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追梦人的栖息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16837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9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追梦人的栖息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追梦人的栖息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追梦人的栖息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刊部主办责任编辑: 李娉电话: 071581287714版2017年11月15日星期三E-mail:文化时空 诗歌并不会因为写作者本身的富裕或者贫困 而改变它的本质。在通山, 就有这么一群文友, 他 们兴趣相同、 性格相投, 相聚 “至爱亲文”群, 以生 活中的声音入诗, 在小城一隅荡起缕缕回声。群建起来了, 大家便达成了共 识: 诗词创作是严肃的事情, 不能敷 衍了事。群员们的作品, 一律客观评 价, 不盲目吹捧, 也不诋毁贬低。还 商讨了群员的聚会形式、 活动内容、 网络平台的管理与维护等事项, 并对 群里召开户外作品研讨会等活动进 行谋划。每隔一段时间, 群员们会到 全市各地的风景名胜

2、处采风, 吟诗作 对, 享受快意人生。 “昔日晨耕处, 寻芳赏艳阳; 苔 痕追旧事, 大道梦羊肠; 胜迹三回 废, 枯藤几度黄; 亭中逢白叟, 对话 饮沧桑。 ”群员徐清奇的 渐行渐远 犀港桥 , 咏叹的是通山县犀港桥的 前世今生。作为昔日通山八景之一 的 “犀港晨耕” , 饱含浓郁乡情的犀 港桥是故乡人心中一颗璀璨夺目的 明珠。 与诗文更相得益彰的, 是一组由 知名摄影家夏勋南拍摄的黑白影 像。图中小桥流水人家, 有着老电影 的怀旧质感。温馨的一幕已随时光 流逝而远去, 只剩下无尽的思念与忧伤 说起夏勋南与此群的结缘, 还得 从群员倪霞说起。2017年, 倪霞 “牵 线” , 通山包砣网为远

3、在北京的夏勋 南老师的老照片, 连续开设 “图说通 山” 专栏, 刮起一股 “勋南图片” 旋风, 从而勾起通山人对老通山的回忆, 以 及远在山外游子的乡愁。 孙雨十分敏锐, 在 “至爱亲文” 群, 为夏勋南老师开设图片配诗的 “案图索记” 专栏。诗友蜂拥而上看 图配诗, 一时间把图配诗写成了命题 诗文。 另外, 群里还有不少 “临屏写 诗” 的趣事。一日, 有位群员半夜突 然来了灵感, 怕第二天忘了,“诗兴 大发” 索性从床上跳了起来, 记在纸 上。还有一次, 三位诗友 “半夜斗 诗” 也传为美谈, 三人当中, 一个隐 居大山, 一个居在寺庙, 一个住在县 城, 有着不同的信仰。那天, 三人晚

4、 饭后就在朋友圈对诗, 你一首来我 即和, 玩得不亦乐乎, 直玩到次日清 晨。以诗为媒觅知音文化传真文化传真三是江西省南昌市瓦子街。经查, 2005年南昌市政府有撤销瓦子角街街 道办事处的消息, 说明南昌历史上有瓦 子街或瓦子角街名至今。 据众多移民宗亲族谱记载, 其先祖 有原籍江西南昌瓦子街的, 也有江西吉 安瓦子街的, 还有丰城瓦子街的, 更有 吉水县瓦子街的, 所言不尽相同。还有 一些来自江西的移民, 除称为南昌瓦子 街为其祖居地外, 还有称其来自南昌朱 市巷和南昌筷子巷。 对于江西各县市的瓦子街和所谓的 朱市巷、 筷子巷的不同地名, 曾经引起诸 多专家、 教授和一些研究人士的争议。上

5、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曹树基先生认为,族谱中大量提及的瓦子街移民之事, 地点 有别, 疑点很多, 很难被视为有力的证 据。特别是在这些族谱中, 还将一些传说 故事写入, 作为家族历史留传, 这些是不可 信的。由此他认为, 自称某一地区来自瓦 子街、 瓦子巷、 朱市巷、 筷子巷的这些移 民, 是因为在南昌瓦子街集结, 而误将原 籍其他县市写作瓦子街。 这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有多 个县市或者洪洞县多个乡、 镇、 村都有 大槐树的记载相同, 是同一性质的问 题。在南昌市, 45岁以上的部分老居 民因为从小辗转在瓦子街、 朱市巷、 筷 子巷等地嬉戏玩耍, 直到今天, 还能清 楚地记得当年的街景街貌。根

6、据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结论, 江 西在元末明初洪武年间大量移民应该 是从江西各地集结到江西省南昌市瓦 子街出发的。 从历史角度来考察, 除陕西省黄龙 县瓦子街没有明确的移民记载外, 福建 省龙岩市上杭县瓦子街和江西省南昌 市瓦子街应是移民的集中地。 尤其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瓦子 街, 是广东客家人的主要移民点, 经福 建省有关专家考证, 朱德元帅和郭沐若 先生的祖籍也是上杭瓦子街的。朱德元 帅先人先迁广东韶关, 后又继续迁到四川 仪陇。而郭沐若先生的祖上是先迁湖南, 再迁四川乐山的。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瓦子街已经得到福建省政府的认可和重 视, 现已投资4.3亿元人民币重建了当年 瓦子街的风貌。2

7、011年元月1日, 还举 行了盛大的开街仪式, 华侨华人, 客家 名流, 电视台媒体蜂涌而入。中国作 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张胜友、 北京大 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谢冕、 福建省文联 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舒婷 应邀参加了仪式。其声势浩大, 人流如 织, 大有打造成客家人祖居地的气 势。瓦子街探源 (二) 冯金陵咸宁风物特别特别报道报道10月28日重阳节当天, 通山县老年爱心歌舞团正在县福利院 演出印度舞 火红的玫瑰 。 通山县老龄办为了活跃老人文化生活, 组建18个老年歌舞队、 文艺宣传队, 筹集资金近200万元, 购置乐器、 道具, 排练喜闻乐见 的文艺节目150个, 到全县城乡、 福利院巡回

8、演出, 深受好评。 通讯员张远杰王泽涂渊摄创群以来, 群员也并非固定, 有人来, 有人 走, 相聚和离别都已成习惯。大家身份不同, 经历和年龄不同, 但对生活都有诗意的追求。 对于他们来说, 处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获过 些什么奖、 出过多少本诗集都不重要, 重要的 是, 大家因诗词而快乐, 诗词也使他们有了聚 到一起, 坐享开怀的机会。 “加入此群, 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指导。 ” 通山杨芳林乡的 46 岁农民黄政权谦虚又感 激地说。“不惹红尘不出墙, 萧疏篱落锁秋 光。何嫌冷冷清清味, 最爱平平淡淡妆。 ” 这 是黄政权所作的 咏菊 七言律诗系列中的一 部分。因为文字结缘, 黄政权加入了此群

9、, 笔 名 “东篱幽士” 。虽然不是专业的文艺工作 者, 但黄政权的作品词情皆佳, 让众多诗友们 点赞佩服。 “我们群里雅人居多, 我是 俗人 ! ”群 员清欢打趣地说。“清欢” 是她的笔名, 真名 吴延萍。她有一日在家煎鱼, 看到锅内油盐 四溅, 突然来了灵感, 作了一首 浮世清欢 : “灶台进出亦陶然, 不羡峨冠不羡钱。自煮 自吟还自得, 无为却也似神仙。 ” 言语幽默不 失文采。清欢虽是 “俗人” , 却也 “文武双 全” , 文能作诗, 武能挥锅铲, 小日子过得有 滋有味。 群员陈明耀说, 这个群使他 “从一名 老文 青 慢慢向诗人走近”为了磨练 “诗技” , 字句要苦心斟酌。陈明耀曾

10、经写过 “残桥稀过 客, 浊水不闻声。 ” 本来尚可, 可自己始终不 满。思来想去, 灵感乍现, 改成 “桥残稀过客, 水浊不闻声。 ” 虽然只是稍稍调换了顺序, 诗词 顿时有了另一番意境。 “群里很多人我不一定认识, 但一说到诗, 就瞬间觉得有共同语言, 走, 吃饭喝酒去! ” 群 员柯国华言语间别有一番豪放之气。柯国华 号 “唠嗑子” , 醉心诗词、 易经, 被诗友们形容是 “身随两个知音, 一个清风一个月; 心有十分豪 兴, 五分浊酒五分诗。 ” 每一个主题活动, 都让众诗友们新作不 断推出, 且屡见各大诗歌刊物, 为通山的诗 词文化的繁荣推波助澜。诗歌朗诵、 理论讲 座、 作品研讨、

11、专题写作、 采风活动2016 年至今,“至爱亲文” 已在网上分享近百期诗 品。 我们相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与酝酿, 此群尽能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 的光彩。诗歌追梦人的栖息地 通山 “至爱亲文” 群的前世今生图/文记者陈希子金秋十月, 香城泉都晴朗的 午后处处散发着芬芳。21日, 十 六潭公园迎来通山 “至爱亲文” 群一行10余人到此采风。 “今天可是我们群员值得纪 念的日子, 十六潭环境清幽雅致, 可以成为我们常来学习、 交流的 创作基地 。 ”“至爱亲文” 群员、 市 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秦凤高兴 地招呼大家落座。 通过欣赏风景、 座谈交流, 大 家受益匪浅, 既感受到自然之美

12、, 又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群员 们纷纷吟诗赋对, 表达对美景、 对 人生的所思所想。 “羊山不老犀留迹, 雉水常盈 畈上耕。代有风云酬日月, 石桥 楚楚记无声。 ” (群员石桂芳作品 古桥吟 ) “犀港晨耕处, 高楼掩 夕阳。长亭曾驻马, 古道夕通 羊。介石惊风瘦, 残砖沐雨凉。 庸情伤物命, 不敢怨沧桑。 ”(群员 王亲贤作品 笔耕犀港情系古 桥 ) 在群里以 “重阳” 、“犀港 桥” 等为主题的写诗活动中, 大家 纷纷以笔抒情。 如果认为此群的建立仅仅是 消遣, 那就错了。2016年伊始, 在通山被誉为 “师 (诗) 者” 的退休 干部李云石, 隐居 “仙农山庄” , 意 欲打造一个文

13、化园, 不少文艺爱 好者纷纷慕名登门拜访。大家 “以诗会友” , 你一首我一首, 玩得 不亦乐乎。大家把杰作都放在朋 友圈晒, 引来不少共鸣, 点赞最多 的达310多个。 李云石的徒弟孙雨提议, 何 不建个群供大家 “娱乐” ?“至爱亲 文”群就此应运而生, 不久此群 的效应轰动通山。 从2016年至今, 此群从最初 的不到十人发展到28人, 入群者 都要经过严格 “审核” , 既要作品、 还要文品、 更要人品。他们中, 有 退休干部、 有公务员、 有教师、 有 商人、 有农民, 还有80后。他们 的作品编成电子版在微信上发表 后, 引来不少人 “眼红” , 纷纷慕名 要求加入。他们的吟诗作对

14、活动 一茬接着一茬, 成为通山一块闪 亮的文化招牌,也吸引越来越多 的热心读者欣赏或参与。本报讯记者刘会文报 道: 近日,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 悉, 由咸宁元贞文化传播有限公 司与湖北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 的又一张咸宁文化名片 历 代名家书赤壁赋 正式发行。 据悉, 此组作品的出版, 缘 于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咸宁元贞文化传播总经理阮海 青与同为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 主席的刘文胜及好友王义成。 7年前在游览岳阳楼时, 看到 名家手迹后, 他们突发奇想, 何 不收集整理历代名家书写三国 赤壁的作品?回来后, 他们三 人说干就干, 上北京、 下上海, 拜访名家, 行程2万余公里, 并 先后到全国各

15、地8家博物馆查 阅名家手迹和历史资料, 前后 历时8年, 终于收集到苏轼 (北 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 画 家) 、 赵孟頫 (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 画家、 诗人) 、 徐渭 (明代著名书法家、 画家、 文学 家、 戏曲家) 、 文征明 (明代著名 书法家、 画家、 文学家) 等历代 书法名家为赤壁题写的书法作 品。 该套书共8册, 印制精美, 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 填补了咸宁、 黄冈乃至湖北省 旅游文化产品的一项空白。同 时也为了深度挖掘三国赤壁文 化, 助推赤壁旅游发展, 印制了 一张精美的城市名片。历代名家书赤壁赋 出版本报讯记者王恬、 通讯 员龙钰报道: 连日来, 我市搭起

16、 乡村小戏台, 开动流动演出车, 以诗歌朗诵、 歌舞、 快板、 相声小 品等文化大集的形式, 把党的十 九大精神送到农村基层, 让党 群众入心入脑。 11日, 嘉鱼县新街镇港东 搭起了戏台, 鼓乐声声, 热闹非 凡。由市委宣传部、 市文广新 局主办的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 宣讲进基层活动在这里开场。 热闹欢腾的开场舞 不忘 初心 过后, 宣讲员唱起了快板 十九大精神满华夏 :“十九 大, 金秋开, 指方向, 定未来 ” 宣讲员讲得绘声绘色, 村 民们听得认真仔细。 56 岁的村民熊杏子乐呵 呵地说:“这节目真好, 我们看 得懂、 听得明白, 在家门口就知 道了国家大事儿, 相信将来老 百姓的生活会越过越好。 ” 表演结束后, 市歌舞剧团 的宣讲员对记者说:“这段快板 是我们结合十九大报告和身边的点滴变化, 以基层党员的视 角创作编写的, 韵律十足、 浅显 易懂。我们就是想用这种易于 传唱的宣传形式, 将党的声音 唱响田间地头。 ” 欢快的歌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