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正文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9407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正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目目 录录第一节 胃痛.2 一、病因病机.2 二、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3 三、治则.3四、分型论治.4第二节 呕吐.7 一、病因病机.7 二、呕吐与呃逆的鉴别.8 三、治则.9 四、分型论治.9第三节 腹痛.12 一、病因病机.12 二、腹痛与胃痛的鉴别.13 三、治则.14四、分型论治.14第四节 泄泻.17 一、病因病机.17 二、泄泻与痢疾的鉴别.19 三、治则.19 四、分型论治.20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第一节第一节 胃痛胃痛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一种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特征的病证。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胃痛发生的常见原

2、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方面。1 1、寒邪客胃、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内客于胃,则气机受阻而为痛。2、饮食伤胃、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胃之受纳过量,腐熟不及,食谷停滞而痛。3 3、肝气犯胃、肝气犯胃肝与胃是木与土的关系,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犯胃土,致气机阻滞而为痛。4、脾胃虚弱、脾胃虚弱脾胃主受纳和运化水谷,若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伤等,均能引起脾阳不足,胃失温养,或胃阴受损,失其濡养而发生疼痛。上述几种原因可单一出现,亦可合并出现,前者单纯为易治,后者复杂为难治。胃痛的病因虽有不同,但其发病机理确有相同之处,即“不通则痛” 。有寒凝而痛、

3、食积而痛、气滞而痛、火郁而痛、血瘀而痛、阳虚胃失温养而痛、阴虚胃失濡养而痛等。二、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二、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心居胸中,其痛常及心下,出现胃痛的表现,应高度警惕,防止与胃痛相混。典型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且痛引肩背,常有气短、汗出等,病情较急,如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老年人既往无胃痛病史,而突发胃痛者,当注意真心痛的发生。而胃痛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发作史。三、治则三、治则对于胃痛的治疗,总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同时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古虽有“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但决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之一法,

4、应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如对于胃寒者,散寒即所谓通;食停者,消食即所谓通;气滞者即所谓通;热郁者,泄热即所谓通;血瘀者,化瘀即所谓通;阴虚者,养阴即所谓通;阳虚者,温阳即所谓通。正如古人所云:“治病必求于本” 。四四、分型论治分型论治1、寒邪克胃、寒邪克胃 临床表现 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甚,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病 机 寒邪客胃,气机受阻。 治 法 散寒止痛。 处方举例 轻者可服红糖生姜水即可。较重者可用良附丸加味。 成药举例 良附丸、胃苏冲剂、丁桂散等。2、饮食停滞、饮食停滞 临床表现 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或大便不爽,苔厚

5、腻,脉滑。 病 机 饮食停滞,胃失和降。 治 法 消食导滞。 处方举例 轻者可以保和丸加减,较重者可用小承气汤加味,严重者当投大承气汤。 成药举例 保和丸、大山楂丸、枳实导滞丸等。3、肝气犯胃、肝气犯胃 临床表现 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沉弦。 病 机 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治 法 疏肝理气 处方举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 成药举例 柴胡疏肝丸、气滞胃痛片、舒肝丸等。4 4、肝胃郁热、肝胃郁热 临床表现 胃脘疼痛,有烧灼感,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 机 肝郁化热,邪热犯胃。 治 法 疏肝泄热。 处方举例 化肝煎加减

6、。 成药举例 加味左金丸、快胃片、六郁丸等。5 5、瘀血停滞、瘀血停滞 临床表现 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病 机 瘀血停滞。 治 法 活血化瘀。 处方举例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成药举例 玄胡止痛片、云南白药、一粒止痛丹等。6 6、胃阴亏虚、胃阴亏虚 临床表现 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 机 郁热伤阴,胃失濡养。 治 法 养阴益胃。 处方举例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成药举例 一贯煎膏、养胃舒冲剂、阴虚胃痛冲剂等。7 7、脾胃虚寒、脾胃虚寒 临床表现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口吐清水,食欲

7、不振,神疲乏力,甚则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病 机 脾胃虚寒,胃失温养。 治 法 温中健脾。 处方举例 黄芪建中汤加减 成药举例 温胃舒冲剂、虚寒胃痛胶囊、小建中合剂等。 预防调护 预1.患者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匀。胃痛持续不已者,应在一定时期内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粗糙多纤维饮食,尽量避免进食浓茶、咖啡和辛辣食物,进食宜细嚼慢咽,慎用水杨酸、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西药。2.同时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与紧张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第二节第二节 呕吐呕吐呕吐是一个症状,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证。临床上

8、任何病变,有损于胃,均可发生呕吐。一、病因病机一、病因病机呕吐的成因虽多,但概括起来不外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所致。1 1、外邪侵袭、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暑、湿之邪,侵犯胃腑,以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发生呕吐。2.2. 饮食不当饮食不当饮食过饱,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等食物,皆可伤胃,致食停不化,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为呕吐。 3 3情志失调情志失调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发生呕吐。4 4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因劳倦太过,耗伤脾胃之气,或久病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谷,以致寒浊中阻而引起呕吐,或聚而成痰成饮,积于胃中,当饮邪上逆时,可致呕吐。亦可因胃阴不足,失其润降,引起呕吐。二、呕吐与呃逆的鉴别二、呕吐与呃逆的鉴别1 1、症状不同:、症状不同: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而呃逆是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2 2、病位不同:、病位不同:呕吐在胃,呃逆在喉。3 3、病机不同:、病机不同:呕吐与呃逆均有胃气上逆,但呃逆还有膈间不利的因素存在。三、治则三、治则呕吐一证,治法当以和胃降逆为主,又当详辨虚实,实证因邪气犯胃,浊气上逆所致,治以祛邪化浊,和胃降逆;虚证乃脾阳不振,或胃阴不足,失其和降而成,治以扶正为主,或温中健胃,或滋养胃阴。虚实夹杂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