市中的,在部队中的这三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这些情形都说明了这次团结的局面的宽广,也说明了这次团结是在新民主主义旗帜之下,在毛主席新文艺方向之下的胜利的大团结,大会师。 ” (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 周恩来论文艺

6、,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6页)这可以说是对第一次文代会性质任务的一个总体概括。报告还对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文艺方针,贯彻执行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等诸多文艺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因此,这篇报告成为指导我国文艺运动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会议期间,郭沫若作了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结报告,茅盾、周扬分别就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艺运动作了专题报告。大会最后通过宣言,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郭沫若当选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大会结束后,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于7月24日成立,选举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不久, “文联”所属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工作者协

7、会也相继成立。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为3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共同纲领;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发展新中国的人民文艺的基本方针,并号召文学艺术工作者“以最大的努力来贯彻执行” ,从而开导了新中国人民文艺的主体潮流。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这次文代会忽视了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全党工作由战争到建设的重点转移而本应对文艺工作做出的必要调整,而基本上延续了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政策和具体做法,并将其推广到全国去。这为此后的文艺思潮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从第一次文代会闭幕到1953年,我国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改革,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为了适应历史

8、发展的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总结四年来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在北京召开。会前,毛泽东对会议内容及议程、任务、指导思想作了具体指示。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了周恩来的政治报告、郭沫若的开幕词和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的报告。关于这次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议题,郭沫若在开幕词中指出:“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建设与人民的需要,本次文代大会的中心任务是总结四年来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的创作事业,鼓励作家和艺术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加强文学艺术界更紧密的团结,健全文艺工作者组织机构,把任务明确化,改进工作,改进领导,使

9、文学艺术的生产能够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 (郭沫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 文艺报1953年第19期)围绕这一中心任务,这次文代会经过认真分析讨论,确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国“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原则” 。与此相适应,会议还涉及和提出了如何塑造好新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问题,并对建国以来文艺创作、文艺批评和文艺领导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总结。大会坚持开展两条路线斗争,在反对右的倾向的同时,也触及了“左”的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对文艺领导工作中违背艺术规律的行政方式和不恰当干涉以及文艺创作中存在的概念化、公式化,文艺批评中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教条主义的方法,进行了

10、认真的分析和严肃的批评。这些都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历史证明,第二次文代会的召开,促进了解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理论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都得到高扬。大会后的两三年中,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明显加强,许多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建国初期的文艺思潮,充分体现了第一次文代会上倡导的人民文艺的思潮特征。在文艺从属于政治、为政治呐喊助威的创作思想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确曾起到有力地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促进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起,文学艺术在中国历史的伟大变革中所

11、起到的巨大而深刻的精神教育和动员作用,与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地使自己的作品努力为革命的政治服务意识分不开。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到社会主义改造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都有大量相应的文艺作品产生。当然,由于这一思潮所依奉的政治、哲学和文艺思想更多地强调了政治需要而忽视了文艺本身的发展规律,加上文艺界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队伍,对于新文艺方向虽在基本原则上4初步达到认识的一致,而对于许多具体问题仍存在歧异乃至见解的偏颇,所以新的人民文艺的创作思潮是在论争中向前发展的。在第一次文代会闭幕不久,上海文汇报即在文艺副刊开展了“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的讨论。这是新中国人民文艺思潮发展史上第一次颇具规模

12、和影响的论争。它由上海开始而影响到全国,表面看起来是围绕着“小资产阶级的人物可不可以做为文艺作品的主角”的具体争论,而实质上则是直接关系到如何完整理解和正确把握新时代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的根本问题。1950年,由阿垅发表在天津文艺学习第1期上的论倾向性引起的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是又一次影响较大的争论。但是,由于激进的思想占着主导地位,当时的争论更多的是针对着建国之初部分文艺工作者存在着忽视作品的政治倾向、单纯追求艺术技巧和对工农兵文艺方向认识不足的情况,更有不少人强调了政治、政策之于文艺社会作用的重要性,甚至有人片面强调了用“赶任务”的方法来实现文艺为政治服务、为政策服务的目的。

13、这种不顾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观点,造成了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一些偏颇、狭隘的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创作。对反历史主义倾向的批评,是围绕戏剧改造和创作展开的。1951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 ,提出了戏曲改革工作的任务。戏曲改革工作在批判继承思想的指导下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杨绍萱在他的新白兔记 、 新天河配 、 新大名府等剧本中,暴露出把政治与文艺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严重违背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倾向。于是,1951年10月人民日报 、 文艺报 、 人民戏剧等报刊陆续发表文章对其反历史主义倾向进行批判。通过对错

14、误观点的批评和正面方针的阐释,对戏曲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生动、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尊重艺术规律的教育。这对于促进戏曲改革工作的更好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建国之处的文艺潮流中,由于工农兵文学思潮成为了新中国文艺的主潮实质上成为了唯一的思潮文艺方向的偏重于失衡,一切与其主流文学不同的创作倾向、艺术风格、内容题材的作家或被排斥,被冷淡,或被逐出文坛。使得坚持解放区工农兵文学传统的作家,进入本时期文学的“中心”位置,而4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家迅速“边缘化” 。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40年代末被称为“反动作家”、 “自由主义作家” ,诸如,沈从文受到批判,被排斥于第一次文代会之外,

15、他任教的大学也不再聘用,后来转行从事古代服饰和历史文物研究。钱钟书本来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却也难以实现,而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朱光潜、废名、萧乾、李健吾、师陀、陈梦家、吴兴华等的写作,也受到很大限制。曾活跃于40年代国统区的九叶诗人中的袁可嘉、杭约赫、辛笛、唐祈、陈敬容、唐浞、杜运燮、穆旦,或不再写诗,或偶有诗作,亦颇受冷遇,而且不久也因作品得咎(唐祈、唐浞、穆旦在“反右”中被定为“右派分子”)在文坛上 “自动消失” 。同样活跃于40年代国统区的“七月派”诗人,则因为“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而于政治运动中沉没。路翎则由于受到胡风集团案的牵连,不仅他建国初期写的小说洼地上的战役 受到错误批

16、判,而且在1955年又被打成5“胡风集团”骨干分子而身陷囹圄。另一种情形是,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感召,以适应、追赶时势,企望跨上新的台阶。在50年代前期,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作家,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的行为。他们检讨过去的创作。茅盾在谈蚀的写作时就硕果:“对于当时革命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是有错误的,对于革命前途的估计是悲观的” ;冯至检讨他写的十四行集 “受西方资产阶级文艺影响很深,内容与形式都矫揉造作” ;曹禺检讨他的雷雨等话剧 “没有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不明了祖国的革命动力,而冒然以所谓的“正义感” “当作自己的思想的支柱”而写出“幼稚” 、 “荒谬”的作品;老舍说他过去的小说创作 “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