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文档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9426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一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说课设计)燃烧和灭火(说课设计)永年三中 施丽敏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教材地位燃烧与灭火是继学生学习木炭、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 一步学习的内容,课题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 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便于指导学生提炼出本节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 现象。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

2、护自救能力。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合作交流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三)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的木炭、 硫、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本课的准 备练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学案导学对资料收集处理,对实验探究的浓 厚兴趣及已有的生活

3、经验为本课的第一次尝试(探究燃烧的条件)的突破奠定 了基础;而对第一次尝试获取的知识讨论交流,知识拖展为第二次尝试题的解 决创造了条件。但学生在平时进行的实验探究有限,对燃烧现象也很少注意观察,这为本 课的学习和目标的顺利达成设置了不小的障碍,因此第一次尝试探究燃烧的条 件也成为了本课的难点。四、教法学法分析四、教法学法分析(一)说教法(一)说教法本堂课的教学使用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好奇、好动、 好强的心理特点,在解决燃烧的条件这个重难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 究的尝试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参与、合作探 究,从而突破难点,抓住重点;紧接着教师趁热打

4、铁、导引诱思使学生总结归2纳出灭火的原理;在安全教育中则通过多媒体展示、讨论交流、谈话法来增强 学生的防护自救能力。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空间,力求让 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研究学习,体验学的乐趣。 (二)说学法(二)说学法 (1)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做好了铺垫,也为难点 的解决打好了基础。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充分 体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他们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耕耘” 的教学理念。 (2)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逐步逼近教学目标,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的团队意识。 (3)对比归纳法:学生

5、通过对比归纳有效的解决了相关问题,使知识进一步升 华,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案的使用、信息的收集处理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有效地配合了 课堂教学,便于学生突破难点,抓住重点,从而提炼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四、教学流程图示四、教学流程图示为了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置了如下七个教学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魔术表演:烧不坏的手帕魔术表演:烧不坏的手帕 准备练习,温故知新准备练习,温故知新据铁硫炭的燃烧总结燃烧概念据铁硫炭的燃烧总结燃烧概念 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提出问题,明确目标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 (第一次尝试第一次尝试

6、) ) 实验探究,推出结论实验探究,推出结论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情景再创,知识拓展情景再创,知识拓展灭火的原理(第二次尝试)灭火的原理(第二次尝试) 学以致用,知识升华学以致用,知识升华 失火了,怎么办?失火了,怎么办? 展示交流,沙场练兵展示交流,沙场练兵 总结知识达成目标,巩固所学总结知识达成目标,巩固所学。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我通过魔术表演-烧不坏的手帕导入。 【设计意图】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导入新入新课课:魔术大师刘谦昨天传授给我一个魔术,保你大吃一惊同学们为什么

7、 手帕烧不坏呢?学好今天的内容,会让你揭开谜底的。 (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练习) 环节二:准备练习,温故知新环节二:准备练习,温故知新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准备练习:学生回顾木炭、 硫、 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归纳其相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燃烧现象的相同点归纳出燃烧的概念,起到温故知新的 作用,并为第一次尝试(燃烧条件的探究)埋下伏笔。3准准备练习备练习:请同学们回忆所学知识,例举一些物质燃烧的现象,指出有哪 些共同点?你能归纳出燃烧的概念吗? 环节三:提出问题,明确目标环节三: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准备练习之后,教师给学生设疑:物质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设计意图】引出第一

8、次尝试题-燃烧条件的探究,明确目标. 第一次第一次尝试题尝试题:你知道物质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环节四:实验探究,推出结论环节四:实验探究,推出结论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实验上我打破常规,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木条、石子、蜡烛等代替课本 7-1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并通过学案提前给学生设置问题任务,让学生课下收集实验相关药品、资料,通过动脑、动手、小组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课堂上老师对每组的方案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进入实验探究。【设计意图】从生活中选取教学资源,使知识深进浅出、支解难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探究,体验学的乐趣。这也是我在本节课中的创新之处。实实 验验

9、 探探 究究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石子。 实验二:点燃两只蜡烛,在一只蜡烛上罩一只烧杯。 实验三:在铜片上等距离放上火柴,在薄片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 柴的燃着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一: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小木条,石子 条件一: 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通过实验二:点燃两只蜡烛,在一只蜡烛上罩一只烧杯 条件二:可燃物要与氧气(空气)接触。通过实验三:在铜片上等距离放上 火柴,在铜片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柴的燃着的顺序 条件三:可燃 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从而抓住重点、 攻破难点。 紧接着教师对“着火点”加以讲解和强调,防止做题时出现失误

10、,并举出 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包括酒精和棉布) ,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对开始老师表演的 魔术揭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一步认识燃烧条件,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五:情景再创,知识拓展环节五:情景再创,知识拓展 对燃烧条件熟悉之后,教师通过多煤体展示燃烧可以造福人类,也会给人 类带来灾难,以此对知识进行迁移进入第二次尝试:灭火的原理。 第二次第二次尝试尝试:燃烧可以为人类造福,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试想如何进行 灭火?带着问题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再次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灭火的原理: 断决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隔绝空气;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11、到着火点以下。 )4【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懂得灭火的方法,加强对知 识的理解和巩固,尝试练习“小试牛刀”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小小试试牛刀:牛刀:某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 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环节六:学以致用,知识升华环节六:学以致用,知识升华 懂得灭火的原理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谈话、讨论等形式对“失火 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进行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和社会责 任感。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失火

12、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请告知详细地址、着火部位、火 源种类、燃烧状况. 环节七:展示交流,沙场练兵环节七:展示交流,沙场练兵 通过安全教育后,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这时教师让学生总结课堂所 学。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从而提炼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作业的设置也紧扣教学目标,并且设置了分数,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以考试的心态,认真地做作业,进一步巩固课堂所 学。 .本本课课小小结结:(一)燃烧条件 : 1、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 燃物要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二)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2、隔绝空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缺一即可) 布置作布置作业业: :同步 3、7、12 题。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抓住重点便于记忆,我设计的板书如下:课题一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二、灭火的原理七、预测课堂效果七、预测课堂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都有所创新,注重了课堂教学 的效果。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缺 一 即即 可缺 一 不不 可5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较为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