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580030 上传时间:2017-08-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原则摘 要: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青睐这一教学辅助手段。在制作语文教学课件时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思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才会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如虎添翼,大放异彩。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目的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思考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 艺术性原则随着 现代教育技术的 发展,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的老师越来越多。但是,在制

2、作应用课件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目的性原则教学目的是教与学活动完成后,学习者在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教学目的具体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它预先设定,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目的不清晰是一个明显的致命伤。 严格地来说是一个教学中可以一票否决的原则性问题。每位教者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之前,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因此每位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之前应先设计好目的,目地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才能决定采用哪一种形式,才能有的放矢设计

3、教学课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选择“情景 连环片 ”“序列布局片”“ 正误判断片”“ 对照比较片”“听说训练片”“读写训练片 ”“发散思维片”等多种方式为我们的教学目的服务。例如 东北师大的宋如郊老师在讲授石钟山记一文时,运用了三维动画技术将石钟山南北二峰及周围地理环境形象地展现出来,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绘声绘色地构筑农历六月素食夜访石钟山的情景。通过形声并茂的画面我们看到了六月水势很盛,涛如雷鸣,再与其他少水季节月份相比,我们看到水面陡然下降,露出石钟之形,再没有“噌” 与 “坎镗” 之声了。这一画面对比形象地揭示了苏轼“声说”的局限2性,以及他实地勘察认识实践方面的局限,从而顺理成章地

4、得出了人的认识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升华发展的这一马列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这一设计突出地运用了情景连环及对照比较法很好地揭示了对课文精神再认识的过程,学生思路当然就豁然开朗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教学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感觉论基础上提出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他受到培根的影响,认为“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感知开始的,它由想象的媒介进入记忆的领域,然后才由细微的末节生出普遍的理解;最后才有对于业已领会的事实的判断,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牢实地确定。”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单纯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忆 15,以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 25,如能视听结合效果则可提高至 63。多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形神兼

5、备的功能,恰到好处地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如沁园春 雪课件中,那满天飞舞的白雪,万里 长城的雄伟气势,伟人毛 泽东登高远眺的高大形象,更加令人动情。很多情景交融的散文也都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再如讲授长恨歌这一首诗时,诗中一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为了 让学生体会到李、杨二人爱情的纯美境界,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经典名曲“ 霓裳曲”, 以及舞蹈“霓裳羽衣舞 ”,学生的内心能一洗当前社会唯利趋势的浮躁之气,随着乐曲和舞蹈,心灵逐渐沉静,慢慢体会到长恨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境界。另外,作品的不同版本、作家的画像及照片、作家的生活环境等都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

6、作家作品就从历史的晨雾中走出,变得亲切鲜活而富有精神魅力,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刘白羽笔下的三峡湍急的江水,雄奇瑰丽的景象,碧野笔下天山的秀丽风光,孙犁笔下风光无限的荷花淀,朱自清笔下幽寂而不阴森,淡雅而不凄清,朦胧而不迷茫的荷塘月色,欧阳修笔下四时美景交替变换的滁县山水 一经展现便让人心驰神往,激 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而这兴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因素。就象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 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 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思考性原则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强调了“学 ”与“ 思” 的关系。学习离不开思考,不断地思考,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养。思维能

7、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的多种素质发展3的基础与生长点。思考性原则便是为锻炼学生思维而确定的。一课教学课件的设计既要体现教育的个性化思维,同时还要给学生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思考。用巧妙的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同时要通过适当的画面组合激活学生思维,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渠道 进行思维训练。例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时,用多媒体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形成网状结构,让学生理解周瑜步步设计和高明的表演以及蒋干的逐步设计与低劣的伪装。这个设计既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化思维,又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分析课文把握脉络的能力。四、实效性原则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的

8、也是主要的形式,它好比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教学质量,就好比是这个产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课 堂教学)内生产出实实在在的高效的产品(教学质量),应该是教育工作者首要要解决的问题。实效性原则要求多媒体课件设计要选准这一技术中采用最优化的方案。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于多媒体教学,比如议论文在形象性方面较差,如果一味追求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能有时只起到幻灯投影仪的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单片、复片、图象片、文学片等的全面运用;必须注意使用复合与分解、扩散与收 缩、遮掩与再现等多种手段;注意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推理、联想、发散等多种思维方式, 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组合。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

9、采用了如下设计:1 设计林黛玉进贾府的三维平面设计示意图。通过画面点(黛玉)的运动形成进贾府的路线轨迹,学生可以分析出贾府尊卑有序的、礼法森严的制度。2 设计贾府晚宴情景图。通过座位的放置,学生可进一步理解长幼有节的封建礼法。3 设计容禧堂的内部摆设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认识当时社会风情。4 还可设计宝黛见面情景图,帮助学生从服饰、神态、语言等多方面理解课文等等。以上的设计从多角度展现了贾府社会地位、地理环境及人物身份等多方面内容,结合课文让学生更直观地想象出贾府的样子。五、 艺术性原则: 4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是说课件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美的形式使人赏心悦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表现学习

10、内容,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掌握多媒体设计的艺术性有助于增加多媒体的吸引力与魅力感。设计的艺术性原则要求设计者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图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精致美观。卡通形象的新奇、新闻照片的真实、 鲜艳夺 目的色彩、栩栩如生的构图艺术所带来的银幕影面的结构美、形象美与灵巧美,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对美的欣赏与追求激发了学生求知欲,促使他们深化思维。艺术性与设计人的个性化思维以及他的多媒体制作的技术才能是密切相连的。只有提高设计思想以及制作技术,才能创造出好的课件,给人以美的享受。设计一碗阳春面课件时,把汶川大地震中教师搭救学生的感人故事以及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的歌唱片断引进课堂,以

11、此点明母子三人之所以能战胜厄运,除了他们的团结向上外,还与周围人(包括老板夫妇、众 顾客等)对他们默默献出的爱分不开;再联系到祝福的祥林嫂,祥林嫂也是个吃苦耐劳的人,但由于她是生活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一个爱的荒漠里,所以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由此学生悟出一个人生哲理:爱,能点燃一切;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在写景状物上手法别具一格,又因为它是篇文言文,于是在正式授课前,我先是播放一段幽雅的古筝乐曲,营造一种古雅的氛围,并展示唐人冯承素所摹写的兰亭集序 帖,然后让学生伴着音乐畅谈自己对以往游玩过的风景名胜地的感受,就势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

12、教学手段,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思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艺术性原 则,不断摆脱设计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由肤浅到深刻,有目的,有计 划地训练学生情商,激发他们自我认识,主动求知的热情,把信息同步化纳入学生思维世界中,使学生成为具有新世纪人才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1、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5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3、李思衡 李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原则4、李雅群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应用研究5、张剑平,楼程伟,朱跃跃.多媒体课件开发与方正奥思应用6、缪亮,张爱文 编著Flash Mx 课件制作实用教程权美兰 女 1972 年 6 月生 现担任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中文系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