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学生物竞赛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上)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3579373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中学生物竞赛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1中学生物竞赛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1中学生物竞赛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1中学生物竞赛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1中学生物竞赛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中学生物竞赛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中学生物竞赛第一章植物形态解剖(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8 页第一章第一章 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形态解剖一、竞赛中涉及的问题 在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已简单介绍了种子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 基本结构。根据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纲要和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 (试行)的要求,有关种子植物组织和器官解剖的知识在各级竞赛中均要求掌握并能 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在原有的中学基础上拓展和提高。现分述如下: (一)植物的组织 1分生组织 是由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组成,位于植物生长的部位,根和茎的生长和加粗都与之 有直接关系。组成分生组织的细胞,其主要特点是:细胞体积较小,排列紧密,壁薄, 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较浓,一般没液泡或仅有分散

2、的小液泡。 根据分生组织在植物体中的位置,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 生组织。 (1)顶端分生组织:位于茎与根主轴的和侧枝的顶端,它们的分裂活动可以使根 和茎不断伸长,并在茎上形成侧枝和叶,使植物体扩大营养面积。茎的顶端分生组织 最后还将产生生殖器官。 (2)侧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侧方周围部分,靠近器官的边缘。它包括形成 层和木形成层。形成层的活动能使根和茎不断增粗,以适应植物营养面积的扩大。木 栓形成层的活动是使长粗的根、茎表面或受伤的器官表面形成新的保护组织。侧生分 生组织主要存在于裸子植物和木本双子叶植物中。草本双子叶植物中的侧生分生组织 只有微弱的活力或根本不存在,在

3、单子叶植物中侧生分生组织一般不存在,因此,草 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和茎没有明显的增粗生长。 (3)居间分生组织:是夹在多少已经分化了的组织区域之间的分生组织,它是顶 端分生组织在某些器官中局部区域的保留。典型的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许多单子叶植 物的茎和叶中,如水稻、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在茎的节间基部保留居间分生组织,所 以当顶端分化成幼穗后,仍能借助于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进行拔节和抽穗,使茎急 剧长高。葱、蒜、韭菜的叶子剪去上部还能继续伸长,这也是因为叶基部的居间分生 组织活动的结果。落花生由于雌蕊柄基部居间分生组织的活动,而能把开花后的子房 推入士中。居间分生组织与顶端和侧生分生组织相比

4、,细胞持续活动的时间较短,分 裂一段时间后,所有的细胞都完全转变成成熟组织。 根据分生组织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 生组织。 (l)原分生组织:是直接由胚细胞保留下来的,一般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分裂能力。 植物从个体发育开始直到生命终结为止,原分生组织连续地进行分裂。原分生组织位 于根、茎生长点的最顶端。 (2)初生分生组织:是由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在形态上已出 现了最初的分化,但细胞仍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因此,它是一种边分裂、边分化的 组织,也可看做是由分生组织向成熟组织过渡的组织。第 2 页 共 18 页(3)次生分生组织:是由成熟组织的细胞经

5、历生理和形态上的变化,脱离原来 的成熟状态(即反分化) ,重新转变而成的分生组织。如果把两种分类方法对应起来看, 则广义的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而侧生分生组织一般属于次 生分生组织类型,其中木柱形成层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 分生组织衍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的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的 其他各种组织,称为成熟组织或永久组织。成熟组织按功能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 (1)保护组织:是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它的作用是减少体内水分 的蒸腾,控制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防止病虫害侵袭和机械损伤等,保护组织包括 表皮和周皮。

6、 (2)薄壁组织:是植物体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贮藏作用及各类代谢物的合成和转化都主要由它进行。薄壁组织占植物体积的大部分, 如茎和根的皮层及髓部、叶肉细胞、花的各部,许多果实和种子中,全部或主要是薄 壁组织,其他多种组织,如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常包埋于其中。薄壁组织是植物 体组成的基础,是基本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基本组织通常还包括厚角组织和 厚壁组织。薄壁组织的细胞具有薄的初生壁,细胞体积较大,且具有发达的细胞间隙, 细胞内原生质生活的时间较长,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在一定部位和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成为次生分生组织。根据薄壁组织的功能不同,又可分为同化组织、

7、贮藏组织、 贮水组织和通气组织。 (3)机械组织:是对植物体起主要支持作用的组织。根据细胞结构的不同,可分 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类。 厚角组织:其细胞最明显的特征是细胞壁具有不均匀的增厚,而且这种增厚是 初生壁性质的。壁的增厚通常在几个细胞邻接处的角隅上特别明显,故称厚角组织。 但也有些植物的厚角组织是细胞的弦向壁特别厚。厚角组织与薄壁组织具有许多相似 性,除细胞壁的初生性质外,厚角组织也是生活细胞,也经常发育出叶绿体,细胞亦 具有分裂的潜能,在许多植物中,它们能参与木栓形成层的形成。厚角组织分布于茎、 叶柄、叶片、花柄等部位,根中一般不存在。厚角组织的分布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即一般总是分

8、布于器官的外围,或直接分布于表皮下,或与表皮只隔开几层薄壁细胞。 在茎和叶柄中厚角组织往往成连续的圆筒或分离成束,常在具有脊状突起的茎和叶柄 中有棱的部分特别发达,例如在薄荷的方茎中,南瓜、芹菜有棱的茎和叶柄中。在叶 片中,厚角组织成束地位于较大叶脉的一侧或二侧。如下图所示。第 3 页 共 18 页厚角组织分布的图解 A在椴属木本茎中的分布 B在南瓜属草本藤中的分布 C在叶中的分布 1厚角组织 2韧皮部 3木质部 4脊 厚壁组织:它与厚角组织不同,细胞具有均匀增厚的次生壁,并且常常木质化。 成熟细胞的原生质体通常死亡分解,成为只留有细胞壁的死细胞。根据细胞的形态, 厚壁组织可分为石细胞和纤维两

9、类。 (4)输导组织: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在植物中,水分的运 输和有机物的运输,分别由两类输导组织来承担:一类为木质部,主要运输水分和溶 解于其中的无机盐;另一类为韧皮部,主要运输有机营养物质。 木质部: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它的组成包含管胞和导 管分子、纤维、薄壁细胞等。其中管胞和导管分子是最重要的成员,水和无机盐的运 输通过它们来实现。管胞和导管分子都是厚壁的伸长细胞,成熟时都没有生活的原生 质体,次生壁均具有各种式样的木质化增厚,在壁上呈现出环纹、螺纹、梯纹、网纹、 孔纹的各种类型。但管胞和导管分子在结构和功能上并不完全相同。导管是由许多长 柱形的细胞

10、纵行连接而成。这些细胞幼时是生活的,成熟后原生质体解体消失,相接 的根壁形成穿孔,成为一连通的管道。四周的细胞壁木质化,并不均匀地加厚,因而 形成各种类型的导管。管胞是单个细胞,末端楔形,壁厚且木质化,其上具有缘纹孔, 但不形成穿孔。在器官中纵向连接时,上下二细胞的端都紧密地重叠,水分通过管胞 壁上的纹孔,从一个细胞流向另一个细胞。导管专营输导功能,管胞除具输导功能外, 还兼有支持的功能。裸子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是管胞,但也有个别种类为导 管,如买麻藤等。被子植物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是导管,但也有个别种类为管胞, 如水青树等。导管及音胞的主要类型如下图所示。第 4 页 共 18 页管胞

11、的主要类型和筛胞(左)及导管分子的类型(右) (左)A 环纹管胞 B 螺纹管胞 C 梯纹管胞 D 孔纹管胞 E 筛管 1纹孔 2筛域 (右)A 环纹 B 螺纹 C 梯纹 D 网纹 E 孔纹 韧皮部:也是一种复合组织,包含筛管分子或筛胞、伴胞、薄壁细胞、纤维等 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与有机物的运输直接有关的是筛管分子或筛胞。 筛管分子只具初生壁,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在它的 上下端壁上分化出许多较大的孔,称筛孔,具筛孔的端壁特称筛板。 粗的原生质联络索穿过筛孔使上下邻接的筛管分子的原生质体密切 相连。筛管分子的侧壁具有许多特化的初生纹孔场,称为筛域,其 上的孔较一般薄壁细胞壁上初生纹孔场的孔

12、大,比胞间连丝更粗的 原生质丝在此通过,这使筛管分子与侧邻的细胞有更密切的物质交 流。筛管分子具有生活的原生质体,但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最后解 体,液泡膜也解体,细胞质中保留有线粒体、质体、P 一蛋白体和 一部分内质网。P 一蛋白体是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筛管分子中特有的 结构。筛管分子侧面通常与一个或一列伴胞相毗邻,如右图所示, 伴胞是与筛管分子起源于同一个原始细胞的薄壁细胞,伴胞具有细 胞核和各类细胞器,与筛管分子相邻的壁上有稠密的筛域。筛管的 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紧密相关。 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中,一般没有筛管,运输有机物的分子是筛胞,它与筛管分 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胞的细胞壁上只有筛域,原生质体中

13、也没有 P 一蛋白体。 (5)分泌结构:某些植物细胞能合成一些特殊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并把它们排出 体外、细胞外或积累于细胞内,这种现象称为分泌现象。产生分泌物的细胞来源各异, 形态多样,有的单个分散于其他组织中,也有的集中分布,或特化成一定结构,统称第 5 页 共 18 页为分泌结构。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分泌结构可分成外部的和内部的分泌结构两 大类。 外部的分泌结构:其普通的特征,是它们的细胞能分泌物质到植物体的表面。 常见的类型有腺表皮、腺毛、蜜腺和排水器等。 内部的分泌结构:是指分泌物不排到体外的分泌结构,包括分泌细胞、分泌腔 或分泌道以及乳汁管。 (二)根的结构 1根尖的结构 从根的

14、顶端到着生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它由根冠、生长点(又叫分生区) 、伸长 区和根毛区(又叫成熟区)四部分构成,这四部分结构由于初中教材中较详细地做了 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 2根的初生结构 在根毛区或根毛区以上的横切面上,由外向内依次是表皮、皮层和中柱。因为它 们都是由根的初生分生组织经过生长分化所形成的,故称为根的初生结构。 (1)表皮:包围于根的最外面,细胞近似长方柱形,长径与根的纵轴平行,细胞 壁薄,内含大液泡,排列整齐,无胞间隙,一部分表皮细胞形成根毛。表皮具有吸收 作用和保护作用。 (2)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一般由多层大型薄壁细胞组成。在根的结构中 皮层所占体积很大,排列疏松,胞间

15、隙较大。它的功能是将表皮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 盐类转运到中柱里去;同时将中柱内的有机养料输送出来。此外,在皮层细胞内,常 常发现有很多淀粉粒和其他营养物质,所以皮层还有贮藏作用。 皮层的最内层细胞,即紧靠中柱的一层细胞,称为内皮层,细胞排列紧密,没有 胞间隙,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壁以特殊方式增厚,其中一种方式是每个细胞的径向壁和 横向壁局部增厚成为带状,并且栓质化。这种围绕细胞一周的特殊结构,叫做凯氏带。 另一种增厚的方式是大多数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横壁与内切向壁(向着维管柱的一 面)均显著增厚并栓质化,只有外切向壁不增厚。从横切面看,内皮层细胞的加厚胞 壁呈马蹄形,因而失去了透水和通气的能力。但其

16、中有少数细胞仍保留着薄壁状态, 成为水分和养料内外交流的推一通道。内皮层细胞壁的特殊增厚,对于控制根内液流 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内皮层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内皮层的结构 (左)根部分横切面,示内皮层的位置,在内皮层的壁上可见凯氏带 (右)3 个内皮层细胞的立体图解,示凯氏带在细胞壁上的位置第 6 页 共 18 页(3)中柱(维管柱):内皮层以内所有的组织统称为中柱。它由中柱鞘、木质部 和韧皮部所组成。有些植物,例如许多单子叶植物,在中柱的中央有薄壁细胞(或厚 壁细胞)组成的髓。 中柱鞘是中柱的最外层组织,向外紧贴着内皮层。它是由原形成层的细胞发育而 成,长期保持着潜在的分生能力,通常由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也有由两层或多层细胞 组成的,有时也可能含有厚壁细胞。维管形成层(部分的) 、第一次木栓形成层、不定 芽、侧根和不定根,都可能由中往鞘的细胞产生。 中柱鞘以内是初生维管束,主要包括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两部分。根的初生 木质部一般位于中往的中心,并且有几个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由原生木质部 构成) ,在横切面上呈星芒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