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中企在美国融入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78142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机遇,中企在美国融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住机遇,中企在美国融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机遇,中企在美国融入发展(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3 要闻要闻2017年 4月 2日 星期日陈昌智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柬埔寨新华社金边 3月 31日电正在柬埔寨访问的全国人大常 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 3 月 31 日同柬国会主席韩桑林举行会 谈, 分别会见柬首相洪森和参议院代主席奈本纳。 陈昌智表示, 去年 10 月习近平主席对柬进行国事访问, 双方达成许多重要共识, 中柬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 应认真落实领导人达成的共识, 保持高层交往, 深化务实合 作, 使中柬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大进展。中国全国 人大愿同柬议会加强交流合作, 为中柬传统友谊注入新内涵。 柬领导人强调柬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积极评价中国 经济发展成就, 认

2、为中方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为地区国家带来 重要发展机遇, 愿同中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 实现共同发展。3月 31日,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在美国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参加 “中美元首会晤: 期 待与影响” 研讨会, 就中美关系和即将展开的 中美元首会晤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芮效俭在 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相信美中元首会晤 能取得成功, 因为双方都认识到了美中关系的 重要性, 并努力将美中关系带往更积极方向。 芮效俭说, 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双边关系之一。对美中而言, 彼此都是对对 方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如果两国关系恶化, 会造成很多潜在的后果, 两国领导人有足够的 智慧理解美中关系的重要

3、性。 对于中美元首即将在海湖庄园举行会 晤, 芮效俭认为这种形式很好, 双方领导人可 以在更加放松的状态中深入了解彼此, 有助 于解决复杂的外交问题。他认为, 这次两国 元首会晤时间安排得很早, 对推动美中关系 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双方领导人保持密切接 触, 对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管控分歧有好处。 芮效俭说, 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将讨论一系列重要议题。芮效俭担任美国外交 官时, 曾同中国领导人多次会面。他说, 中国 领导人对双边会晤准备充分, 对议题非常熟 悉, 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芮效俭出生在中国南京, 后来返回美国成 为外交官, 在他 40余年的外交生涯中, 大部分 时间都在同中国打

4、交道, 参与了中美建交等重 要历史事件, 并在上世纪 90年代出任美国驻 华大使, 见证了中美关系的风云变幻和稳步发 展。他说, 美中关系历史上曾经面临复杂的问题和棘手的挑战, 但两国都通过外交推动了问 题的解决。两国元首应在会晤中既讨论双方 有共同利益的问题, 同时也以相互尊重的方式 就两国存在的分歧进行磋商。如果双方以力 图取得进展而非制造障碍的方式进行沟通, 则 有望在十分困难的问题上取得进展。 中美经贸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芮 效俭认为, 美中贸易关系十分重要, 不能简单 以贸易顺差和逆差来衡量贸易关系。对于中 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 芮效俭建议美方 企业积极参与到 “一带一

5、路” 相关项目中, 因 为美国企业可以从中受益。 “相互尊重, 扩大 共同利益, 共同管控分 歧。 ” 芮效俭说, 这是他 对美中两国的建议。 (本 报 华 盛 顿 4 月 1日电)努力将美中关系带往更积极方向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本报驻美国记者张朋辉“一带一路” 工商协会联盟首届研讨会在开罗举行本报开罗 4月 1日电(记者韩晓明) 1日, 由中国工业经 济联合会和埃及企业家协会共同主办的 “一带一路” 工商协会 联盟首届研讨会 “一带一路” 中埃商务论坛在埃及首都开 罗举行。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一带一路” 工商协会联盟 秘书长熊梦、 埃及企业家协会常务董事穆罕穆德优素福等 300多位政界

6、和工商界代表出席。 论坛为期两天, 将围绕中国企业在埃投资、“一带一路” 工 商协会联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和投资关注重点等内容, 积极寻求中埃、 中非及成员国家间合作机遇, 推动双边及多边 经贸发展和产能合作, 分组讨论包括苏伊士运河经贸合作区、 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园区投资、 电子商务、 交通与物流、 银行与 金融业等议题。本报记者给芬兰前总理、 议会 外事委员会主席马蒂万哈宁打电 话约采访, 对方听说记者来自中国 的 人民日报 , 爽快应允。 我们的采访从 7 年前习近平作 为国家副主席访问芬兰谈起。时任 芬兰总理的万哈宁同在赫尔 辛基举行了会谈。万哈宁说, 当得 知有意前往拉普兰省罗瓦

7、涅 米市时, 他主动提出陪同。“我们在 赫尔辛基的会谈侧重政治和经贸, 在前往罗瓦涅米市的飞机上和参加 其他活动期间, 我们有更多的时间 全 面 讨 论 人 文 、 青 少 年 交 流 等 话 题。 ” 习近平主席给万哈宁印象最 深的是其坚毅不拔的性格。他说, 从最基层干起, 一步一步成长 为中国最高领导人。更可贵的是, 他 不仅能够做出高瞻远瞩的决定, 而且 能够坚定执行这些政策。“对政治家 而言, 做出承诺是容易的, 但履行承 诺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 万哈宁认为, 在英国 “脱欧” 、 美 国政策不明、 欧洲保护主义抬头等 背景下,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再怎么 强调也不为过。因此, 今年 年

8、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主 旨演讲中, 特别宣示国际合作、 开放 市场和多边主义等理念, 意义重大, 令人印象深刻。万哈宁强调, 世界 上很多问题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在 保护自身利益、 寻求双边解决方案 的同时, 不能损害第三方的利益。 国际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应当遵守共 同的规则, 维护国际多边体系。 今年是芬兰独立 100 周年。万 哈宁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这一特殊时 机访问芬兰, 是芬中两国传统友谊 的明证, 弥足珍贵。“有人说, 芬兰和 中国相隔遥远。其实我们很近, 坐 飞机只要 8 个小时。 ” 他认为, 芬兰 能够成为中国在北欧的最大贸易伙 伴之一,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芬兰同 中国的直

9、航非常成功, 拉近了两国距离。 万哈宁表示, 芬兰同中国经贸关系日趋密切, 双向投资更 加活跃, 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 芬兰与中国长期保持政治友 好、 互相尊重, 保证了经贸关系拥有良好氛围; 芬兰一些大企 业几十年来深耕中国市场, 建立了稳固渠道, 为后来者铺平道 路; 芬兰同中国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为芬兰的清洁能源、 森林工业和创 新科技产业提供了丰富的机遇。 万哈宁高度赞赏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他认为芬 兰可以多种方式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从陆路上, 已经有人 建议修建芬兰湾隧道, 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塔林, 从而接入 欧

10、亚铁路大通道。在空中, 芬兰希望多开通两国直航的飞机 航线, 比如前往拉普兰省的中国游客年增 40%以上, 中国直飞 罗瓦涅米并非不可能。芬兰还率先提出了北冰洋海底光缆计 划, 倡导建设北欧和亚洲国家间的 “信息丝绸之路” 。 万哈宁强调, 芬兰政界普遍秉持对华友好立场, 因为把对 华关系作为芬兰外交的优先方向符合芬兰利益。 (本报赫尔辛基 4月 1日电)优先发展对华关系符合芬兰利益访芬兰前总理、议会外事委员会主席马蒂万哈宁本报赴芬兰特派记者管克江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 达国家、 世界前两大经济体, 经贸关系具有很 强的互补性, 两国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双 赢的。建交 38年来,

11、中美经贸关系取得了长 足发展, 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 益。据统计, 2016 年, 中美双边货物贸易达 5196 亿美元, 比建交时增长了 207 倍。美中 贸委会统计称, 2015 年美中双边贸易和双向 投资为美国创造了约 260 万个就业岗位, 两 国经贸关系每年可帮助每个美国家庭节省 850美元。 以芝加哥为例, 目前约有 80家中国企业 在芝加哥及周边地区投资, 不仅为当地创造 大量工作机会, 也让当地社会看到了 “中国元 素” 的潜力。为 美 中 西 部 十 几 个 州企业 “输血”富迈克, 一位高瘦、 腼腆的美国小伙, 在 中国银行芝加哥分行已工作三年多。谈起工 作感受,

12、他对本报记者说,“在这里工作, 最大 的收获有三点。一是见证了公司的不断成 长, 二是业务上得到了提高, 三是学习了中 文。 ” 他说, 在这里工作很愉快, 大家相互信 任, 彼此关系融洽, 团队精神感染着每个人。 去年春节, 富迈克在员工聚会时还担任了中 文主持人。 富迈克只是中国银行芝加哥分行几十名 美国员工中的一员。“在芝加哥分行, 中国总 部只派过来 3 个人, 其余几十名员工都在当 地招聘” , 中国银行芝加哥分行总经理许可飞 向本报记者介绍, 美国员工克里斯从初级客 户经理做起, 现在已是营销部经理。作为企业的 “输血” 机构, 中国银行芝加 哥分行自 2013 年 3 月正式开业

13、以来, 业务已 从过去的贸易融资、 小额贷款拓展到现在支 持大型绿地投资、 项目融资和产业并购, 客户 群从中小企业到大型企业不等, 其业务项目 覆盖美国中西部十几个州, 有力支援了众多 中资企业客户走出来并发展壮大, 同时服务 美国当地企业, 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创 造就业岗位。市长时常提及的一个案例总部位于芝加哥的麦哲伦发展集团有限 公司总裁柯戴维, 与本报记者见面没几分钟, 就迫不及待地谈起去年 9月开工的大连万达 远景大厦地产项目。在芝加哥河与密歇根湖 交界处, 将矗立起一幢 95层、 高度位列芝加哥 第三的摩天大楼, 它集超五星级酒店、 商业住 宅、 私人俱乐部、 屋顶花园于一

14、体, 投资超过10 亿美元。操作这样一个大型项目, 中方企业只 派出了两个人, 负责财务核算、 项目落实、 与合 作伙伴协调等。大楼建设过程及之后投入运 营, 总共能为当地创造4500个就业岗位。 “万达集团在芝加哥建设远景大厦, 将为 芝加哥树立一个新地标, 展现这个城市的不 竭活力和雄心。 ”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洪磊在 远景大厦奠基仪式上说。而在芝加哥市长伊 曼纽尔看来, 这一项目具有重要意义。他说, 这是中国在美国最大的房地产投资项目, 不 仅为当地创造大量工作机会, 更重要的是, 它 将为芝加哥这个现代建筑之城增添又一道亮 丽的风景线。 芝加哥市招商局负责中国企业投资的官 员安德鲁斯皮

15、内利对本报记者说, 这一 10亿多美元的项目如今已成为伊曼纽尔市长时 常提及的一个成功案例。用伊曼纽尔的说 法, 万达集团在芝加哥投资, 说明他们对芝加 哥有信心, 这也将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到芝 加哥投资兴业。充分展示 “中国元素” 潜力在芝加哥投资的中国企业还包括中车青 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车四方) 。3月 16日, 中车四方在芝加哥举 行建厂动工仪式。总投资 1亿美元、 占地 275 亩的厂区即将破土动工, 标志着中国地铁出 口发达国家最高纪录订单的生产正式启动。 厂房建设将于 2018年 5月完工, 同年 10月完 成设备安装, 预计 11月份投入使用。正式投 产后,

16、 每年产能将不低于 168 辆地铁车辆。 新厂将成为芝加哥 36 年来的首家地铁车辆 制造厂, 至少为当地创造 169个就业机会。 “新厂建成后生产的地铁车辆, 将在美国 完成转向架组装和车辆总装及调试, 根据成 本核算, 车辆的本土化比例达到了 60%以上。 ” 中车四方美国公司总经理刘成永介绍说。 2014 年, 芝加哥交通管理局通过国际招 标采购 846 辆 7000 系地铁车辆, 用于更换芝 加哥地铁线上近一半旧车, 金额总计 13亿美 元的地铁车辆项目。中车四方于 2016年 3月 中标该项目, 并承诺在当地建厂。 在斯皮内利看来, 中车四方在芝加哥建 厂这一事件, 具有特别意义, 即中国企业参与 到美国的基础设施更新进程之中, 这一合作 方向与美国目前正准备实施的更新基础设施 计划能够有效对接。根据特朗普政府的计 划, 今后 10年内, 将投入 1万亿美元用于更新基础设施, 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PPP) 模 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选择。 刘成永认为, 中美企业互动进程中, 美方 合作伙伴对中国企业运营模式及企业文化的 认知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