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定位技术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78642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5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picc定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生儿picc定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picc定位技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保证双向或负向P波,在置管过程中,随着PICC导管的不 NICU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高能量断深入,P波的形态也发生着改变。 供应的重要技术,可长期留置,减轻疼痛刺激可能对于经上肢静脉、颈静脉及颞浅静脉置管,最 诱发的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操作方终进入上腔静脉的病例,当导管尖端位于外周静脉 便。但由于整个操作过程是盲穿,导管容易异位,时,心房内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无异;到达上腔静 很难保证每次都一步到位。目前,PICC置管后的胸脉时,P波振幅显著增高,出现高尖的P波;到达上 片定位是PICC定位的金标准,但仍存在一定的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

2、界处时,P波振幅最大;当导管进 端,如:无法在置管的同时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入右心房时,P波振幅降低或出现负向P波。因此, 如置管时已发生导管异位,在等待胸片结果回报的经上肢静脉、颈静脉及颞浅静脉置管时,只要P波形 时间内足以引起患儿的病情变化,严重者将危及生态和振幅发生变化,即提示导管进入上腔静脉(见 命;异位的导管经调管后需要重复摄片,增加了患图1、图2)。当上肢静脉、颈静脉及颞浅静脉血管 儿的射线损伤;如导管末端与胸椎椎体重合,或患儿条件差,可选择经大隐静脉、股静脉等下肢静脉置 体位导致纵隔遮挡导管等情况,将导致导管末端显管,当导管尖端位于外周静脉时,心房内心电图波 影不清晰。同时,有研

3、究认为新生儿拍片时穿刺侧形混乱;随着导管经髂外静脉至髂内静脉,再至髂 手臂摆放的体位非常重要,需要寻找一个相对稳总静脉,最终汇入下腔静脉时,出现高尖的QRS波, 定,经常采用的自然体位才能客观反映导管尖端稳但P波形态正常,与体表心电图无异;当导管尖端逐 定的位置。为寻求更简单、准确、安全的PICC定位渐接近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时,P波逐渐增高。 方法,医院第二新生儿内科病房自2015年1月起将因此,下肢置管时,只要出现高尖的QRS波及正常形 心房内心电导联定位法应用于新生儿PICC定位技态的P波,即提示导管进入下腔静脉(见图3)。 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015年第二新生儿内科病房已成

4、功完成181例 心房内心电导联定位法,是在PICC导管置管过病例的临床操作,一次置管成功162例,成功率为 程中,用电极经上腔静脉探入近心端拾取心房P波,89.5%,较之前盲穿时成功率72.9%有了明显提高。同 根据P波的特征性变化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的一种方时此技术作为判定标准,其敏感度为97%,特异度为 法。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72.8%。心房内心电导联定位法操作简单、定位准 下,心房除极的方向由右向左、由上向下,先向确,安全性高,保证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可在第一 前,再转向后,总的除极方向朝向左下偏后。心房时间进行调管,并减少了患儿的射线损伤,有很好 除极方向朝向导联的正侧,故在导联产生正向的临床应用价值。 的P波。P波的特异性改变是指P波高尖、振幅增大、新生儿PICC定位技术 应用心电导联确认导管尖端位置项目负责人 第二新生儿内科病房(护理单元) / 刘丹妮图1 PICC术前心电图图2 PICC术后心电图(上腔静脉)图3 PICC术后心电图(下腔静脉)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