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书画市场的概况及发展思路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9357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诏安县书画市场的概况及发展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诏安县书画市场的概况及发展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诏安县书画市场的概况及发展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诏安县书画市场的概况及发展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诏安县书画市场的概况及发展思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县书画市场的概况及发展思路我县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书画艺术之乡”。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县书画之乡的优势,进一步开拓和发展我县的书画市场;并以书画艺术为龙头作用,与我县的旅游文化,美食文化有机结合为一体,来带动和促进增加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此问题,笔者深入社会,走访闽、粤和台湾等地画廊,作了大量的调研及探索。现结合我县书画市场的现状,提出以下看法和建议:1 w: : t5 c 一、 我县形成书画市场的可行性. 7 b+ y# P: 6 N1、 我县拥有历代厚实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据统计,仅明、清明期,入录中国著名理论家俞剑华教授编写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

2、的我县书画名家就多达 25 位。其中,清代有 4 位书画家的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历史博物馆、日本东京博物馆收藏。同时,还有许钓龙等多位清代和民国时期画家的作品被福建省博物馆珍藏。入载闽画史稿的诏安籍画家人数竟名列全省第一。诏安的书画家作品在省内外的书画市场价位颇高,一幅明代沈起津的书法条幅和清代沈古松的人物中堂可分别售价人民币约 3 万至 5 万元,谢琯樵的一组四条屏墨竹可达人民币 10 多万元。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台湾市场,曾有一幅谢琯樵的没骨牡丹创下 25 万台币的记录(原载雄狮美术 ) 。现代诏籍名画家的作品特别看好,如沈耀初、沈柔坚、沈锡纯、董希源等。因此,诏安书画作品不仅有名牌特

3、色,在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区颇受群众欢迎,特别畅销。这种状况,不仅奠定了我县书画市场的坚实基础,而且对闽台文化交流和书画市场的发展具备有良好的优势。2、 拥有现代众多的书画名家群体及书画人才队伍。诏籍旅外著名书画家有:林林、沈福文、沈柔坚、沈锡纯、韩柯等。旅台画家沈耀初被誉为“国画大师”。青年画家董希源创作的锦锈河山美如画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中央大厅;青年书画家沈舜乾、李木教、许介川、沈惠文等人的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重大展览并获奖。同时,我县拥有庞大的美术队伍,如县美协、书协、青年书画协会、指墨研究会、沈耀初国画研究会、梅州书画院及县书画院、丹诏书画社、政协书画室和县人大书画室等艺术

4、团体。据统计,参加各级美协、书协的会员多达 500 多人,县职业中专创办的工艺美术班培育毕业生 600 多人。我县的美术创作队伍中,不仅具备有雄厚的中坚力量,而且具备有一批新兴的书画人材,他们都是开拓书画市场的主力军。3、 我县书画创作与展览活动,盛况空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县委、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我县书画艺术的发展,1993 年国家文化部命名诏安为“书画艺术之乡”,同年,组织出版诏安历代书画选结集画家作品 104 幅。2000 年举办首届书画艺术节,以后每年一次,规模宏大,影响颇深。同时,还建立了县书画艺术发展基金会,成立诏安书画院,丹诏书画社等。组织画家在本地及赴漳州、福州、广东、北京、新

5、加坡、台湾等地举办各种画展,使诏安的书画艺术不断深入得以发扬光大。上述种种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诏安书画创作的繁荣和书画市场的形成,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4 Q3 - H% |( M) 4、 拥有已初具规模的书画市场。由于我县欣赏、收藏、投资书画蔚然成风,县书画收藏学会应运而生,书画作品已成为一种艺术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为社会大众所欢迎。据了解,购买和投资书画的消费者,主要有社会工薪阶层、商人、文化投资者、收藏家及外来人员如侨胞、侨商及外来投资商等,甚至不少企业家和农村的致富户也进入消费行列。他们购买这些书画作品用于布置新居或赠送友人,有的则属文化投资(如买股票) ,有的则属文化保护投资

6、(收藏或保护文物) 。据统计,我县已开张的画廊近 50 多家,裱褙店有 20 多家,较为知名有:“墨缘居”、 “小南楼”、 “文心阁”、 “华宝斋”、 “倚文阁”、 “文远斋”、 “清韵斋”、 “醉墨堂”、 “青年书画协会画廊”等,在外经营的有:漳州江顺才画廊、沈培森画廊、博雅斋画廊、深圳介川画廊、厦门文心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我县书画市场年售总额为数百万以上(含画家个人售画在内) 。主要消费者,本县约占 40%,外地占 60%(主要销往广东、福州、漳州、漳浦、东山、云霄及东南亚等地区) 。综上所述,说明诏安书画市场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我县画廊、画店及裱褙店是漳州地区最多的一个县) ,有着较大

7、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二、 我县书画市场的形成有其重要意义; F( # 4 k! r) R我县书画市场的形成,将对我县的文化、经济和招商引资发挥重大作用。具体表现在:# _0 A2 u“ t4 C1、 书画走向市场可以书画艺术为媒介,宣传和提高诏安的知名度。并发挥我县“书画艺术之乡”的名牌效应,吸引外商来诏安观光或洽谈签约,进行投资项目,搞活诏安经济。同时可以增加外来人流量,让更多的人走进诏安,了解诏安,进一步扩大诏安的影响。2、 书画走向市场,可“以优秀作品教育人”,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及促进我县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让书画艺术从高雅的艺术殿堂走向民间,得到普及和繁荣,

8、这也是贯彻文艺“二为”方针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质的需要。3、 书画走向市场,可以增加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书画艺术的文化产业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它可以起龙头作用,把书画和书画加工与配套产业,如工艺美术、文房四宝、画册书籍、书画裱褙的经营也带动起来,形成新的行业雏形。同时,也可以提供以绘画为职业的机会(如画商品画、油画、水彩画) ,为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部分社会青少年提供以绘画职业的机会。并且可以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为一体,形成地方文化特色,在名山胜地或风景区如九候山设置画店(在我省武夷山风景区已有此模式) ,此举可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扩大书画文化消费市场,把我县的书画文化特色融入经济建

9、设之中。三、 培育和发展书画市场的建议- F( _% B) k7 N: H* u我县书画市场前景广阔,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应予完善。由于艺术商品的特殊性,书画市场的发展必须得力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客观条件及文化氛围的有利因素。因此,必须立足于长远的眼光与宏观的角度来抓好以下几点工作。1、 书画创作贵在精品意识,而艺术精品就是画家的名牌效应,也是书画市场的生命力。因此,政府文化部门应鼓励画家以精品意识创作作品,避免粗制滥造的现象及仿制作品的模式习气。在画院机构,可设置奖励机制。鼓励画师的作品参与市场,多出精品,凡是画师在艺术创作中有造诣突出者(如获得中国美协主办的金奖或银奖) ,应予奖励或表彰(奖励

10、基金可从县书画艺术发展基金会提供) 。美协、书协队伍的创作,提倡作品要具有“雅俗共赏”的通俗性和艺术格调的高雅性,相得益彰,成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审美意趣的艺术作品。# I8 i6 M! e1 # | w“ t2、 我县的书画市场现状呈松散型,建议在县主要繁荣路段可建立书画文化一条街。 (此建议虽得到政府的重视,但至今尚无法落实,如文化古街,本意应该是建立经营书画文化一条街,但由于投资商注重盈利,结果不能兑现) 。据调查,建立书画文化一条街,须得政府出台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建立书画文化一条街的规划和文化环境设施及银行贷款与税收优惠等政策。因此,扶持书画经营者,促使今后的规划项目中能把书画文化一

11、条街的规划建议实现,形成地方经营书画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促进书画文化交流,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3、 关于政府在原人大楼增设“诏安美术馆”的做法,是一个切实可行的举措。但诏安美术馆的收集与展示我县历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应做到系列性与系统性,成为我县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书画之乡的艺术窗口。包括展示作者的作品、事迹、生平等。以使社会大众及外来人员参观时,增进对我县历代每一位书画家及书画艺术之乡的认识与了解,借此促进书画市场的发展。但据调查,诏安历代名家的作品由于在书画市场较畅销的原因,多数作品已外流,至今保存在县内的作品已出现稀少或空缺。因此,建议政府应拨款尽快抢救收集历代主要名家,如谢

12、琯樵,沈古松、马兆麟、汪志周等人的作品,以充实诏安美术馆艺术含金量,也可使参观者观之有物,达到宣传、提高和扩大我县知名度的效应。5 F3 / S5 7 X k4、 要培育壮大书画经销队伍。提高画廊和书画经营者的书画艺术常识及鉴赏眼光。组织他们经常观摩画家现场创作及笔会,参与市场经济与学术鉴赏探讨,提高他们经营书画的艺术水平。同时要引导和提高书画经营者的思想素质,树立诚信与形象,做到不经营假画、不坑害消费者。并鼓励他们到外地办画廊,或请外地书画名家到诏安来办展销,通过这种“请进来或走出去”的经营方式,达到文化交流的效益,扩大我县对外的影响。4 W% n7 H, Y4 e% d) u5 H0 l5、 要扶持画廊或书画经营者。可优惠或免费为他们提供在电脑上网、制作宣传的方便。现代书画市场的经营已呈现多种方式,包括在电脑上网,也可点击操作经营作品。因此,注重网上宣传,也是经营书画,促使形成书画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把我县各画廊的概况集中整理。在网上介绍宣传,体现书画之乡风采,这也是促使书画市场发展的一个有力举措。 (作者系诏安县人大常委、诏安县书画收藏学会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