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水政执法之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81052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水政执法之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水政执法之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水政执法之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水政执法之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议水政执法之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水政执法之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水政执法之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水政执法之难水行政执法是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水法的规定,在社会水事管理活动中对水行政管理相对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其权利义务的行使或履行情况进行直接监督检查的具体行为(摘自水政监察实务一文) 。是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首长负责,由相应的水利执法队伍具体实施的。水政执法工作的目标,主要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水事法律。水政监察队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查处水事案件、调处水事纠纷,维护正常水事秩序,实施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的重要力量。一、磐安县水政执法的现状磐安县水行政执法队伍(水政监察大队)组建于 1997 年 6月,现有水政监察专职人员 6 人,监察大队性质均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河道、渔政

2、管理所专职管理人员共 5 人,其性质为全额的事业单位,现为二块牌子一套班子,财务各自独立。这支队伍的建立,对于宣传贯彻水法律法规,依法统一管理水资源,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协助各级政府解决水事纠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维护全县正常的水事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由于体制观念、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磐安县水政执法工作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执法的要求,与群众对执法工作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二、磐安县水政执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依法护水观念淡薄。(一)依法护水观念淡薄。主要是水行政执法还没有引起社会公众特别是政府机关领导的足够重视,大多偏重关心政绩有关的水利工程建设,较少关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

3、水事法律的各项规定。有一种习惯思维就是水利部门的职责就是搞好水利建设、防汛工作的,注重向上争取资金搞建设,而忽略依法管好、用好水利工程,保护水资源,履行水法律赋予的职责。比如交通道路建设占用水库水域问题,造成损失相当严重,但由于观念错位,始终得不到妥善处理。2003 年上马建设的东仙线二期工程,占用马蹄坑水域面积 2700m2,减少库容8800m3;2004 年开工的磐新公路建设占用五丈岩水库水域面积4500m2,减少库容 2.25 万 m3;深泽乡源头村康庄大道建设施工弃渣于源头水库库尾 10 万方左右。这些占用水域建设都是在没有依法报经水利主管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填埋和占用了原建水域工程(且

4、这三个水库都是磐安县的重点水库) 。水行政主管部门虽曾多次与有关单位协商,并向人大及县政府作过多次汇报,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得不到妥善解决。(二)系统内部执法力度低下。(二)系统内部执法力度低下。主要体现在执法任务多与执法人员少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磐安县水政大队承担着水政、水保、河道、采砂、渔政、水资源费等多项执法任务,内容多、范围广、责任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配备的专职执法人员明显不足。(三)执法经费和设备不能满足执法需要。(三)执法经费和设备不能满足执法需要。执法机构(水政监察大队)是自收自支性质,一方面导致正常的办公经费也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容易产生重收费、轻执法,重创收、轻服务现象的

5、发生。(四)执法要求与现行管理还有较大差距。(四)执法要求与现行管理还有较大差距。在水政执法中还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比如用水户的商品意识还没有形成,水资源费征收难度加大,供用水设施有待完善改造,难以满足用水户需要,由此而产生水事纠纷必然增多;几十年的供用水模式难以一下子改变,供用水双方的“默契”还需要一段时间培养;随意向河道倾倒渣土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违法占用水域、侵占河道,问题较突出和严重;在渔政执法上,由于案件具有分散性、隐蔽性的特点,且渔政执法人员仅有 4 人,要管理全县 96 条河道,电毒炸鱼等违法行为无法得到控制。(五)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五)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水政执法人员的

6、整体素质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有待“充电”提高。特别是统一着装取消后,势必会给执法工作带来新的难度与考验,必须通过提高执法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来推动执法工作顺利开展。三、几点建议和对策鉴于磐安县水政执法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做好水行政执法工作应着手在以下五个到位上改进工作。1 1、引人入胜,宣传到位。、引人入胜,宣传到位。过去我们在水法宣传方面,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制约,往往力度不够。一般只限于“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形式上无非是利用电视讲话、磐安报刊登、宣传标语、制订为数有限的展板和宣传纸杯等之类,谈不上广泛、深入、持久。今后要加强对水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广泛性。强调“

7、四有” ,即乡乡(镇)村村有永久性标语,家家户户有传单(通俗易懂的标语口号) ,乡镇、街道、村有宣传栏,由乡镇水管员负责提供和编写下发并组织实施,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坚持典型性。水政执法人员可将本辖区内较为突出、典型的违章、违法的水事案件,利用宣传栏、宣传车、新闻媒体为阵地,有针对性地配合水法宣传进行教育,并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进行播放,让广大干群知道什么是违法、违章行为。三是坚持持久性。水法水规宣传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生事物,不能只凭一时热情,或只限于宣传周,既要常抓不懈,还需常讲不烦;既要形式多样,又要内容脱俗,引人入胜。2 2、以法治水,规范到位。、以法治水,规范到

8、位。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 。水行政执法队伍是站在水行政管理的第一线,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专职执法人员其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水行政执法的效果,关系政府的形象,更是能保障水利工作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特别是取消统一着装的今天,就具体实施水政监察的工作人员来讲,无论是从执法态度、执法水平、办案程序以及文本制作、档案管理等方面尤为重要。从以往办理水事案件的情况看,一般都存在着“重结果,轻程序”的办案作风,导致水政执法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执法综合水平,确保依法行政,一要加强培训,强化队伍综合素质;二要规范程序,确保“三公(公平、公正、公开)

9、 ” 。水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办案程序,从受理、立案、调查取证、审批到结案处理以及执法文书、登记统计表册薄的制作归档等各个环节,都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序进行。三要情理服人,以法治水。制服没有了,但执法证件还在,水政执法的责任更重,执法人员在这种状态下,应加强自身修养,多动脑勤于思考;多动脚勤于巡查;多动嘴勤于宣传。工作方法上可采取“排查法” ,即根据以往情况分析,哪些堤段离乡村近,易出现采砂取土、弃渣设障等违章违法行为;哪些堤段易违章建房;哪些堤段供水设施不完善,易出现抢水、排污水现象等等。同时加强巡查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水法律法规的宣传,这样既可防患于未然,又可减少执法阻力,并能较有效地维

10、护正常的水事秩序。3 3、充实基层,网络到位。、充实基层,网络到位。磐安县现有大小溪流 96 条,山塘水库 698 座,水电站及取水企业 60 多家,水政执法工作范围之广,任务之重,难度之高,出现矛盾之多是不言而喻的。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仅凭现有的水政执法监察人员去履行神圣职责,坚持依法行政是困难的。要想维持正常的水事秩序,解决战线长、范围广、矛盾多的问题,必须组建一个完整的执法网络,落实编制外协管员。根据磐安县地形河流分布情况,有具体包片挂点的专职水政执法人员外,可按水系分片或按区域划分管理段,以区域或水系范围而成立水政执法站,确定一名或多名基层骨干成为当地的水政执法协管员,其职责为宣传水法

11、律、法规之宣传员、水事矛盾的调解员、上传下达的通讯员、巡查查险的观察员、水政执法的协管员。使全县水政执法工作既有一支强有力的纵向的本系统专业队伍,又有一支庞大而熟悉情况的横向的“地方武装” 。纵横执法,网络形成,便于执法人员快、准、狠的打击水事违章、违法行为。4 4、理顺关系,政策到位。、理顺关系,政策到位。最首要的是解决体制问题,把现在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单位,或并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科室,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安身的投入工作。比如陕西省 2004 年实施了水政综合执法改革,全省 25 个县级水政执法部门,目前已有 20 个县级水行政执法队伍实现公务员管理、参照公务员管理或列入全额

12、拨款事业单位,编制最多县市执法人员有 18 人,最少的也 5 人。彻底解决全省各级水政监察队伍的机构、编制、经费、职能等问题。磐安县能否得借鉴他山之石,不断创造条件,以解决根本体制问题。5 5、强化监督,管理到位。、强化监督,管理到位。为了确保水政执法队伍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是关键。首先要着眼内部监督抓自我管理,对每位干部都要层层签订合同,明确各自责任、义务、奖惩措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制订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制;制定并执行好能上能下,选贤任能的选拔制;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淘汰制;严格执法人员的考评制。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订立举报有奖制度,聘请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政协代表或离退休干部作为水政执法监察的监督员,水政执法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将他们集中起来,认真听取采纳意见和建议,使水政执法工作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起到为水利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