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燃烧和灭火2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94232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 燃烧和灭火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题课题 1 1 燃烧和灭火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二)过程与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设计实验进行主动探究的方法。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

2、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500 mL 烧杯,100 mL 烧杯,薄铜片,硬纸片;(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2第二课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以故事为载体,创设情境介绍1854 年 5 月 30 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

3、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学生提出问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设问问得好。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发表感想)如:1想到一艘宏伟的战舰在大火的作用下付之东流。2能够想象出全舰官兵、战马当时的求生欲望有多强。3想知道草料为什么就成了“纵火犯”呢?4想到大火是多么的无情。新课引入通过刚才的故事,大家感觉火是无情的,但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化。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我们第七单元就给大家介绍“燃料及其利用” 。板书

4、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设问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交流小结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燃烧可以被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讲解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3设问为什么草料成了“纵火犯”?学生猜想1有人故意把草料点着了。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扔进草料里了。过渡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草料燃烧,但草料的燃烧导致了一艘战舰的毁灭却是事实。草料具备了哪些条件就可以燃烧呢?下面,我们就来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板书一、燃烧的条件一、燃烧

5、的条件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先检查实验台上的仪器,两个人一小组进行探究。(投影打出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方案)活动与探究 燃烧的条件1. 器材:500 mL 烧杯一个,100 mL 烧杯一个,一片薄铜片,硬纸圈,热水,白磷、红磷。2方案:在 500 mL 的烧杯中注入 400 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小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如课本 P124 图。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总结,思考,讨论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学生汇报交流结论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

6、的红磷并没有燃烧。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答案: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 40,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 200以上,仅靠热水加热达不到着火点的。这二者的对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2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4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评价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积极思考的热情。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大家动动脑子想想,怎样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学生讨论结论用导管对准热水

7、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最后得出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教师追问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的条件下,现象是不同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评价非常好,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1)可燃物2条件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下投影。投影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白磷红磷木材

8、木炭乙醇(酒精) 无烟煤着火点/40240250330320370558700750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缺一不可。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欧罗巴”5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纵火犯”呢?回答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料,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能流通,使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过渡基本上正确。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件事的呢?投影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例如铁

9、生锈也是一种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由于“欧巴罗”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而可燃物燃烧,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叫自燃),成了“欧巴罗”号的“纵火犯” 。学生质疑我想提出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验器材中,除了 500 mL 的大烧杯外,还有一个 100 mL 的小烧杯,在整个实验中没有用到,它是用来做什

10、么的呢?第二,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 40。到了夏天,天气非常热,白磷如果保存不好,就极易燃烧,那么,白磷如何来保存呢?评价这两个问题问得都非常好,说明这位同学积极地思考,发现了某些问题。那么,谁能回答出他所提出的问题呢?回答答案二;由于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 40,所以一般保存白磷时,为了将白磷与空气隔绝开,就把白磷置于水下。答案一:100 mL 的小烧杯是用来代替薄铜片的,把白磷和红磷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将烧杯浸入水中。答案一,学生想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教师进行补充。)过渡同学们能够多想,这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大家平时学习中可以拓宽思路,采取积极的态度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比如说本节课的这个实验,

11、下面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投影上的有关此实验的改进方案,然后自己再想想看还有什6么方案。投影如果按教材上的方法操作,用 90以上的开水,铜片上的白磷可在 35分钟内燃烧。该实验虽然效果明显,但时间不易把握,且水温和水量不易控制,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进后,大大节约了时间,且容易控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 250 mL 的烧杯代替 500 mL 的烧杯,用 50260的热水代替开水,并注入其中;用 100 mL 的烧杯代替铜片,并在烧杯底部一侧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侧放一粒比绿豆略小且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然后将此烧杯浸入250 mL 烧杯中(如下图所示)。这

12、样,小烧杯内的白磷在 1 分钟左右即可燃烧,且烧杯不会损坏,效果也更加明显,且容易控制实验时间。试一试同学们按照投影上的内容试一试。看看是否真如其听说。学生活动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才能燃烧,一是有氧气,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第 1 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下去仔细思考一下,怎样来灭火?第二课时 以“趣味实验”为例,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 ,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7演示实验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

13、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 70)实验步骤: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引入新课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学生接着叙述)可燃物、氧气(或

14、空气)、达到着火点。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同学们面前都有已经准备好的蜡烛和烧杯等一些用品,请你们用蜡烛和烧杯自己设汁一个实验方案,来探讨一下“灭火的原理” 。板书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交流第一小组,我们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我们点燃了两只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只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只蜡烛熄灭了。老师追问你们选用了哪种方法“灭火”呢?第一小组:降低温度。第三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 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而熄灭。

15、第四小组:我们和第三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 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第五小组:我们组选取了两只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只蜡8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只蜡烛首先熄灭了。教师追问那你们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第五小组:我们主要是从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评价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大家的一个优点,希望以后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讲解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板书清除可燃物1原理 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设问那么,在生活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投影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1隔绝空气。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过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灭火器”是比较常见的。那么灭火器都一样吗?它们的原理都相同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投影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用9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