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跨越时空的图书馆精神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34.62KB
约5页
文档ID:35802588
跨越时空的图书馆精神_第1页
1/5

● 程焕文跨越时空的图书馆精神 — — — “三位一体” 与 “三维一体” 的韦棣华女士、 沈祖荣先生和裘开明先生摘 要 韦棣华、 沈祖荣和裘开明有着一脉相承的师承关系、 共同的宗教信仰,又都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划时代先驱者作为一代图书馆人,他们发挥了崇高的图书馆精神,把一生献给了图书馆事业他们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精神力量是跨跃时空的参考文献17关键词 韦棣华 沈祖荣 裘开明 图书馆精神 文华公书林 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 美国东亚图书馆分类号 G250ABSTRACT As epoch2making pioneers of Chinese Librarianship , Mary Elizabeth Wood , ShenZurong (Shen Tsu2jung) and Qiu Kaiming (Chπiu Kπai2ming) have a common teacher2student rela2tionship and a common religious belief. As a generation of librarians , they developed lofty library spiritand devoted themselves to librarianship. Their spirit has values beyond space and time. 17 refs.KEY WORDS Mary Elizabeth Wood. Shen Zurong. Qiu Kaiming. Library Spirit. Boone li2brary. Boone Library School. East Asian libraries in U. S. A.CLASS NUMBER G250裘开明先生是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东亚图书馆先驱和华美图书馆学家。

因为我将会在即将撰写的《裘开明先生评传》 中全面地描述裘开明先生的生平事迹、 阐述裘开明先生的图书馆学术思想、 总结裘开明先生对哈佛燕京图书馆、 美国东亚图书馆事业、 乃至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卓越贡献,并客观地评价裘开明先生的历史地位及其对西方汉学研究的深远影响,所以,这里不准备详细地阐述裘开明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想我要与各位分享的是裘开明先生的图书馆精神我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不仅是因为精神既是永恒的,又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且还是因为精神既是最令人感动的实在,也是最能够催人奋进的力量下面,我将从 “三位一体” 、“三维一体” 和 “跨越时空” 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裘开明先生的图书馆精神1 “三位一体” — — — 韦棣华女士、 沈祖荣先生和裘开明先生的历史遇合哈佛燕京图书馆创始于位于哈佛大学图书馆总馆 — — — 怀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的 “汉文文库”(Chinese Collection ,又称 “汉文图书馆” 或 “中文图书馆”) ,发展于位于博伊尔斯顿楼(Boylston Hall)的 “汉和文库”(Chinese2Japanese Collection)和 “汉和图书馆”(Chinese2Japanese Library) ,兴盛于位于神学路(DivinityAvenue)的 “哈佛燕京图书馆”( Harvard2Yenching Li2brary)。

每当我走到哈佛燕京前面看到路标上 “神学”(Divinity)这个单词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位一体”(Trinity)这个单词,有时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在基督教教义中 “三位一体”(Trinity)指的是圣父、 圣子、 圣灵三位一体我不信教,但是我总有一种感觉:今天哈佛燕京图书馆坐落在神学路上会不会是某种因缘的结果?我不想就此做一些 “唯心主义” 的求证,但是,我不得不说明的是:在许多方面,韦棣华女士、 沈祖荣先生和裘开明先生的确是 “三位一体” 的也许,并非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很熟悉太平洋彼岸的韦棣华女士和沈祖荣先生,他们又怎么会与太平洋此岸的裘开明先生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呢?韦棣华女士(Miss Mary Elizabeth Wood , 1864~1931) ,1861年8月22日诞生于美国纽约州巴达维亚(Batavia)附近的一个名叫埃尔巴( Elba)的小镇1889年,韦棣华女士走出家门,开始从事社会工作,担任纽约州巴达维亚 “理奇蒙特纪念图书馆”(theRichmond Memorial Library , Batavia , New York)的第一任馆长;1899年,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原因,韦棣华女士只身赴中国武昌探望其幼弟韦德生( RobertWood)牧师,后因怜惜武汉民众的疾苦和教育条件的不足,遂决定留在中国,并立志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提高民众的智识。

她于1910年创办了中国第一—16—综述· 评介中国图书馆学报(双月刊)2002年第5期ZHONGGUO TUSHUGUANXUEBAO个真正具有现代公共图书馆意义的图书馆 — — — 文华 公书林(Boone Library ,请注意 “公书林” 这个特别名 词的独特意味) ;1920年与沈祖荣先生共同创办了中 国第一个图书馆学教育机构 — — —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 学校(Boone Library School ,以下简称 “文华图专”) ;1924年促成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用于发展中国图 书馆事业,并因此于1925年发起并促成了中华图书 馆协会的成立;1927年代表中华图书馆协会在英国 图书馆协会50周年纪念大会上与其它14个国家共 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1931年5月1 日因病在武昌逝世作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 开山鼻祖,韦棣华女士曾被民国第二任总统黎元洪 誉为 “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1]沈祖荣先生(1884~1977) ,1884年诞生于湖北省 宜昌市,少年时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无缘读书1903年 获湖北宜昌圣公会教堂推荐,只身到武昌圣公会所办 的教会学校 — — — 文华书院(1916年组升为文华大学) 免费求学;1910年文华大学毕业后,因深受韦棣华女 士精神的影响,毅然决定放弃一切升官发财的机会, 投身于韦棣华女士创办的文华公书林,担任协理(副 馆长) ,致力于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

1914年受韦棣 华女士的资助赴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the NewY ork Public Library School)留学,开创了中国赴美攻读 图书馆学的先导;1917年学成回国后发起了席卷全国 的新图书馆运动;1920年与韦棣华女士共同创办了中 国第一个图书馆学教育机构 — — —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 学校,并担任文华公书林总理(馆长)和文华图书馆学 专科学校校长达30余年;1925年参与发起中华图书 馆协会,并长期担任主要职务;1929年作为中国的唯 一代表参加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IFLA)第一次大会,揭开了中国图书馆人参与国际图书馆活动的序幕;1941年在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创 办档案管理科,开创了中国档案学教育的先河 ⋯⋯;1977年2月于江西省庐山逝世沈祖荣先生培养的 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占20世纪上叶中国图书馆专业人 才之大半,且遍及海内外,被海内外共誉为 “中国图书 馆学教育之父”[2]裘开明先生(Alfred Kaiming Chiu ,1898~1977) ,1898年生于浙江镇海县,1912年( ?)就读于湖南长沙 的美国圣公会学校 — — —St. James Middle School(湘雅 中学?) ;1915年被美国圣公会推荐免费攻读文华中 学,1918年又被推荐免费攻读文华大学;1920年因深受韦棣华女士精神的感动在文华图书科创办时改修 图书馆学,1922年毕业,成为中国第一届图书馆学专 业毕业生(仅3人) ;1922年文华图书科后担任厦门 大学图书馆第一任馆长;1924年受厦门大学的派遣 赴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攻读图书馆学;1925年 考入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School ofArts and Sciences)经济系攻读经济学(同时继续完成 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的一年实习课程) ,并分别于1927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于1933年获得哲学博士 学位;1927年担任哈佛大学图书馆汉和文库主管 (the Custodian of the Chinese2Japanese Collection) ;自1931年起一直担任美国第一个东亚图书馆(请注意Collection与Library之间的差别,以及Custodian、Cu2rator和Librarian之间的差别)— — — 哈佛大学图书馆 汉和图书馆馆长(the Librarian of Chinese2Japanese Li2brary) ; 1965年在担任了38年馆长退休后应邀赴明 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图书馆创办其 东亚图书馆;1966年又应邀赴香港担任香港中文大 学图书馆首任馆长 ⋯⋯;1977年11月于剑桥逝世, 被誉为 “美国东亚图书馆馆长之领袖”[3]。

我之所以说韦棣华女士、 沈祖荣先生和裘开明 先生是 “三位一体” 的,是因为他们三位在许多方面 都具有密不可分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得到佐证: 其一,韦棣华女士、 沈祖荣先生和裘开明先生三 位具有一脉相承的师承关系 早在1903年沈祖荣先生就读文华书院时,韦棣华 女士就是沈祖荣先生的英文老师自1910年起,沈祖 荣先生开始追随韦棣华女士从事图书馆事业从早 期的师徒式图书馆学教育模式来看,沈祖荣先生可以 算做是韦棣华女士的开门弟子重要的是,他们的这种师生关系具有与通常的师生关系迥然不同的意义: 一方面,韦棣华女士不仅是沈祖荣先生的图书馆学启 蒙老师,而且还一直是沈祖荣先生从事图书馆事业和 研究图书馆学术的导师另一方面,沈祖荣先生既是 韦棣华女士的学生,又是韦棣华女士的最忠实的事业 继承人,还是韦棣华女士最信赖的朋友 裘开明先生是韦棣华女士和沈祖荣先生于1920 年在武昌昙华林正式开始设坛教学的开门弟子作 为 “文华图专” 的第一届毕业生和 “文华图专” 第一个 最忠诚图书馆事业的杰出代表,裘开明先生与韦棣 华女士和沈祖荣先生的这种师承关系同样也不是一—26—第28卷第141期Vol. 28. No. 141中 国 图 书 馆 学 报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2002年9月Jul , 2002般意义上的师承关系,而是一种决定人生和理想的 师承关系。

所以,在研究裘开明先生的过程中,我们 不可以忽视这种师承关系的影响力 如果没有韦棣华女士和沈祖荣先生的图书馆学 启蒙教育和精神感召,我们就无法想象裘开明先生 投身于图书馆事业的人生抉择1922年裘开明先生在 “文华图专” 毕业后的第一 个图书馆工作职位 — — — 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是韦棣 华女士和沈祖荣先生推荐的裘开明先生虽然在厦 门大学图书馆只做了两年多的馆长就到了美国,但 是,裘开明先生对这份荣誉一直十分珍惜,他在他后 来的论著中经常并列题写 “原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 和 “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馆长” 两个职务,这本身就 是很好的说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学人赴美攻读图书馆学之 风渐盛,而尤以赴著名大学者为多,为什么裘开明先 生要选择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除了韦棣华女士和 沈祖荣先生的推荐以外,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是受 沈祖荣先生的影响可以说,裘开明先生是沿着沈 祖荣先生十年前赴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攻读图书馆 学之路而到美国的这的确是一件回味无穷的故 事 沈祖荣先生在 “文华图专” 一直讲授的课程是 “图书分类法” 和 “图书编目法”,这些课程对裘开明 先生影响深远我们只要看一看裘开明先生的三部 具有广泛影响的力作 《中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