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气凝神谋发展十年铸就科技剑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1096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4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气凝神谋发展十年铸就科技剑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聚气凝神谋发展十年铸就科技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气凝神谋发展十年铸就科技剑(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气凝神谋发展 十年铸就科技剑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纪实学生记者刘仁2010年6月25日第版2责编: 司莉学生编辑: 蒲思伊科 教 前 沿构建产学研发展体系 服务社会我校一重点实验室获 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 本报讯 ( 张宝述 ) 近日, 从教育部文 件 (教技函 2010 52号) 获悉, 我校申请的 “制造过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被教育部批 准为2010年度立项建设的省部共建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 学校将按照教育部文件和 高等学校 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的要求, 加强该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建设, 努力探索 管理模式和创新运行机制, 为实验室创造 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该实验室将 在 “过程

2、状态监测与系统” 、“先进测试方法 与技术” 、“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 等研究方 向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为国家、 四川省和绵 阳科技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 建设服务, 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科技创 新、 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的基地。我校荣获四川省高校产业协会 2009年度高校产业工作一等奖 本报讯 ( 赖举 ) 近日, 由四川省高校 产业协会组织的四川省各高校2009年度 产业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尘埃落定, 我校荣 获一等奖。此次评比共评出一等奖7名、 二等奖7名、 三等奖6名。 本次评比根据 四川省高校产业协会 关于全省高校产业工作年度考核评奖通 知 (川高产协20101号) 要求, 由教育

3、部 直属高校和四川省属高校进行交叉评审, 对四川省各高校2009年度校办产业工作 从产业规范化建设和运营、 持续健康发展 以及产业日常管理工作等三大项目12个 指标进行了综合考核评比。材料学院获得 美国能源基金会国际项目资助 本报讯 ( 刘丽莉 ) 5月27日,“西南 科技大学工业节能减排中心建立及能力 建设” 项目获得资助美国旧金山市能源 基金会, 项目执行期为一年, 资助额度为 10万美元。该项目的启动将为我校在国 际领域开展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奠定 坚实的基础, 也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际 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本报讯 ( 赵丽 ) 6月6日

4、至7日, 我校 与昆明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等联合承 办的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课程教学研 讨会在学校办公楼附三会议室举行。 会议由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陈 海焱主持, 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校的专家 和教授参加研讨会并作报告。副校长董 发勤教授出席研讨会, 并作了题为固体废 物处理与资源化的建设合作与思考的报 告, 就我校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省部共 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项目、 科研成 果以及实验室的开放和国际会议的承办 等事项与参会专家展开交流讨论。 昆明理工大学宁平教授和四川大学蒋 文举教授分别介绍了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 置 这门课程的教材和习题的编写情况以 及理论教学、 课程设计、 课程

5、实验、 课程实习 等方面的教研概况。出席会议的专家教授 就各自高校在环境工程方面的教学特点进 行阐述交流, 同时针对当今社会的形势对 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重点研究讨 论了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课程的教材与 习题集的编写、 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 思路和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我校环资学 院张清东副教授在会上做了固体废物处理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的报告。 会议达成共识, 要依托高校的强势学 科、 依托地方优势资源等加强科研教学团 队的合作。会议期间, 与会专家还参观了 我校的分析测试中心和固体废物处理与 资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十年回眸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十年回

6、眸2010年1月11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 会上, 西南科技大学参与的 柴达木铅锌多金 属资源高效利用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集成与 应用 、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 选育与应用 研究成果双双获得2009年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实现 “西南科技大学” 组建 成立以来国家科技奖 “零” 的突破, 标志着西 南科技大学科技工作翻开崭新的一页。依托办学优势依托办学优势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科研水平我校充分利用联合办学的优势和丰富的 科研资源, 在科研领域加大与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 长虹集团等董事单位、 大型科研院所 联合申报项目、 攻关力度, 促进自身科研水平 不断提升。学校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

7、究院 环境中心联合向科技部申报了 “水处理与污 染控制技术研究及其基地示范” 中心; 与中国 工程物理研究院、 四川九洲集团公司申报了 “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平台与基地示范建设” , 合作研制开发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双向传输数 字信息系统、 设备及建立远程教育、 咨询服务 体系; 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 研发了有机电系统的动特性实验、 系统的动 仿真、 设备故障诊断、 汽车平顺性模拟及碰撞 过程模拟、 高层建筑、 桥梁抗风、 抗振实验与 模拟、 桩基动测等项目。 凝聚外部力量的同时, 学校还注重内功 的修炼。材料学院不断改善教师专业技术结 构, 加强各级别、 各类人才的项目申报工作, 引导和

8、帮助基础好、 能力强的教师组建学术 团队或课题组, 努力增加具有学科交叉、 前景 较好、 特色鲜明、 能促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 的学科团队。计算机学院要求青年教师在攻 读学位中以完成科研项目为主要手段, 提高 其科研能力并建设教学、 科研、 指导学生一体 化团队。环资学院要求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自 然基金, 鼓励教师到工程一线实践, 提高科研 素养。学校不断加大学术交流的力度。十年 来, 学校承办了 “第十一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 术会议暨工程安全与防护专题研讨会” 、“偏 微分方程及其计算方法国际学术会议” 等十 余场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 邀请国 内外知名专家、 学者164人来校作学术报告与

9、 交流, 为师生共作学术报告207场 (次) ; 我校 在2009年四川省高校产业工作综合考核中获 一等奖。 外聚气, 内凝神, 在前沿思想的碰撞下, 在科技智慧的交融中, 学校的科研水平得到 大幅提升。加强平台建设加强平台建设促进成果转化促进成果转化2006 年, 学校研发的 B 优 827、 红优 2009、 B优0301在汉源进行水稻高产示范, 均 突破了四川省的最高产量纪录。 产业化的实现依赖于良好的科研平台。 十年来, 学校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 成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核废物与环境安 全” ,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固体废物 处理与资源化”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

10、研 究基地 “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 室和工程中心; 国防资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 进展, 获得保密资格并先后通过 “质量管理体 系现场审查认证” 和 “国防科研生产许可证认 证” , 实现军工科研 “三证” 齐备。 学校充分利用科研平台以及孵化出的科 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5.12” 汶川 大地震后, 学校完成灾后重建项目征集和遴 选等工作, 撰写对口援建报告等, 为学校及灾 区恢复重建添砖加瓦; 2009年8月, 我校机器 人临危受命, 6天6夜 “摆平” 河南省杞县利民 辐照厂卡源故障, 开全国首例; 近三年来学校 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已在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 区得到了推广,

11、 面积达600万亩、 直接增产2.4 亿公斤, 为农民增收近3亿元人民币; 学校先 后研发并实际投入企业中使用产生经济效益的IT技术约40余项, 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效 益超过5000万元; 科研成果 高配合力优质新 质源不育系803A的创制及应用 在多省市推 广应用, 产生经济效益77324万元。探索成功经验探索成功经验提升科技实力提升科技实力细数十年科技成果, 西南科大奋勇前 进。十年来, 学校获鉴定科研成果47项, 申请 专利90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获省 部级科技成果奖36项; 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 划4项, 国家863计划1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36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2、6项, 国防军工项 目14项; 学校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542篇, 在 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45篇。 随着科技实力的提高, 学校的科研项目、 科研经费也不断增加。2000年至2009年, 学 校单年最高科研项目立项464项, 单年获最高 科研经费6168.4万元, 单年最高国家级项目 立项24项。共申报各类项目6876项, 立项 1757项, 其中, 国家级项目立项116项 ( 包含子 课题 ) , 省部级项目立项223项, 地市级项目立 项541项, 横向项目立项877项; 十年来, 学校 科研项目的总经费达16943.35万元, 其中, 国 家级项目经费5702万元, 省部级项目经费 1

13、226.6万元, 地市级项目经费936.9万元。 科技的基石已经奠定, 前行道路依旧漫 长。而今, 学校正着力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培育基地 “非金属复合与功能材料四川省重 点实验室” , 争取 “四川省测控技术与智能系 统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 程结构和材料动力特性、 核辐射生物效应及 应用实验室” 立项建设, 做好申报环保部 “特 殊环境条件下机器人制造技术工程中心”(暂 定名 ) 的准备工作。 科技广场 “科技之光” 傲立, 西南科大人 正孜孜以求, 叩击着科技之门, 乘着科技的翅 膀展翅翱翔。十年来, 与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紧密相 联的西南科技大学, 始终坚持促进区域经济

14、 社会发展, 不断致力科技创新、 促进成果转 化, 以多种方式服务社会, 回馈社会。不断完善不断完善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模式模式在学校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 开放共 建, 形成了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的 鲜明特色, 得到了中央部委、 省市等有关领导 高度评价和赞扬。李岚清同志在 李岚清教 育访谈录 中说:“通过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 院、 长虹集团等大型科研院所、 大型企业的联 合办学, 西南科技大学开始走出了一条有自 己特色的办学路子。 ”“十一五” 期间, 学校与 35家科研院所、 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战略 合作框架、 共建实验室、 产学研合作、

15、创新创 业基金等科技合作协议, 其中校企合作20家。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领域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领域十年来, 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 实施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的调整, 稳步 发展本科生教育,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本 科专业设置由原来的19个拓宽为65个, 学科 领域涉及工学、 理学、 农学、 经济学、 法学、 文 学、 管理学、 教育学等8个学科。区域经济的 快速发展必然对区域社会的劳动力与人才结 构以及科技发展水平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学校依托联合办学董事单位的学科优势, 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结构, 聘请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 (博士生导师) 和中国空 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生部

16、顾问 (博士 生导师) 为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聘请董 事单位部分研究员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 与董事单位共同申报硕士、 博士点, 共同培养 研究生。目前学校与董事单位合办硕士点11 个, 在4个学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招 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 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 工程、 信息控制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 械工程、 生物学和土木工程等优势学科群, 基 本适应了区域经济建设与西部国防科技工业 发展的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学校在科技产业建设中坚持走 “依托优 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 规范管理、 开拓创新、 服务社会” 路子, 始终坚持 “以学科发展指导 产业发展, 以产业发展促进学科建设, 以学科 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的指导思想, 着力建立 “若干主业方向明显、 有学科为依托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科技 经营性公司” 的产业格局。以传统优势学科 材料科学为依托, 发展材料产业; 依托环境 科学技术、 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的优势, 整合 原有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