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0428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法学 P e k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L a wJ o u r n a lV o l .2 7,N o .5(2 0 1 5)p p .1 2 1 5-1 2 3 2论信托的性质 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朱 圆*摘 要 了解信托的本质, 洞悉其与合同和公司的区别, 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信托法的属性, 是我国信托立法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自信托制度设立以来, 信托的性质一直是西方学界论争的焦点, 代表性观点有物权论、 契约论和商事组织论,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信托的多维性质。由于信托财产的双重所有制在我国并无生存的法律环境,物权论不能用于界定我国信托法的

2、本质属性, 而商事组织论和契约论则可以为我国信托法所吸收或借鉴。考虑到在我国信托实践中民事信托与商业信托呈现融合趋势, 我国信托法应当赋予整个信托制度以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商事组织地位, 并基于信托的基本性质将信托法设定为授权法。关 键 词 信托 信托法 合同 物权 商事组织尽管信托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学界和实务界对于信托制度的实质内涵及其性质却不甚了解。在实务中, 信托被广泛用作资金运营的通道,1此类信托的运作脱离了信托制度的本质。另一方面, 对信托的性质定位决定了信托法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规则设计, 因而5121*1福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本文系中国法学会2 0 1 3年度一般课题 信

3、托法修改与完善研究 ( 编号:C L S(2 0 1 3)C 5 5) 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在写作过程中, 曾经与美国 统一信托法 的报告人D a v i dE n g l i s h教授和 统一成文信托实体法 的报告人R o b e r tS i t k o f f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发, 谨此向两位教授致谢!银监会2 0 1 4年6月颁布的 关于调整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 ( 下称 通知 ) 将信托公司开展的信托业务区分为事务管理类( 即通道业务) 和非事务管理类。该 通知 第2条规定, 事务管理类信托, 是指委托人自主决定信托设立、 信托财产运用对象、 信托财产

4、管理运用处分等事宜, 自行负责前期尽职调查及存续期间信托财产管理, 自愿承担信托投资风险, 受托人仅负责账户管理、 清算分配及提供或出具必要文件以配合委托人管理信托财产等事务, 不承担积极主动管理职责的信托业务。北大法律信息网w w w .ch i n a l a w i n f o .co m / 北大法宝w w w .p k u l a w .cn /是我国 信托法 修订需要解决的先决问题。自信托制度诞生以来, 信托的性质就一直是西方信托法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美国,2信托可以区分为普通法信托和成文商业实体信托两种类型。3成文商业实体信托的商事组织属性已经为法律所认可, 而对于普通法

5、信托的性质, 西方学界存在物权论、 合同论和商事组织论三种主要观点。本文通过介绍西方学界关于信托性质的论争, 分析信托与物权、合同及公司的区别, 尝试从理论和规则角度帮助人们认清信托制度的本来面目, 并在此基础上, 对我国信托法应如何定性信托提出建议。本文认为, 对信托法的性质定位应充分考虑信托实践的需要。鉴于我国的赠与信托与商业信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融为一体, 将我国信托整体定位为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商事组织有利于信托开展对外交易, 并有助于降低信托当事人自身运营风险和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 基于信托的契约属性和商事组织属性, 我国信托法应以授权性规则为主。一、西方学界关于信托属性定位的论争

6、信托发端于英美法系国家, 是衡平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并在近数十年为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所吸纳或认可。关于信托的概念有多个不同版本, 而1 9 8 4年 关于信托的准据法与承认信托的海牙公约 ( 以下简称 海牙信托公约 ) 第2条对信托的界定, 由于融合了大陆与英美法系国家对信托制度的基本理解, 已经为许多国家所认同: “ 就本公约的目的而言, 信托, 指的是委托人, 在其生前或死后, 将财产移交受托人控制, 并由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财产。 ” 此外, 多部英美信托法著作都将信托定义为信义法律关系, 而构成“ 信义法律关系” 的一个核心要件是受托人享有管理信托财产的自主权。4西方信托学

7、界早年关于信托法律属性的论争实质是对受益人在信托中所享有权利的属性之争, 这场论争集中爆发于1 9世纪初美国学界对法律进行部门分类的期间。主张受益人在信托中所享有的权利是“ 对人权” 的学者认为信托法应归属于“ 义务法” , 并应与合同归入同一个法律部门。而主张受益人在信托中所享有的权利是“ 对物权” 的学者则主张应将信托法归入财6121中外法学 2 0 1 5年第5期234此处特别提及美国而非整个西方信托法, 是因为在西方诸国中仅美国设立了成文商业实体信托这种组织形式。美国信托法的研究和变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 加拿大2 0 0 8年颁布的 统一收入信托法 将“

8、收入信托” 定位为商事组织。根据美国 统一成文信托实体法 对信托的分类和概念界定, 普通法信托指的是由私人行为引发设立, 而不经政府机构的注册登记而成立的信托, 此类信托的目的可以是资产赠与或商业活动。成文实体信托,指的是依法定程序向政府机构注册登记而成立的信托。二种信托的主要区别还体现在是否具有独立法律人格, 法律对后者赋予了独立法律人格。成文实体信托不得以赠与为主要目的, 而应以商业为目的。参见 统一成文信托实体法 (2 0 0 9) 序言第三自然段。P a u lB. M i l l e r,“J u s t i f y i n gF i d u c i a r yD u t i e s

9、” ,5 8M c G i l lL a wJ o u r n a l9 6 9,1 0 1 1-1 0 1 3(2 0 1 3).北大法律信息网w w w .ch i n a l a w i n f o .co m / 北大法宝w w w .p k u l a w .cn /产法。5这场论争后来被学者进一步归纳为信托的合同属性与物权属性之争。关于信托法律性质的论争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平息。近些年来, 英美信托学界权威学者仍纷纷撰文探讨信托的法律属性。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兰博约教授1 9 9 5年发表的 论信托法的合同基础 一文批驳了信托物权论, 并进一步阐释了信托契约论。6英国著名学者乔治教授

10、主张将信托视为独立的财产义务聚合体(p a t r i m o n y) , 而指称信托为此类“ 聚合体” , 在法律上意味着赋予其独立人格或准人格。乔治教授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主张信托应被视为独立的法律主体。7汉斯曼和马太教授于1 9 9 8年合作发表的论文 论信托法的功能 特别分析了信托与合同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 信托制度所蕴含的受托人自有财产与信托财产互相隔离的制度设计是合同所不具有的, 并基于此主张信托是一种商事组织。8斯蒂科夫教授2 0 0 4年发表的论文 信托法的代理成本理论 解析了信托法作为商事组织的代理成本问题;9其后于2 0 1 3年撰文从治理结构和财产分离两种机制出发, 再次重

11、申了其所主张的信托是一种商事组织的观点。而2 0 1 1年出版的 信托的经济基础 一书以分析信托的法律属性为主题, 批驳了信托契约论和信托组织论, 捍卫传统的信托物权论, 该书所提主张代表了当代部分英美学者的观点。1 0二、信托与物权信托物权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信托学界关于信托性质的主流观点, 但学者对该信托属性的论争从未终止。2 0世纪初期学界关于信托基本属性的争论主要聚焦于对受益人所享有权利的基本属性是对物权还是对人权的问题。1 1许多学者参与了论争, 相关代表性观点可见斯科特教授和斯通教授分别发表于 哥伦比亚大学法律评论 的两篇论文。1 2具体言之, 斯科特教授主张信托受益人对信托财

12、产所享有的权利是对物权, 而不仅是面向受托人的对7121论信托的性质与我国信托法的属性定位567891 01 11 2A. N. W h i t l o c k,“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t h eL a wo fT r u s t s” ,1C a l i f o r n i aL a wR e v i e w2 1 5,2 1 6(1 9 1 2).J o h nH. L a n g b e i n,“T h eC o n t r a c t a r i a nB a s i so f t h eL a wo fT r u s t s” ,1 0 5Y

13、 a l eL a wJ o u r n a l6 2 5 (1 9 9 5).G e o r g eL. G r e t t o n,“T r u s tW i t h o u tE q u i t y” ,4 9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 n dC o mp a r a t i v eL a w Q u a r t e r l y5 9 9,6 1 5-6 1 7(2 0 0 0).H e n r yH a n s m a n n,U g oM a t t e i,“T h eF u n c t i o n so fT r u s tL a w:AC o m p

14、a r a t i v eL e g a l a n dE c o n o m -i cA n a l y s i s” ,7 3N e wY o r kU n i v e r s i t yL a wR e v i e w4 3 4(1 9 9 8).R o b e r tH. S i t k o f f,“A nA g e n c yC o s t sT h e o r yo fT r u s tL a w” ,8 9C o r n e l lL a wR e v i e w6 2 1,6 2 3 (2 0 0 4).M. W.L a u,T h eE c o n o m i cS t r

15、 u c t u r eo fT r u s t s,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2 0 1 1.我国学者陈雪萍教授撰文介绍了这场学界的论争, 参见陈雪萍: “ 信托受益人权利的性质: 对人权抑或对物权” , 法商研究2 0 1 1年第6期。A u s t i nW. S c o t t,“T h eN a t u r eo f t h eR i g h t so f t h eC e s t u iQ u eT r u s t” ,1 7C o l u m b i aL a wR e v i e w2 6 9(1 9 1 7) ;H a r

16、 l a nFS t o n e,“T h eN a t u r eo f t h eR i g h t so f t h eC e s t u iQ u eT r u s t” ,1 7C o l u m b i aL a wR e v i e w4 6 7(1 9 1 7).北大法律信息网w w w .ch i n a l a w i n f o .co m / 北大法宝w w w .p k u l a w .cn /人权; 而斯通教授则主张受益人所享有的权利是基于受托人在设立信托时的承诺而衍生的要求受托人履行义务的对人权。1 3信托物权论的法律基础是英美信托法中的衡平所有权与名义所有权相分离的双重物权制度。委托人在创设信托后, 将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权转移给受托人, 而信托财产的衡平所有权则由受益人所享有。因此, 虽然在信托制度中受托人对信托财产享有法律上的所有权, 但其经营信托财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