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1单元 宗教改(讲义)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9371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1单元  宗教改(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改1单元  宗教改(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改1单元  宗教改(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改1单元  宗教改(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改1单元  宗教改(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1单元 宗教改(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1单元 宗教改(讲义)(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6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讲义)世纪欧洲的宗教改(讲义)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各国宗教改的历史背景;掌握新教派的宗教思想及主张;分析新教思想的历史意义。2、分析新教派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比各国宗教改的特点,探讨宗教改的社会功能,思考宗教改的社会影响。二、重点难点:新教派的宗教思想及观点;宗教改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三、基本内容:第一节、德国宗教改第二节、瑞士加尔文宗教改第三节、英国国教的确立总结:德瑞英国宗教改的比较(影响)四、教学方法:专题启发式讲授,采取对比分析、互动研讨、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不同问题交替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课时安排;4

2、 课时六、教学手段使用课件多媒体教学。第一节第一节 德德 国国 宗宗 教教 改改 第一号资产阶级命第一号资产阶级命德国宗教改的最先发难者是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14831546 年) 。当路德退出运动后,另一位宗教改家托马斯闵采尔挺身而出,领导了德国宗教改运动和农民战争,并推动这场改运动逐渐走上它的顶点。德国宗教改和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并使路德新教派产生。对这一伟大宗教改运动和农民战争,恩格斯认为,它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长期斗争的顶点,是“第一号资产阶级命” 。1宗教改前夕的德国宗教改前夕的德国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德国,虽然是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资本主义因素已经萌

3、芽,并有了显著地发展。首先的表现是分散型的,乃至少数集中型的手工工场已经出现。纺织、印刷、武器制造业比较发达,特别是采矿业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尤为突出。其次,商业相当繁荣。德国位于欧洲商路的中心,东西新航路开辟后,商路虽大部转移,但从印度经过意大利到北欧的商道,还是要通过德国再去北欧的,这样就沿商道附近兴起了数千个城镇。同时,商业的繁荣促使银行资本发达,涌现了一些大银行家。如佛格尔家族在 1564年已经拥有 470 万古尔登的巨额资本。资本主义因素已有相当的发展,这是当时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除此之外,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看,其不平衡性、分散性、落后性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总特征。这因为德国经济

4、的繁荣主要体现在沿商道附近,且主要在一些河流和边境上的商贸城镇,而内地却十分萧条。与同时代的英、法、尼德兰等国家相比要落后的多,特别是由于封建制度还占统治地位,农奴制仍很盛行,教俗封建主变本加厉的剥削,这就给资本主义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因而,要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就必须反对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这也正是德国宗教改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经济的分散性影响着政治的统一。从中世纪以来,德国形成的分裂割据局面长期存在,名义上虽然称“神圣罗马帝国” ,但实际上内部分崩离析。全国分裂为七大选侯,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和上千个骑士领地,另外还有几个自由市。它们在自己的领地和城市内享有独立的行政、

5、司法权,有自己的军队和货币。虽然中央有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皇帝无权干预这些领主的内政,皇权微弱,始终不能实行集权统治。由于政治上的严重割据和不统一,由于关卡林立,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这就不能不影响着德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1恩格斯:恩格斯:关于农民战争关于农民战争 马恩全集马恩全集第第 21 卷第卷第 459 页页的发展。经济的落后、不平衡性及政治的不统一,决定了德国社会阶级关系、阶级矛盾的复杂性和尖锐性。这些矛盾在统治集团内部看,有教俗诸侯与神圣罗帝国皇帝的矛盾;有教会与世俗诸侯之间的矛盾;有诸侯间的矛盾及他们与骑士的矛盾;僧侣集团内有罗马教皇、德国上层教士同低级教士的矛盾;城市中有城市贵族

6、与市民的矛盾、市民与诸侯与教会的矛盾;在农村中有农民与封建主的矛盾。矛盾的激化,不仅表现在此起彼伏的城市平民和农民起义,更表现在诸侯与诸侯、诸侯与皇帝、城市同盟和骑士同盟、或这些同盟与诸侯与皇帝的对抗。这说明,要缓和或解决这些矛盾,社会改势在必行,这是宗教改发生的政治原因。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德国人民与天主教会的矛盾是矛盾的集中点。天主教会与德国封建腐朽势力相勾结,并以封建神学理论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种严密的精神统治、无形的压迫,甚至比公开的压迫还要厉害。特别是德国在天主教世界里,是最受罗马教皇压榨和剥削的地区。大大小小的教会神职人员都必须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上缴罗马教皇,神职人员在上任的第一

7、年必须把全年的薪金贡献给教皇。罗马教廷还利用德国的政治分裂,控制德国,加重对德国的榨取。教会不仅以地租、什一税剥削德国人民,还以出售教会职位,出售赎罪券等手段搜刮人民。16 世纪初,罗马教廷从德国榨取财富达 30 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年收入的几倍,等于 1497 年皇帝所征税额的 21 倍。教廷从德国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是德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因此,教廷的思想压迫,精神奴役,残酷的经济剥削和财富搜刮,使德国各阶级阶层人民同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成为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此时,德国人对宽慰、简洁的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渴望和追求,使之要求迅速摆脱腐朽的罗马教廷对人们信仰的践踏和对德国的控制

8、。为此,德国各阶层人民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斗争,并促成了宗教改运动和农民战争的发生。马丁马丁路德与宗教改路德与宗教改德国宗教改的首先发难者是马丁路德。路德出身于富裕市民家庭。早年就学于马格德堡和爱森纳赫。1505 年进入爱尔福特大学,攻读法学,并与人文主义者有所接触。1507 年成为教士,1508 年在爱尔福特执教于哲学。1512 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并任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在大学里他利用图书馆的有利条件,潜心研读圣经 。在研读中,他发现天主教会的一套制度及其神学理论和实践,远远背离了基督教的原始教义。特别是在这期间他曾去罗马旅行,又亲眼看到了罗马教廷的腐朽,决心从事宗教改。1517 年,教皇立奥十

9、世派特使去德国售“赎罪券” ,在销售“赎罪券”时,宣扬什么“只要购买购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罪人的灵魂立刻就可以从炼狱跳上天堂。 ”消息传到路德耳中,他怒不可遏。10 月 30 日他写了九十五条论纲 ,次日中午将论纲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路德说,教皇没有赦免任何罪恶的权力,只能宣布或肯定上帝的赦免,因为赦免权属于上帝,因而赎罪券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 “当金钱扔在钱柜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贪婪和爱财的欲望。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志为转移。 ”这实际上就是否认教皇的神权。这个论纲的内容很快传遍全德国,不仅引起了全民的讨论,也使教皇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下令

10、要求路德到罗马来进行辩论。但由于萨克森选侯腓特烈同情路德,劝教皇不要追究此事。因此,教皇暂时把这个问题搁置起来。1519 年莱比锡辩论会上,路德与天主教神学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辩论,双方博引旁证,侃侃而谈,异常激烈,最后是双方愤愤离开会场,无果而终。此后,路德继续为宗教改,为德意志民族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呐喊。在呼吁和推动宗教改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自 1520 年后他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教会的巴比伦之囚 、 论基督教徒的自由等文章。前一篇文章是路德的政治纲领,是德意志民族的独立宣言。在这篇公开书中,他痛斥了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专横、掠夺,号召德国的基督教贵族联合起来, “反对教皇

11、,解救德国” 。路德呼吁世俗君主应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 ,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教廷手中,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主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 “凡属世俗的事,都应由世俗当局处理,而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 ”他主张君权至上,认为世俗权力是上帝所派,对教皇、主教、神父都有惩罚之权。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德意志的高于教皇和教会的世俗政权和德意志民族教会。后两篇文章是路德的宗教改纲领。主要内容:其一,宣扬“信仰得救” , “因信称义”。主张人要想

12、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的虔诚的信仰,不需要教士这个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介,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也不需要通过由教士主持的各种宗教仪式(所谓圣事) ;其二,强调圣经高于一切。路德认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对教皇颁布的敕令、通告和宗教会议通过的决议都无需重视;其三,主张建立“廉价教会” ,废除教阶制和繁杂的宗教仪式和礼节。路德的宗教改思想符合市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并得到某些试图夺取教会财产以自肥的世俗诸侯的支持。因此路德的论著及思想很快传遍了全德。 “路德放出的闪电引起了燎原之火。整个德意志民族都投入运动了。 ”1宗教改浪潮掀起,激怒了罗马教廷,教1马恩全集

13、马恩全集第七卷第第七卷第 407 页页皇利奥十世于 1520 年 6 月 2 日宣布路德学说为“异端” ,并以敕令的形式宣布开除路德的天主教教籍。但路德在人民的支持下,却在维登堡当众把教皇的敕令投入火中焚烧。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曾把天主教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同时由于对法战争需要教皇的支持,因而反对宗教改。1521 年 4 月他在沃姆斯召集了帝国议会,以讨论如何处理路德的问题。为此,在帝国会议上,皇帝的代表宣读了教皇颁布的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并要求议会宣布路德不受法律保护,但议会没有照办,而是召唤路德出席会议进行申诉。路德勇敢赴会,进行了义正严词的申辩,拒绝认错。当时在场的皇帝想逮捕他,

14、但在群众的支持和保护下,路德安然离开了会场。沃姆斯会后,路德改名换姓,躲到萨克森选侯的瓦德堡中过上了世俗生活。在瓦德堡斯间依然孜孜不倦地写信或写文章,热心地宣传自己的教义。这时,他还将圣经从拉丁文译为德文,并于 1522 年 9 月正式出版。德文圣经的出版,不仅可以使人民大众直接引用圣经中的个别章节、字句作为社会要求的根据。同时因为在译文结构、词汇和文字表达等方面都有创新,为德文立下了规范,对推动德文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沃姆斯会议后不久,德国的反天主教会斗争发生了分裂。一方面是路德教义在德国的北部、中部迅速传播,反天主教会的斗争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中日益高涨。他们要求改变现存的社会制度,甚至

15、一部分激进者主张废除私有财产,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并在维登堡、爱尔福特等地爆发起义。起义者冲击教堂,祭坛,破坏圣物。另一方面,作为宗教改的发难者路德在命风暴面前,却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路德于 1521 年 12 月发表文章告诫全体基督教徒严防暴乱和煽动。他强调人民服从政府的必要性,声明他反对叛乱。他说“叛乱是不正当的,不管它如何合乎正义;它的结果从来都是损害大于利益。我支持而且将始终支持那些身受叛乱之害的人们,不管他们的事业如何违反正义;而且我将反对举行叛乱的人,即是他们的事业合乎正义,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损失和流血。 ”与此同时,以德皇、大主教及部分诸侯为首,城市贵族也包括在内的反动的

16、封建天主教阵营,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这就使宗教运动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即进入了由闵采尔领导的农民战争和宗教改的新阶段。托马斯托马斯闵采乐和农民战争闵采乐和农民战争当路德退出宗教改运动,反动的封建主天主教阵营加紧对人民运动镇压的关键时刻,另一位平民的宗教改运动的领袖闵采尔挺身而出,团结并领导广大农民、平民将宗教改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农民战争阶段。闵采尔(约 1490-1525 年) ,生于斯托尔堡的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谙熟希腊、希伯来语和人文主义文学。曾在莱比锡大学攻读神学,获博士学位,并在一女修道院任神父。1517 年开始追随路德,赞同路德的主张。但后来他的思想比路德更激进,并不满路德的保守态度,1520 年与路德分道扬鑣,去茨维考城任牧师,宣传新教义,受当局迫害。1521 年底到布拉格,同胡司派建立联系,并发表了布拉格通告 ,表达了对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憎恨。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