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LICC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1635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LICC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堂观察LICC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堂观察LICC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堂观察LICC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堂观察LICC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LICC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LICC模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观察 LICC 模式崔允漷崔允漷 博士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常务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研员研修中心常务副主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C 2011 by Cuiyunhuo20 年前,我坐在这里,当时是博士;20 年后,我在这里,我是博士生导师。我发展了, 我成为一名专家。这期间的发展源于两个问题,与大家分享。一是要会提问,要问专

2、业的 问题;二是持续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成为专家?持续思考一个问题,你就是专家。 我的故事:让我们千万次问: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1999 年,我们出版的教学理论第八章建构了一种课堂教学行为评价表,共有 5 个维度个维度(目标 0.15;内容 0.2;程序与方法 0.3;教师素养 0.15;学生学习 0.2) 、 15 条指标条指标、四个等级四个等级,还有定性的总体描述总体描述,结果是 正当我认为可以拿一张评价表去评价所有的课,一切问题都能解决的时候,问题来了。老师说没用,我自己心里一点儿都没底,评的人说了算;说话像演说家,板书像书法 家,上课像表演家,评上高级后谁都不想上公开

3、课。这就是问题。 如何让老师越来越想上公开课。课不是评出来的,是打磨出来的。 所以,构建了这么多指标,走不通。这里的问题出在两点假设,第一点假设是世界上 有一节,用这个指标打分,但是没有一节是好课;第二个假设是量化,以为量化就是科学, 但是这个量是拍脑袋的,没有科学依据。2003 年,我们在无锡旺庄小学讨论“好课”的标准时提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教得有效,学得愉快, 考得满意考得满意。 2003 年,听一节课要抓大放小。提出: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好课标 准 12 字。 教得有效 学得愉快: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痛苦的。老师能否消灭痛苦,做不到。老师为减轻学习 痛苦做了什么? 考得满意:好

4、的学生是考出来的,考不出来是怪才。穷国家办大教育。中国 50 年内 不会取消高考,只是高考模式要改变。第一要多元评价;(不要计总分,否则就是招分不 是招人) ;第二是自我评价。 问题:这 12 字对有经验的老师有用,对新教师没用。新教师不知道什么问题叫“大”2005 年,我们在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讨论“课堂教学底线课堂教学底线” 。2005 年,研究:课堂教学底线我们学校的数学课,最不能犯的错误是什么/每一个教研组都写出 8-10 条。例如,至少 85%的学生在听课,这一点就是教学底线。 我们开始聚焦:新课程的“两张皮”问题(课程改了,课堂没改)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学变革,而教学变革的主阵地是课堂

5、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学变革,而教学变革的主阵地是课堂 影响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是教师的自觉变革;二是外部的听评课制影响课堂教学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是教师的自觉变革;二是外部的听评课制 度、教师考核、教师培训等。度、教师考核、教师培训等。 题外话:千万不要把培训变成体力劳动。 (关于听课抄 PPt 的问题) 。 教育的专家都是浮云,都是传说。崔允漷 用不懂的词汇说大家都懂的东西何为专家? 两条路:一是让教师自觉改变自己的教学听评课。中国的老师最大的优点是听话, 最大的缺点是太听话。改革从自己开始,从我做起,不要整天发牢骚。重中之重的因素是听评课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因素是

6、听评课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在中国2006 年,我们在余杭高级中学讨论“课堂观察课堂观察” 我们还要继续追问 06 年后,我站着讲课。“讲站” ,而不是讲座报告内容 一、课堂观察 LICC 模式:为何? (一)听评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无”现象 无合作的任务:有任务,没合作 无证据的推论:有结论,没证据 无研究的实践:有实践,没研究 校本教研校本教研 改变对改变对“教师生活教师生活”的看法:还灵魂于教师的看法:还灵魂于教师我思故我教,不是我思故我教,不是“你思让我教你思让我教” 改变对改变对“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看法:基于教学现场的真实问题的看法:基于教学现场的真实问题“我我”研究研究“我的教学我的

7、教学” 改变对改变对“专业制度专业制度”的看法:从的看法:从“约束人约束人”走向走向“解放人解放人”学校搭台,教师唱戏学校搭台,教师唱戏(二)改变心智模式换一种思维来思考 1.从简单走向复杂 (1)关于理论与实践死猪与活猪说 死猪是理论,理论是死猪,把猪分成猪头、猪身和猪尾,加起来是死猪。 (2)听评课课是人上出来的,要就此课与此人对话。 (3)好课多样性的统一,不同人上出不同的好课。每一节课,有两点是统一的, 一是课程标准,这个标准是国家规定的;二是底线,是基层教研组自己的,不需要全国统 一。 这样,大家都抢着上公开课,思考的点是今天我有没有达到底线。 我们需要对好课重新下定义,她是多样性的

8、统一。 2.从对立走向理解 课和人是二合一的,就像洗发香波。 作为评课者,要从“自我本位”到“换位思考” ,千万不要假如,要基于证据。从“改 进缺点”到“发挥优势” ,改进缺点是很难的,不如换一个角度,宽容,把他的优点放大, 这就是理解。3.从业余走向专业 业余:是股评家,不是炒股的。会上课就会评课,研究评课不等于会评课。 专业: 第一,关注学生学习。看学生学习,怎样让更多的学生想听要为达到这一目的, 想办法。 第二, “基于证据”100 年前,老师和医生的地位是一样的,为什么 100 年后,不 一样了呢?邓小平有很多教育类的书教育思想,为什么没有出医学的书? 第三, “同行评议”办人民满意的

9、教育,请家长来评课,这不行,老师是专业, 怎就请不专业的人来评课呢?听评课主要是备课组、教研组的事情,而不是校长的事 情。想一想领导的艺术,要挑起群众自己斗,而不是自己和群众斗。还有推门课,这 就是自己和群众斗,没有好下场。 (三)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模式:技术性、合作性、证据性。 经过近五年的合作研究和持续努力,我们探索出了一种课堂观察 LICC 模式:技术 性、证据性、合作性。并在 2007 年 12 月召开全国研讨会公布。 直接结果 老师人人愿意上公开课,因为心里有底了; 评课时,人人想说话,都说自己的话; 老师积累了丰富的课例,愿意写论文,能写出自己的话语; 学生成绩提高了,导致更多

10、的人投入学习,促使学习更有效; 教师专业发展了,特别体现在写论文、做课题上。 影响与传播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发行 6000 多册。 教研员研修:详见 E-教研员之家 http:/ 在百度上查“崔允漷课堂观察”有“39600 个” 在日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传播二、课堂观察 LICC 模式:是何? 专业不专业,看有没有知识基础。 (一) 知识基础:课堂教学、观察、合作。 1.如何解构课堂教学?4 维度维度 20 视角视角 68 观察点观察点中心是学生学习,影响课堂的三大因素课堂文化,课程性质,教师教学 每一个维度分成几个指标(见 PPt)20 个视角,68 个观察点这是关于 “死

11、猪”的知识。 课堂观察框架:课堂观察框架:4 维度维度 20 视角视角 68 观察点观察点维度维度视角视角观察点举例观察点举例学生学生 学习学习 (L)(1)准备;()准备;(2)倾听;)倾听; (3)互动;()互动;(4)自主;)自主; (5)达成)达成如如“自主自主”中的中的“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 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 情况?情况?”教师教师 教学教学 (I)(1)环节;()环节;(2)呈示;)呈示; (3)对话;()对话;(4)指导;)指导; (5)机智)机智如如“环节环节”中的中的“这些环节是围绕教学目这些环节是围绕教

12、学目 标展开的吗?标展开的吗?”课程课程 性质性质 (C)(1)目标;()目标;(2)内容;)内容; (3)实施;()实施;(4)评价;)评价; (5)资源)资源如如“目标目标”中的中的“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 标准标准/学生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 班学生?班学生?”课堂课堂 文化文化 (C)(1)思考;()思考;(2)民主;)民主; (3)创新;()创新;(4)关爱;)关爱; (5)特质)特质如如“特质特质”中的中的“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 (环节(环节/教材处理教材处理/导入导入/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指导指导/ 对话)对话)

13、 ”以以“学生学习学生学习”维度为例(维度为例(P104)(1 1 1)准备)准备)准备)准备 (2 2 2)倾听)倾听)倾听)倾听 (3 3 3)互动)互动)互动)互动 (4 4 4)自主)自主)自主)自主 (5 5 5)达成)达成)达成)达成以以“教师教学教师教学”维度为例(维度为例(P105)(1)环节环节 (2)呈示呈示 (3)对话对话 (4)指导指导 (5)机智机智以以“课程性质课程性质”维度为例(维度为例(P106)(1)目标)目标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

14、?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讲解效度(清晰讲解效度(清晰/结构结构/契合主题契合主题/简洁简洁/语速语速/音量音量/节奏)怎样?节奏)怎样? 有哪些辅助行为?有哪些辅助行为? 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 动作(实验动作(实验/制作制作/示范动作)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体现示范动作)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体现 了哪些规范?了哪些

15、规范?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 样?样? 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 呈现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呈现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移动/体态语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沉默)?结果怎样?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 的水平吗? 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2)内容)内容 (3)实施)实施 (4)评价)评价 (5)资源)资源以以“课堂文化课堂文化”维度为例(维度为例(P107)68 个点,你总可以找出一个点,而不是 68 个点都要观察。如果你一个也找不到, 那就不是听课了。 要说清楚你听这堂课中的什么,而不是模糊的“听课”两个字。现在还敢说整体去听 吗?(如果敢,要么你太有才了要么你什么也不懂,无知者无畏) 。2.观察:科学研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