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1618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2011-2015 年)年)全民健身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保障民生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和XX 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把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健民强县这一主题,不断提高全

2、县人民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着力完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健康卫生相结合,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我县跨越发展和向体育强县迈进作出积极贡献。二、主要目标、主要目标到 2015 年的总体目标是: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健身场地设施更加普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遍提高,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基本体育2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显著加快,基本建成具有 XX 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具体目标是:具体目标是:(一)全县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一)全县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符合国民

3、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达到 95%以上,符合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 25%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及格标准,符合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 30%以上,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40%以上(含在校学生)。 (三)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三)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城乡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 100%,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 2.1 平方米以上。县

4、级“新四个一”公共体育设施工程建设到位。乡镇(街道)体育设施建设完成 50%以上,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工程完成 90%以上,基本形成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公共体育场地开放率 100%。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 50%以上。(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覆盖。(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覆盖。全县普遍建有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等体育社3团,县级体育社团达到 10 个以上,体育社团注册会员 2 万人以上。每个单项协会分别拥有 1 个以上体育俱乐部。乡镇建立农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其他单项体育协会等体育组织 5 个

5、以上。每个行政村有 1-2 个体育健身组织。城市街道和社区普遍建有健身组织、体育健身站(点),城乡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青少年体育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的数量达到 5 个以上,形成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五)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遍布城乡。(五)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遍布城乡。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 3000 人以上。每个体育健身设施工程(点)、体育健身站(点)、社区(行政村)及群众体育健身俱乐部配备 2 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义务健身辅导,组织培育全民健身志愿骨干,形成组织

6、完善、结构合理、遍布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 300 名以上,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30 人以上,实现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六)全民健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六)全民健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旅游、运动度假、体育康复、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竞赛、健身用品、电子竞技等产业初步形成,市场日趋规范。社会出资开办职业体育俱乐部和营利性体育健身俱乐部不断涌4现,健身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明显增加,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三、主要任务三、主要任务(一)重点发展农村体育。(一)重点发展农村体育。县政府要把发展农村体育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

7、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和体育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统筹农村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指导、体育活动的整体建设,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涉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农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在村庄布局调整、居住向社区集中进程中,做好全民健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体站和农民体育协会的组织作用,充分利用农村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大力培育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开展符合当地特点的农民体育活动。县教育体育局及县级各体育协会定期组织“送体育下乡活动”,协助乡镇及村组办好

8、农民体育节和农民运动会。(二)大力普及城市社区体育。(二)大力普及城市社区体育。县政府将社区体育作为县城和蔡五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做好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制定建设标准,推进社区体育活动中心、体育健身站(点)和体育健身队伍的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县各社区“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体育设施、有健身组织、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健身活动”,努5力打造社区“10 分钟体育健身圈”,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享受健身服务。整合街道辖区机关、学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教育系统结合学校规划建设,不断增加体育设施投资,2015 年在条件较好的 15 所以

9、上学校优先建成标准化塑胶运动场,优势互补,推动社区体育和单位职工体育共同发展。提高居民委员会的体育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的经常性社区体育活动。(三)切实加强青少年和儿童体育。(三)切实加强青少年和儿童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确保在校学生每天参加 1 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每年为学生免费开展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和体质测试。幼儿园要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和质量。全面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努力办好县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抓好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要不断完善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10、建立健全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四)加快发展职工体育。(四)加快发展职工体育。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要把职工体育纳入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考核内容,充分发挥各级行业体协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行业、单位生产工作特点、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坚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工间(前)操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定期开展体育锻炼标准测6验和体质测试活动,为职工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并保证必要活动时间。办好县级机关、行业、系统职工运动会,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不断

11、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五)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五)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县、乡(镇)、村各级要把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纳入老龄工作和体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县财政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积极扶持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的规范化建设,乡镇(街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组织在开展老年人体育方面的主导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就近舒适的体育健身场所,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培养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县老年大学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城乡社区服

12、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健身设施。(六)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体育。(六)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体育。建立教育体育、民政和残联共同发展残疾人体育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残疾人体育组织在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培养为残疾人体育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普遍完7成方便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道路、场地和设施路径等配置。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全县各中小学重视做好残疾学生的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康复项目。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一)建立政府

13、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一)建立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维护公民体育健身权益、增强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根本措施,是发展公共体育事业的集中表现,是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县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土地、机构、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协调各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体育部门要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职能,研究制定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标准、建设保障、评价机制等制度。积极推进体育与教育、文化、卫

14、生、农业、旅游、建设、民政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导更多人参加体育锻炼。(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导更多人参加体育锻炼。县、乡(镇)政府要积极为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各级组织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教育体育部门和各体育社团要利用全民健身日、传统节假日和农闲季节,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开展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体育8健身活动和基层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体育活动的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水平。重视推广适合各类人群的体育健身方法,积极开展户外等新兴运动。办好我县机关运动会、行业和系统运动会以及中小学生运动会,积极参加全省

15、和全市性群众体育运动会,提高非奥运项目和不同人群的体育运动水平。(三)加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形成遍布城乡的公共(三)加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形成遍布城乡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条件。县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将建设城乡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用地,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体育健身场地条件。城乡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县教育体育局负责监督落实。推进县级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乡镇(街

16、道)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建设 1000 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广场或体育公园)、1 条 20 件以上健身器材的健身路径、国民体质测试或健身指导站。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野等自然条件,建设一处体育公园、多个体育广场、体育长廊以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结合我县所建的休闲广场和旅游的特殊地形,建设一批全民健身户外营地、9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健身步道、健身大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四)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四)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全县各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要率先向公众开放。所有学校确保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各级公办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公众开放。县财政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在公办学校布局调整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和学校体育设施,可改造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应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