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科大协同创新锁定尖端技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0293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5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电科大协同创新锁定尖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电科大协同创新锁定尖端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电科大协同创新锁定尖端技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 钟华编辑: 陈彬 校对: 么辰E-mail押62012 年 10 月 24 日星期三Tel押 (010) 82614599动 态本报讯 (记者钟华) 近日, 由北京林业大 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林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 员会、 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共同举办的 “林业教 育改革与发展暨纪念林业教育 110 周年学术 研讨会” 在京举行。 从 1902 年的京师大学堂设立农业科林 学目, 我国开始了 “林学” 教育。 110 年来, 林业 教育经历了艰难、曲折、复杂的发展壮大历 程。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 林业教育一直 以满足国家和林业发展需求为己任,不断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林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全国高等林业院校 (系) 和有关科研单位 为国家输送了 53.56 万名高级林业人才。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林业教育改革与 发展” , 与会专家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 代林业建设大局,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 林业教育改革, 提升林业教育水平, 谋划林业 教育科学发展大计, 为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 态文明、推动林业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 型人才。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华南农业大 学校长陈晓阳、南京林业大学校长曹福亮等16 所高校的院校长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此外, 研讨会特邀全国林业教育领域的政府官员、 知名专家和著名企业家围绕研讨会主题进行 了精彩演讲和深度对话,探讨新时期林业教 育

3、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 新思路。专家、 学者 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对进一步拓展中国 林业教育改革的视野、促进中国林业教育事 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上还举办了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沈国舫院士 一个矢志不谕的育林人 的新书 发布式。纪念林业教育 110 周年研讨会在京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 10 年发表 SCI 论文 4800 篇本报讯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将迎来建校 百年。记者从该校了解到, 2001 年至 2011 年北 医研究人员共发表 SCI 论文 4800 多篇, 一批高 水平论文和综述在 自然 、科学 等国际顶尖 杂志和医学领域著名杂志发表,并在重大疑难 疾病的防诊治方面取得了

4、一系列科研成果, 获 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200 多项,其中国家科技奖 励 8 项。 在过去的 10 年间, 北医获得省部级以上纵 向科研项目 3200 多项,获批科研经费超过 20 亿元,处国内医学院校前列。1912 年我国第一 所医学院校、北医的前身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 校在北京成立, 百年来, 北医始终立足培养高水 平医学人才, 涌现出吴阶平、 韩启德等 18 位两 院院士。(潘锋)上海工博会高校展台亮点多本报讯 日前,第 14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在上海开幕。 在此次博览会上, 高校展台的亮点多 多。 据介绍, 今年参展高校数将达 63 所。 其中, 综 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前 50 的高

5、校大多参展。 确定 参展的项目为 656 项, 数量创历史新高, 其中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自然科学 奖二等奖以上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以上的重大技术成果项目 51 项。 今年高校 展区还首次设立了独立的大学生创新区,鼓励大 学生科技创新。 科技含量高、 技术成熟、 应用性强是今年高校 展台项目的主要特点, 如上海交通大学的 “机器马” 可以像马一样行走, 时速达 4 公里; 北京大学的 “手 指静脉身份识别系统” 、 复旦大学的 “无线传感肺功 能监测系统” 等项目则更加贴近民生。(黄辛)河北农业大学迎来 110 周年华诞本报讯 日前, 我国成立最早的

6、高等农业院校 之一, 始建于 1902 年的河北农业大学迎来了 110 周年校庆。作为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 校。 中国农业大学自建校之初就提出 “农业教育非 实习不能得真谛, 非试验不能探精微, 实习试验二 者不可偏废” 的办学原则, 这一原则在河北农大所 走过的风雨岁月中, 始终得以贯彻。 改革开放的 30 年间, 河北农大以承担 “河北 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 项目为契机, 走出了一条享 誉全国的 “太行山道路” 。近年来, 学校不断延伸, 深化拓展 “太行山道路” 的工作思路。10 年来, 与 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协议 700 余 项, 创社会经济效益 800 多亿元。

7、 学校被科技部评 为 “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 多个科研开 发团队被评为 “十一五” 国家星火计划先进集体。 (高长安 师春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举行本报讯 近日, 由浙江工商大学承办的中国刑 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2012 年年会在杭州举行。 此次会议以 “新 刑事诉讼法 的实施” 为总议 题进行研讨。来自全国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专家 学者、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实务部门的 240 余名 代表, 对新 刑事诉讼法 与宪政的关系、 新 刑事 诉讼法 的实施与司法解释、 尊重与保障人权在新 刑事诉讼法 中的体现与实施中的贯彻、 程序正 义在新 刑事诉讼法 中的体现与实施中的贯彻等 多个议

8、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2 年 3 月 14 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获得 人大通过, 将于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中国现 行刑事诉讼法于 1979 年制定, 1996 年进行了首 次修正, 这是时隔 16 年之后, 刑诉法的再次大修。 (张东)简讯国庆节期间,在武昌东湖之滨的珞珈山上,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以建院 60 周年成就向共 和国献礼, 来自国内水利水电行业相关单位的近 800 名代表共同见证。 上善若水, 舞水报国。自 1952 年成立以来, 武大水电人始终立足于科学前沿,在奉献国家、 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60 年来,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参与了国内 几

9、乎所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 咨询、 指导工作。在庆祝建院 60 年大会上, 水利 部部长陈雷对学院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他 勉励学院要坚持发扬优良传统, 抓住机遇, 以人 才培养为核心, 为加快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 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大江大河写春秋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 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从上世纪 50 年代起, 武汉大 学水利水电学院的科研人员就开始参加三峡工 程前期试验研究、 关键技术研究等, 取得了一批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大坝建成后, 如何最大程度地解决航运与防 洪的矛盾, 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为了攻克这 一难题,“973” 项目

10、首席科学家、 武汉大学水利水 电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义天带领科研团队, 经过 10 多年攻关, 提出 “分旬控制” 的实验性蓄水原则。“我们将蓄水期从 10 月份提前到9 月份, 并 进行分旬控制水位。 从实际效果来看, 9 月分旬控 制蓄水的调度方法兼顾了防洪和发电两大问 题。” 李义天说。 此外, 在航道整治的问题上, 李义天团队提 出设计碍航淤积量确定方法等理论和技术, 已在 长江中下游多个水道整治工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从大坝建设到江河治理, 一代代武大水利人 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连在一起。 上世纪 70 年代,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 授张瑞瑾在长江葛洲坝设计中, 通过大量试验和

11、 调查研究, 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船闸上、 下引航 道泥沙淤积问题的基本途径“静水过船, 动 水冲沙” , 这一成果使用至今。 该院谢鉴衡院士一生致力于江河治理, 足迹 踏遍长江、 黄河。为治理黄河, 他冒着生命危险实 地考察,积累大量黄河治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在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上, 提出了泥沙 “蓄清排浑” 的观点, 得到学界普遍认可。驻足前沿攀高峰从长江到黄河, 从三峡到小浪底, 武汉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的专家学者始终把服务国家重大 战略需求作为己任, 在水利水电重点领域、 关键 环节、 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 是世界上综合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次截流, 不仅工程规模大

12、、 工期紧, 合龙工程量大、 强度高, 而且截流水力学指标高 于葛洲坝大江截流。 作为截流施工顾问, 武汉大学水电工程导截 流专家、水利水电学院教授肖焕雄从 1993年开 始, 围绕三峡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 组织力量 进行技术攻关, 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在大江截流蓄 水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在 2002年三峡明渠截流工程中,作为三峡 工程论证专家组和三峡工程重大科技攻关专家 组成员的肖焕雄提出单向双戗堤进占截流方案, 该方案被三峡总公司采用, 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 了巨额的搭桥费用。他还提出用钢笼做成拦石 网, 替代原本准备用三排 116 根桩做成拦石坎的 方案, 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截流期间的断

13、航时间。 “我们的研究就是要站在水利水电科学前 沿, 提出国际领先的解决方案。” 肖焕雄说。润泽民生赋深情有这样一组数据: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中 国工程院院士茆智主持并完成 8 项国家及国际 合作的重要节水灌溉研究项目,成果已在 4 省 (市、 区) 累计推广 160 多万公顷, 增产粮食 27 万 多吨, 节水 13 亿立方米, 经济效益 4 亿多元。 2000 年, 茆智获国际灌排委员会 “国际农业 节水技术杰出成就奖” , 该年度全球仅 1人获奖。上世纪 80 年代,茆智率领科研团队研究节 水条件下作物需水规律, 提出节水灌溉条件下作 物需水量与灌溉的实时预报方法,获 1995

14、 年水 利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一成果也得到联合国 粮农组织与国际灌排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认 为比联合国向世界推荐的方法更先进、 更实用。 “科研源于兴趣,最大的动力还是国家的需 要。” 谈及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事灌溉研究的动力, 茆智的理由简单而充足。 在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一批专家学者把 适应社会、 服务社会、 引领社会作为价值追求, 主 动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 努力 用科技改善重大的、带有普遍性的民生问题, 主 动担当经济社会发展的 “科技库” 。 近 10 年来,学院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180 余项, 国家 “973” 、“863” 项目 60 余

15、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2 项 (其中主持 完成 5项) ; 近 3 年科研经费总额达到 3.5 亿元。 2012年 9 月 13 日,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 揭牌成立, 这是面向长江中三角区域发展、 国家 水战略需求和国际水科学前沿而成立的又一个 交叉融合大平台。 “学院要做好服务国家水电行业的排头兵, 就必须瞄准国际水科学前沿和国家水战略需求, 适应现代水利发展趋势开展深层次科学研究, 帮 助国家解决众多重大、 关键性科技难题。” 武汉大 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黄介生信心满满。“协同创新不仅让我们多了一名来自企业的 导师, 还多了一年在企业参加生产研发的经历。 ” 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电

16、子工程学院研究生黄辰高兴地 说。 前不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 集团公司共同成立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在人才 培养上实行双导师制。按照相关要求, 黄辰从这学 期开始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子科技研究院, 跟随 生产研发一线的导师实习一年。 “学校的导师理论功底深厚, 研究院的导师工 程实践经验丰富。 双导师制不仅把我们领向学术前 沿, 还让我们直接参与项目研发, 这种理论加实践 的 双效 帮助, 实现了 1 加 1 大于 2 的培养效果。 ” 黄辰说。 “其实, 双导师制只是我们推出的创新举措之 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郝跃说,“雷达技术 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仅使我们实现了人才培 养、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 还使我们在技 术研发上与企业需求深度融合, 努力赶超雷达技术 的国际领先水平。”突破壁垒 会聚要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雷达技术领域具有较强 的实力。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 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雷达专业, 60 年代研制出我国 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