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1106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价值与人伦道德(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目录新闻 .1在新闻价值与人本价值之间 .2以对汶川地震的采访报道为例 .2什么是人伦道德 .8网上讨论 .8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重要 .10凯文卡特与饥饿的苏丹 .11凯文卡特与饥饿的苏丹 .11照片回顾 .12徘徊在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之间 .13华中师大:寰宇辩才赛:虽败犹荣 失败中总结经验 .19北二外、北京中医药 .19群英辩论会武大队捧冠 将赴新加坡 .20第十四届暨南园辩论赛初赛第五场 .22网络讨论 .24分享第十七届网络辩论赛 .25资料分享 .35浅析当前新闻价值取向中的误区 .37评记者抓拍:传达新闻与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 .39抓拍骑车人摔跤摄影记者与专家新浪聊天 .

2、41求求你,表扬我 .45视频比赛参考 .45新闻百科名片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 1943 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 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王中教授引入 传播学概念,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另外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 。 2 在新闻价值与人本价值之间以对汶川地震的采访报道为例摘要:本文以汶川地震的部分采访报道为例,试图从理论层面上对新闻价值与人本价值冲突时应如何抉择做出分析。文章在援引相关案例之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在两者发生

3、冲突的时候,新闻价值应让位于人本价值。同时,本文对现实中违反这一原则的现实因素作了简要分析。关键词:新闻价值 人本价值 灾难报道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众多新闻记者迅速奔赴灾区报道,与以往灾难性报道的迟滞甚至隐瞒不同,在这次灾难中,记者不顾危险奔波于救灾一线,他们用照相机、摄像机、文字等源源不断地记录着、传送着灾区的灾情及时报道救援进展情况,创造了近年来最好的传播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设计改进和媒体责任凸显的一次集中展现。2007 年 4 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今年 5 月 1 日开始实施,“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

4、与的”信息必须主动公开。随着该法的实施,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成为新的信息发布准则。于是,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记者可以纷纷迅速奔赴灾区,奔波于救灾一线,“表现了顽强的职业精神,创造了近年来最好的传播效果。”1如凤凰卫视记者胡玲,她在采访时从不打扰正在忙碌救援的工作者。如果救援人缘正在紧急的工作中,她就主动放弃采访机会,尽量寻找恰当的空间和角度,拍摄下最最真实的现场救援情况。只有在当一些救护人员并不忙碌之时,她才会约请他们对伤员的情况做介绍,进行简短但却有力的采访。记者不但报道了有价值的新闻,同时对采访对象也给予了应有的尊重,新闻价值与人本价值实现了很好的融合。但是,任何制度设计都不

5、是完美的,信息公开制度的施行及在此背景下媒体在第一时间的跟进,固然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不可忽视的是,从媒体记者对于当事人的采访和报道中,我们仍不难发现媒体“蹂躏人民的疾苦,对人民的遭遇冷漠无情”2的现象依然存在着。一在 5 月 14 日晚,救援人员在北川发现两名幸存者时,央视采访组到达现场拍摄。救援人员挡住了机位,央视记者张泉灵说,“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大家都说救人要紧,记者说,“只要五分钟就好。”幸存者上方有一块板,随时都可能会垮塌,在救援人员准备把板挪开时,记者说,“不用,就保持那样别 3 动。”幸存者痛苦的呻吟着,救援人员要他保持体力,不要讲话。这时,记者在镜前播报说,“这里还

6、能听到老大爷的呻吟声,(话筒向下伸)老大爷,老大爷我们来听听老大爷的声音医生,你让大爷说句话”,并朝幸存者喊话,“大爷,能听见吗?大爷,说说话”。最后,这位大爷在救援队员快被挖出的时候死去了。5 月 17 日晚,当俄罗斯救援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时,记者摄像机的强光灯对准了幸存者的眼睛,一名救援队员对着镜头怒吼了一声,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幸存者失明。在废墟里抢救出来的幸存者由于在黑暗中的时间过长,不能受到光线的刺激,记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救灾常识此时地震已经过去了 5 天,在这几天中,记者不可能对此常识如此陌生。当俄罗斯队员把门关上之后,记者又冲了进去。对这种情况,有医护人员不满地说:“你们记者就不能

7、照顾点吗?你们要抢新闻,可我们抢的是生命呀!”5 月 20 日,日本第一支紧急援助队到达成都。在 21 日早第二次与中国记者接触时,中国某电视台记者希望日本医疗队员摆几个姿势拍几张合影,遭到日本队员的拒绝。其中一名队员毫不客气的回应中国记者说,“我们看起来很像是一个演唱组合吗?”日本紧急救援队带来了 X 线、血液检测、透析、紧急手术装备等等全套的移动设备,可以保证在一小时之内组合成三个野战病院,但他们迟迟不能展开营救工作中。以至于他们不无抱怨地说,“我不知道这些中国人是不是都忙昏了头脑,我只知道 20 几个小时我们除了谈话照相还可以干很多别的事情!” 日本紧急援助队没有营救出任何生还者,回国后

8、面对日本媒体他们委屈地说,在展开营救工作时,那些记者们把我们围得团团转,到后来想挖具尸体出来都不是那么容易了。除了对生命的漠视外,媒体对采访对象还有着可惊人的冷漠。如案例所示:5 月 17 日凌晨三点多钟,在彭州市天彭中学,一位女民警蒋敏失去了父母和女儿(后来得知,她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 10 位亲人),在救灾一线已经几乎连续奋战了 5 天时间,期间很少休息。央视记者在“我们听说你家里也有亲人在这次灾害中遇难了”(记者语)的情况下问道:“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能够坚持着战斗在第一线呢”?蒋敏的神情已经非常恍惚,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她身体摇晃了一下。央视记者的目的无非是要采访对象说出一些感动他人的话,以发扬和阐释传统意义上的“大公无私”或“舍己救人”的精神。为此,记者甚至对着这位刚刚失去亲人的采访对象问:“有时候看到就出来的老人和小孩,会不会想到自己的亲人?”当一个人面对太大的打击时,只有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才能暂忘记伤痛,但是记者此时此刻为了“挖”出煽情的新闻,完全置采访对象的感受于不顾。女民警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