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的清明上河图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0958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6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台的清明上河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烟台的清明上河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的清明上河图(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烟烟台台的的清清明明上上河河图图烟烟台台的的清清明明上上河河图图李树超塔顶北麓连着一座远近闻名的 山峰, 人称围儿山, 海拔430米, 其中 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据资料记载: 顺治五年, 不满清 政府统治, 抗清领导人于七曾来到福 山张格庄, 他发现这座山峰又高又 陡, 是军事防御的要地。 那时, 清兵被当地称作长毛子, 和地方土匪相勾结, 残害百姓, 十分 猖獗。 为了庇护一方黎民百姓生命安 危。 于七授赐 “黑石社” (旧时地方民 团组织)魁首王东兴, 在此山峰构筑 防御围墙。 依当年清兵征剿起义军之 势, 令务必抓住时机, 速战速决。 王东兴知晓于七爱民心切, 当即 组织带领临近

2、十几个村庄, 数百劳力 登上此山, 就此取材, 不分昼夜, 经过 短时间内的大干苦干, 搬石三万多立 方, 垒起高一丈方圆两华里的坚固围 墙, 容纳万民。 后人称为 “爱民围儿 山” 。 围儿山内松林密布, 围儿山外悬 崖陡壁。 现如今已被修起盘山路, 游 人随意登山观光。 举目远眺, 开发区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星罗棋布的村 庄, 门楼水库生态美景尽收眼底。 围儿山从修起围墙虽未发生任 何动乱事件, 但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 打, 已刻满历史的沧桑。 还好, 至今围 墙无恙, 记述着一段古人爱民的惊人 壮举。围儿山车汝福烟台地理“行走烟台” 是本报针对烟 台 (含各县市区) 本土文化、 风土

3、人情推出的专版报道。 如果你生 活在烟台, 对烟台的历史文化有 独到见解, 或者与烟台的某些人 或事儿结下不解之缘, 都欢迎提 供新闻线索或投稿, 来稿请注明 作者姓名、 地址、 联系电话, 稿件 一经采用, 稿费从优。 新闻热线: 18653588630 投 稿 邮 箱 : q l w b m x s 投稿地址: 烟台市芝罘区环 山路3号润利大厦1605室毛旭 松收邮编: 264003头几天有亲戚自东北来, 知道家 乡人最得意水果, 烟台又是著名水果 之乡, 事先就跑市场选购鲜果。 可是 樱桃过季了, 杏也少, 只有水蜜桃正 当其时, 便买了几样。 待到亲戚上门, 敢情人家不稀罕桃子, 说

4、是早有贩运 到东北的, 只想吃奇特的水果。 我苦 笑: 还不到时候, 有好些水果尚未到 成熟期。 送走有几分遗憾的亲戚, 再到市 场, 我的眼睛又盯上桃子。 曾居烟台 的作家冰心钟爱金沟寨茄梨, 咱不敢 比, 人家多讲究! 我草根不忌土气, 就 爱逮个杏儿啃个桃儿啥的, 尤其是地 产水蜜桃。 给亲戚买桃重点放在好看 上了, 非桃色姣好者勿选。 这回给自 己买桃逮, 不大看模样现吃。 生的不 要, 就捡熟透的。 又软又甜真好, 入口 即化满嘴桃汁。 为吃鲜桃, 我宁愿属 猴! 反正家住得不远, 挤了碰了的桃 儿我也不嫌, 熟透就行。 卖桃大叔目 光里有几分感激, 望着我也望着那些 甜蜜的桃。 买

5、桃能体会出一点不同。 真正成 熟的果子, 外观可能有失靓丽光鲜, 内在的优秀品质却只有明眼人知晓。买桃随笔扈刚闲情逸致烟台的清明上河图, 离开我 们的视野并不遥远, 也就是25- 30年的光景儿。 在上世纪七十年 代以前, 东至东河岸边、 中有西 河(今西南河)、 西至大海阳河 畔, 条条河上小桥座座、 沿河垂 柳成荫, 沿河沿街店铺林立, 市 民坐在家里就可以赏识河景和 品尝垂柳依依的意蕴, 几乎户户 都种有无花果。 当时最繁华最热 闹的商业街主要集中在今天的 华茂小区一带, 并以此为中心向 四面八方扩展。 1861年烟台门户开放, 烟台 山下建起了开放管理机构东海 关, 国外和南方商人云集

6、如此, 尤以广东人居多, 所以你现在还 可以看到那一条 “广东街” ; 广东 街西部就是芝罘湾码头儿, 旁边 的阜民街就是渔民集中居住的 地方, 那里也就成了海产品集市 了。 穿过北马路就是今天的华茂 小区, 那里就是当时集商业、 文 化、 艺术、 政治于一体的市中心! 每天清晨, 东河、 西河两 岸的人们穿过道道小桥, 交汇 于此, 或闲逛、 或采购, 忙得不 亦乐乎。 那里有远近闻名的面 市街、 菜市街、 鱼市街, 还有地 瓜市街、 以瑞蚨祥为代表的绸 缎庄一条街, 以生生堂为领头 雁的中草药一条街等等, 而钟 表、 金融、 邮政、 古玩、 洋货则 主要集中在朝阳街一带, 道署 街是官衙所

7、在地, 周围则到处 是店铺、 到处是人群; 经过几 百年的繁衍生息和现代资本主 义萌芽的催生、 培育, 当时的市 场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 繁荣程 度也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 也 许是买卖过于兴旺吧, 可以起的 街名都起得差不多了, 这怎么 办? 又开了一条街, 就叫 “兴隆 街” 吧! 还不够用, 以后又出现了 二道兴隆街和三道兴隆街, 向南 穿过南大街一直到今天的建昌 南街一带就是当时规模很大的 草市市场, 后改为煤炭市场; 这 些商业街经营范围之广泛、 品种 之丰富, 不是用琳琅满目可以形 容的, 每天那个交易量、 尤其是 节假日、 大集日, 真是人山人海、 来来往往, 但却也井然有序。

8、只 是今天的我们, 不知道那个时候 的 “城管” 在哪里? 向东一点儿的丹桂街一带 就是当时规模很大的文化娱乐 街区, 丹桂戏院是京剧票友的最 爱, 街头的杂耍艺人被看热闹的 人们围得水泄不通、 卖唱的艺人 婉转的歌喉不断迎来人们的声 声喝彩。 小吃摊位更是比比皆 是, 烟台馄饨、 烟台片汤、 杠子 头、 海鲜馅饼、 烟台焖子, 那是应 有尽有、 举不胜举。 往南看去就 是宏伟的福建会馆, 那里供奉的 是妈祖娘娘, 往西依稀就是美女 云集的红灯区。 当时踯躅烟台街 头的人们, 是否真的感受到了这 座小城也许早已开始了从北方小渔村到城镇和城市的嬗变了 吧? 放慢脚步, 往北一些就是远 近闻名的

9、“大庙” , 当时的大庙规 模不小, 有多座殿堂和院落组 成, 现在留下的大庙戏台只是冰 山一角罢了。 跨过横亘在西南河上的石 桥, 就是今天的南洪街了, 那里 同样是人头攒动、 人来人往, 当 时那一带集中着手工业加工作 坊。 例如北马路一带的小商业街 (今小新街)和铁器加工为主的 铁炉巷(今纯仁巷); 往南往西一 点儿还有一条剪子胡同儿; 东到 海港路、 西至阳春巷还有豆腐一 条街(今多福巷, 已拆)和纩丝房 街(今锦华街); 南洪街往北过了 北马路就是繁忙的烟台码头, 漂 洋过海的客人就在这里踏上烟 台的土地。 尤其值得一书的是今振华 商厦附近的染坊街(以后改名叫 宴芳街, 也许那个时候

10、这街上的 美女太多了吧), 面积并不太大 的地域, 纵横就有三道染坊街, 大小洗染加工店铺七八十家, 真 是店铺云集、 户户比肩, 其激烈 竞争的程度可想而知了。 家家都 在承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活儿 源, 遇到大晴天, 一时间晾晒于 街头巷尾的布料织物, 那是五彩 缤纷、 蔚为壮观, 不愧为当时烟 台街上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这里 就是烟台织布和印染工业的发 祥地。 走出染坊街往西走去, 就来 到了大海阳河边, 河上有一座拱 形石桥, 名字是罗锅桥; 想是因 为石质拱圈结构最为牢固安全 吧, 所以把桥建成这个样子, 倒 也真的闻名遐迩了! 再往西走去 几百米, 那里的通伸河畔有古老 的 “烟台马

11、车店” , 来自青岛、 海 阳、 莱阳方向的商贾会在这里安 顿歇息或小憩, 周围遍布着大小 旅店。 徘徊芝罘大街小巷, 历史已 经远去, 只有斑斑点点的遗迹, 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珍贵的 文化传承。 真实地再现这幅清明 上河图的意义在于, 不是要怎样 怀旧和评价历史, 而是应当要向 过去学习什么? 可以发现, 很早 以前, 芝罘的建设和规划是细致 和详尽的, 充分体现了民生为优 的思想。 有些遗憾的是, 现在是 现代化了, 小房子老房子陆续拆 掉, 建起了高楼, 但是不少街巷 的旧貌和走向纹丝没动, 这不符 合合理调整、 理顺路网、 科学有 序的建设思想, 仅仅是拆房再建 房, 但不跟着时代的

12、脚步走、 做 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这可不是 什么高明的规划。 芝罘清明上河图就是一部 活的历史, 每一条河、 每一条街 都有属于烟台的辉煌的过去、 都 有一段儿动人的故事, 这故事、 这传奇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褪 色。三大件是指在某个时期 家庭所拥有最值钱的三大物 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 发展, 三大件的名目也在不断 更迭着。 如果我们把这些三大 件依次从前到后排列出来, 就 会看出社会的巨大变迁与进 步。 从我记事起, 上世纪六十 年代的三大件是大立柜、 板柜、 木箱, 一色的木制品。 那时生活 极其贫乏, 加上没电, 自然也就 谈不上家用电器了, 由此, 大立 柜、 板柜、 木箱在家

13、庭中的地位 就显现出来。 平时除了存放家 人的衣服外, 放在家里也是一 种摆设, 看上去美观得体。 因当 时贫富差别不大, 且多数找木 匠制作, 一般家庭都能拥有。 七十年代的三大件是自行 车、 缝纫机、 手表。 那时自行车 比较普遍, 是人们外出开会、 赶 集、 串亲戚的主要交通工具, 也 是家庭不可缺少的物品。 缝纫 机是大姑娘定婚向男方必要的 东西, 以备婚后为大人孩子们 缝补衣服用。 手表则是青年人 的专制。 大部分条件好的家庭 子女都能戴上手表, 尽管实用 性不大, 站在人前还是挺有面 子的。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三 大件是彩电、 冰箱、 洗衣机, 完 全走上了家庭电器化的路子。那时

14、青年人结婚三大件必备, 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到市场 上买些东西回来放进冰箱里, 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拿, 来人 来客也不必东跑西奔, 方便得 很。 对穿脏的衣服, 铺脏的褥单 什么的, 往洗衣机里一扔, 该干 啥干啥, 一会的工夫就会洗净 甩干, 省事得多。 吃罢饭往电视 机前一坐, 天南海北的事都知 道, 想换换口味听听戏曲, 看看 电视剧, 按着摇控搜遍全国, 那 真是神仙般的生活。 新世纪的三大件是手机、 电脑、 轿车。 如今是信息化时 代, 人人持有手机, 不管走到哪 里, 只要不脱离地球, 一拨手机 便可找到, 给生活带来了无比 的方便。 现在电脑也很普及, 大 部分家庭都能拥有,

15、在上面查 个资料, 搜个信息, 做个生意, 包括聊天、 游戏等便捷好玩。 如 今轿车也走进了普通家庭, 条 件好的买辆高档车, 条件差的 买辆三五万的车。 量力而行, 只 重视拥有, 不在乎贵贱, 平时上 下班开着, 气派, 刮风下雨也不 怕。 礼拜天、 节假日拉着家人外 出旅游, 别有一番风味。 不知再 过十年二十年又能冒出什么三 大件来, 可能是飞机、 轮船、 洋 房、 机器人, 也许是更科技实用 的东西,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到 那时定会给出答案。老于先生先星说到那段岁月, 我要讲到 一个平平常常的人, 他是当年 烟台新世界商场文具部一名老 职工。 这位老职工, 在岗位上20 多年中,

16、熟悉他的顾客称他为 “老于先生” 、“老于同志” 。 那时政治运动变着花样轮 番进行, 政治运动的触角深入 所有角落, 必然涉及所有的人。 可谓风云变幻, 祸福难预。 但不 管东南西北风, 我自岿然不动, 老于总是兢兢业业、 默默无闻、 任劳任怨工作在自己的岗位 上。 上班总要提前半小时, 下班 总要拖后半小时。 提前打扫卫 生做好上班准备, 下班收拾柜 台整理好货架, 竟是他习惯的 份内事。 商场各个柜台每月都 规定了营业额, 多是只升不降, 老于负责的柜台业务, 每每都 是超额完成计划。 其中的秘诀 即是, 全心全意地扑在工作上。 据当时他的伙友讲: 老于是个 闲不住的热心肠。 据一位顾客 回忆说, 自己的一支铱金笔尖 的钢笔不慎掉在地上, 笔尖破 损, 只好到新世界商场文具部 买支新的钢笔了。 向老于讲明 是否有相同的铱金笔再买一 支, 他竟然在他收藏的破损文 具零件盒里找出一个与原来的 铱金笔型号一模一样的笔尖。换了上去, 铱金笔完好复原了。 这位顾客要付款, 老于笑着说, 不用交钱, 这是废物利用。 老于就是这样一个有心 人, 悉心想着工作, 细心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