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3578127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麦秸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 集 成 技 术 要 点随着农作物生产水平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以及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秸杆的绝对过剩现象日趋突出,秸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人身伤害、交通隐患、资源浪费等形势更加严峻,积极探索与当前耕作制度相适应的秸杆利用新途径势在必行。当前,在工业领域等其他途径用秸杆的消耗量还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推广秸杆还田培肥改土,是秸杆利用的主要出路。一、技术分析(一)秸杆还田的基本模式秸杆还田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还田。二是通过反刍动物牛、羊等过腹还田。三是通过堆沤发酵有机肥后与化肥混施于田间,即间接还田。(二)秸杆还田的技术优势分析秸杆还田的利弊,比较一致的

2、结论是:秸杆多年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平均年增加率为原耕层有机质含量的0.01%左右;有利于土壤全氮量和速效氮、磷、钾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的有效养分;有利于增加后季作物产量,增幅为 25%。2(三)技术集成的含义通过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技术。利用秸杆还田机械,根据机械化秸杆还田作业工艺规程,形成满足插秧机作业要求的稻作水田。通过合理的肥水运筹等农艺措施,促进机插稻在秸杆还田的土壤中正常生长发育,并实现优质、高产、稳产。(四)麦秸杆机械化还田的基本形式麦秸杆机械化还田可分为全量还田和高留茬还田两种基本形式。全量还田是指使用

3、带秸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并将碎秸杆均匀铺撒于田中,然后使用秸杆还田机进行耕整地作业。高留茬还田是指联合收割机在进行收获小麦时,切割留在高度为 30cm 左右,直立保留田中,取走已切割下的秸杆,再使用秸杆还田机进行耕整地作业。(五)麦秸杆还田对后季水稻品质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麦秸杆还田量在 0-600 公斤/亩、埋草深度在 5-10cm 范围内,随还草量的增加,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作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这些试验结论说明麦秸杆还田既有培肥增产的功能,又可提高稻米品质,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统一。3二、麦秸杆机械化

4、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路线1、秸秆切碎小麦收获时,用半喂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收获,留茬 1015cm,同时启动秸杆切碎装置,将秸杆切成 510cm 长度,并自动分撒于田面。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收获时,留高茬 30cm 左右,人工将脱粒后的麦秸杆匀撒于田面。注意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应在 30cm 左右。因为根茬越低,田面留草量越多,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田面留草量越少,预埋性越好。2、撒施基肥在水田条件下,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量为 0.54%。实施秸杆还田后,需补充氮量=还田秸杆量(0.54%秸杆含氮量)。由于麦秸含氮量在 0.5%左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缺氮症状。但为了加速还田秸

5、杆的腐解,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配合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 100 公斤秸杆增施纯氮 1kg 为宜,并根据基:蘖:穗肥比为 4:2:4 施用基肥,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在秸杆残体。3、放水泡田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时间以泡软秸杆、泡透土壤作层为准。4秸杆一般在放水浸泡 12 小时后基本软化,软化后的秸杆易于泥浆搅拌均匀,浸足水分软化后的秸杆一般不会直立于田间或漂浮于水面。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土壤酥松、团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透水性弱的土壤难于

6、泡透。一般沙、壤土浸泡 24 小时左右,粘土田块浸泡 3648 小时左右,即在还田作业前 12 天上水泡田。浸泡时间过短,耕作层泡不透,作业时土壤起浆底低,秸杆和泥浆不能充分混和,田面平整度降低;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埋草和起浆。要严格控制水层,以还田作业时水层田面高处见墩、低处有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 1-3cm;水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耕整平整度差;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4、还田作业( (1)机型)机型选择选择选择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还田机械。新型秸秆还田机械的特点是正确旋埋草,带水旋耕,

7、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埋草效果,同时,由旱旋耕改为带水旋耕,减轻了机械负荷和动力消耗,特别是提高了旋耕埋草田面平整度。降低了机械操作成5本,一次两遍作业,实现埋草和平整地,能满足后续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要求。( (2)机具作)机具作业业采取横竖两遍作业,一次完成埋草和平整地。第一遍顺田间长度采有无环节套耕作业法,避免漏耕,可适当重耕,以提高埋草效果;第二遍可采用“绕行法”找平,并适当提高作业速度,一次两遍完成埋草和平整地。注意要根据拖拉机动力,还田机具配备和土壤情况确定工作档位。( (3)耕)耕层层深度深度秸秆还田机的耕层作业深度与秸秆还田量、埋草率、麦草腐烂进度和稻米品质有关。有研究表明:在 5-1

8、5cm 耕层范围内,随旋耕深度的增加一次性作业埋草率提高,麦草起始腐烂时间、进度推迟(淹水条件下不同耕层温度差异所致),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下降。考虑到我省小麦当前产量水平,为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麦秸秆还田的适宜埋深为 5-10cm,有利于后作机插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 (4)田面特征)田面特征据有关试验观察,麦秆上水后第 5 天,呈灰褐色,浸出水混浊,开始腐烂;第 10 天田间气泡增多,水面发油花;第 15 天大量6起泡,臭味明显;第 25 天气泡减少,水层清晰,腐烂基本结束。5、机插作业由于麦草还田土壤环境发生变化,在进行机插作业与栽后管理时要充分考虑还田秸秆对插秧机作业质量与栽后水

9、稻生长发育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升机插稻的生产水平。( (1)沉)沉实实土壤土壤还田作业以后,要进行土壤沉实,以防止机插时飘秧、倒秧和栽插过深,影响分蘖和产量。土壤的沉实度要高于麦草不还田的田块,一般粘性土壤整地后应沉淀 2-3 天,土壤沉淀 1-2 天,砂性土壤沉淀 1 天。( (2)控制水)控制水层层机插作业时水层控制是关键。插秧机浮板和行走轮可实现田间表面秸秆的二次埋草。水层以 3cm 为宜,若水层过深,容易漂秧、漂秸秆。( (3)栽后管理)栽后管理与秸秆不还田的机插稻管理基本一致。只是秸秆还田土壤前期吸氮、后期增氮的特点,促使机插稻生长发育特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前期生产缓慢、中期

10、生产加快、后期生长活力增强。为此,要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措施,优化还田机插稻的群体质量。7主要注意三点:一是水稻移栽活棵后,及早排水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毒素,促根促蘖。二是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 80%时及时搁田、分次轻搁,以后实施硬板灌溉,防止倒伏。三是保持氮肥总用量与不还草稻田基本一致。基:蘖:穗肥比例以 5:2:3 为宜。即适度调高前期施肥比例,增加基蘖肥的用量,以缓解麦草腐烂耗氮矛盾。三、建议各地要加强农机与农艺部门的密切配合,研究和创新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新方法新工艺;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完善技术路线和操作规程:积极探索、总结玉米等其它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路线;研究开发秸秆其它利用途径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