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师大马克思复习提纲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78666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师大马克思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徐师大马克思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徐师大马克思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徐师大马克思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徐师大马克思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师大马克思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师大马克思复习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产生、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等。 P2-3 P4-11 P8-9 含义:从不同的角度: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 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 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2、的学说。 从总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产生: 客观条件:物质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政治阶级条件 三大工人政治运动( 1831 年 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1848 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起义) 主观条件:社会科学基础: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 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自然科学基础 三大发现

3、(细胞学说,能量守 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 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 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 、了解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属性、根本特性、理论品质、生命力 根源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等。 P14-16 P2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4、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生命力根源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学习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1.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 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 2 。坚 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方法。 3. 学习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就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1. 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 的远大理想。 2.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5、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 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3.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 3 、了解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和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P10 P29 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 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4 、了解世界观和哲学的含义 P27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理论化、系

6、统化的世界观。 5 、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 P28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 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 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第二,它是解决其他 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它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常碰到的基本问题。 6 、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与斗争焦点。 P29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7

7、 、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及其基本观点。(补充) 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包括唯物辩证的历史 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某种主观精神(感觉、心灵、意志、意识、 观念)作为唯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变成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 世界本源和万物创造者 8 、掌握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P30-32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意义: 1. 坚持了彻底

8、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2.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 限性。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9 、掌握实践及其基本形式和特点。 P34-35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0 、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P32 基本内容: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物

9、质统一是多样性的 物质统一 意义:理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实践意义:它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11 、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P43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 律和范畴的钥匙。 3 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 矛盾分析法。 4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12 、了解发展的实质及新旧事物的区分 P41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新事物是指合乎

10、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 灭亡的东西 13 、了解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与和谐的关系。 P43-45 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 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 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 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

11、盾双方处于平衡、协 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的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 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 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14 、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P45-46 辩证关系:对立: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统一:第一,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 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 含和体现普遍性。第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义:这一原理是

12、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这一原理原理为 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认识方法。这一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 性关系的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5 、掌握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P46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量变是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 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

13、另一方面,质 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16 、掌握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P47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 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扬弃 ” 意义:第一,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既不能肯定一切,也 不能否定一切,在肯定中看到否定,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从否定中看到肯定,从 而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和状态。第二,辩证否定观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 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17 、掌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P47 第一,事物在高级阶段出现向出发点的回复,这种事物发展中的周期性,

14、使事物发展呈现 出曲折性。 第二,在新旧事物斗争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这也会使事物发展出现曲折性。 这一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人生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8 、了解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P30 P56-57 P54 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能动作用: 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本身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选

15、世界 19 、掌握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P64-65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0 、了解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P66 一条是 “ 从物到感觉、思想 ” 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即唯物论的反映论;一条是 “ 从感 觉、思想到物 “ 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即唯心论的先验论 21 、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P68-69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 ,是认识的初级阶级。 理性认识: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

16、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22 、掌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和重要意义。 P73-75 真理的绝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包括真理 内容的客观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近似的不完整的认识。它表明认识在广度上有待于扩展 ,在深度上有待于深化。 辩证关系: 1.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对立的,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相互区别,不能混淆。 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 有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总是通过绝对真理表现出来。 3. 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 相互转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不 断深化的过程。 意义: 1. 可以知道我们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 2. 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 23 、了解真理和谬误的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