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重要知识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16827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重要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哲重要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哲重要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哲重要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哲重要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重要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重要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哲重要知识点马哲重要知识点(对老师上课所讲重点的整理)(对老师上课所讲重点的整理)特别鸣谢丽清和灿璇分别对此份简答题和选择题的整理特别鸣谢丽清和灿璇分别对此份简答题和选择题的整理一、问答题一、问答题 绪论绪论 (一)(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 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 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

2、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这个人类社会解放的科 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 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它的理论体系构成要素来看,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 社会主义组成的 从概念上来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 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

3、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时代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 历史条件(时代背景) ;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现实需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 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个也会是多项选择题)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个也会是多项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 恒定律 (三)(三) 为什么说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

4、性的统一为什么说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 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 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辩证唯 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为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

5、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一 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 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 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 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

6、展规律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和及其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1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 2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二)(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

7、哲学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2、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物质范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提出物质范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 1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2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同旧唯物主义区分开来。 3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3 3、关于意识起源与本质的基本思想、关于意识起源与本质的基本思想 意识的起源A、意识是

8、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 (三)(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物质世界色组成部分 1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的指导作用,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四四) )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9、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或:为什么社会生活是实践的?为什么社会生活是实践的?):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形成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一)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 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的 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

10、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区别:区别:1、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的双 1方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前提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2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

11、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从而使旧事 物发展为新事物 联系:联系:1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接、相辅相成的,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斗 争性寓于同一性中。 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统一、 具体的同一,是受斗争性制约的同一。 3、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矛盾双方没有任何联系,就无法斗 争,斗争性也受同一性所制约。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12、(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区别:区别: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事 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即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联系:联系:1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13、重要理论依据。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相统一的方法论,反对“一点论”和“两点论” 。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1、先进

14、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 2、落后错误认识的误导作用。(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特别注意这一点)(特别注意这一点)区别:区别:1、含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 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级。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3、特点: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 联系:联系:1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2 2、感

15、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如果割裂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只看重感性认识而忽视理性认识,就会犯经验主义;如 果只看重理性认识而忽视感性认识就会犯教条主义。 (三)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三)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 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原因:(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原因: 人们对事物的

16、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 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 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区别:区别:含义: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既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相对性、有限性和有条件性。 联系:联系: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都是对客体的正确反映,都是客观真理 2、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 3、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 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二)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