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578647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6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编码:08441001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学时学时/ /学分:学分: 一 周 / 1 (其中上机学时:20 学时) 适用对象:适用对象:机械学院各专业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热能专业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交通土建专业等生物学院:包装工程、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指导教材:指导教材: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吉林大学 2005 版 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2、:1 材料力学 刘鸿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19922 Mechnics of Materials S.Timoshemke J.Gere.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gy,19783 材料力学范钦珊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材料力学初日德 聂毓琴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19955 材料力学聂毓琴 孟广伟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算法语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执笔人:执笔人:聂毓琴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是材料力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首次较全 面的

3、工程师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1 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 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合起 来; 3 综合运用了先修各门课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 机等课程)使相关单科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 4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5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要求参加设计者, 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 独

4、立分析, 判 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 列出理论依 据和导出设计公式, 独立编制计算程序, 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 并完成设计计 算说明书. 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该题目设计思想, 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 要求书写工整, 语言简练, 条理清楚, 明确, 表达完整. 具体内容应包括:(1)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 所求及零件图;(2)画出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 按比例标明尺寸, 载荷及支座等;(3)静不定结构要画出构件的基本静定系统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解过程;(4)画出全部內力图, 并标明可能的各危险截面;(5)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

5、分布规律图及由此而判定各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图;(6)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位置;117(7)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8)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理论根据,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必要的说明;(9)对变形及刚度分析要写明所用的能量法计算过程及必要的内力图和单位力图; (10)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征,最大应力,最小应力,平均应力,应力幅的 计算,所查 k, 各系数的依据,并绘出该构件的持久极限曲线,疲劳强度校核过 程及结果。2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1)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分析其原因,改进措施;(2)提高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3)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措施及建议。3材料力学课程

6、设计中的体会和收获,希望,要求,建议等。4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1)程序框图;(2)计算机程序(含必要的语言说明及标识符说明) ;(3)打印结果(结果数据要填写到设计计算说明书上) 。 三、学时分配:三、学时分配: 第四学期末至第五学期初(分散五周进行) (1)设计准备阶段(第四学期末 1 周) 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内容,结合设计题目复习材料 力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的步骤,方法和时间分配等; (2)从外力及变形分析入手,分析计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角 曲线;(第五学期初 2 天) (3)建立强度,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必要的公式推导;(第五学期初 3 天) (4)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通程序;(第五学期初 3 天) (5)上机计算并打印出结果;(第五学期初 2 天) (6)整理数据结果并书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第五学期初 1 周) (7)分析讨论设计和计算的合理性,优缺点及改进意见和措施;(第五学期初 3 天) (8)课程设计总结,答辩。 (第五学期初 2 天) 四、考核方式:四、考核方式: 1设计计算说明书占 60; 2编制计算机程序上机计算占 20; 3答辩占 20; 综合三方面按五分制评定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