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赏析论文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78076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器乐赏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族器乐赏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民族器乐赏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民族器乐赏析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民族器乐赏析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器乐赏析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器乐赏析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题目: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 美美论点: 中华民族巍巍五千年,华夏优秀文化 旷古烁今,文学之美,艺术之美,皆传于 世;诗文,古画,音乐,智慧等传统文化 门类各书异彩,民乐以她的气质,所蕴含 的历史特色当之无愧的谱写了中华传统文 化的艺术之美。关键词: 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艺术,特色, 联系与发展2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洋洋洒洒,幽默风趣,意蕴深厚,寓教于乐,古典之美,中华传统艺术之美,一学期的民族器乐赏析,让我感受到的,明白了的,民族音乐的魅力。民族音乐以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远古,还是盛唐,都弥散着民族音

2、乐的气息,共同构筑和诠释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一 以历史发展看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以历史发展看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融合。融合。源远流长,远古时代,打猎的呼喊声成为了最早的音乐;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华夏文明发展到了奴隶社会,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 “音”在商代甲古文中和言语的“言”是一个字,言在甲古文中是单管乐器的象形字,下边是口,上边是一支竖立的古代箫管,用嘴吹箫管而发音,这就是言的本意,

3、这正反映出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的音乐(歌唱)和语3言是密不可分的。埙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声音通透空灵,还记得课上敖老师关于勋的故事,让人在欢笑中明白了埙的特色。音乐就这样伴着王朝的起落,始终以她的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记录历史的艺术之美传承和发展着,在春秋、战国和秦汉,钟鼓音乐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形式。课上讲到的编钟和编磬流传至今,它的大型演奏仍然让我们有古朴和庄重的感觉,可以找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特征,而且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需要体会古代的情境,否则无法感受钟鼓乐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每个人在听到钟鼓乐的时候都会想到在朝堂之上君臣、竹简的环境,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在这里相辅相成,让人感受到时代

4、的色彩与深厚的文化。在封建社会渐渐步入鼎盛,魏、晋、盛唐,民族音乐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盛唐的弹拨乐得到了发展,琵琶,箜篌,在课上都欣赏了她的外形,琵琶曲也让人心驰神往,另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包括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至中原,极大丰富中国民族乐器的品种。随着朝代更迭,盛行弹拨乐的唐朝被以管弦乐为主的宋朝取代。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的更迭,也使得民族音乐的发展更加的丰富多彩,因此,民族音乐代表不同朝代的社会面貌,诠释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4元朝没有科举制度,于是大批的文人都转入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元曲因此具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进一步促进了它的繁盛。在这个问题上,李教授特

5、别强调了中国的元曲同外国歌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的元曲重要形成了一系列的曲牌名,每一个新的创作都是利用已经形成的曲牌名。转眼到了封建时代的末端到民国初年,民族音乐又进入了另一个发展时期。清朝以后,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乐器繁盛的时代,以明末清初出现的二胡就是这个时代民族乐器发展的一个缩影。汉人的音乐一直都是以“单字”居多,比如我们所熟知的萧、笛、琴、钟等。通常在乐器中出现的两个字的乐器多是外国传入中国民族音乐之中的,比如我们熟悉的唢呐、二胡等。二胡是从清末到民国绽放异彩的乐器,在课上讲到瞎子阿炳和刘天华,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二胡曲调在这个时代是悲怆,可以说民族音乐在这个时代是步履蹒跚的,音乐反映了

6、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此时也收到了冲击, 但民族音乐也以自己的艺术形式唤醒了大家对现实清醒认识。二胡用它的乐曲诠释着传统文化此时的阻碍,也用自己的魅力向着人民展示着民族音乐的坚强和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建国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民族音乐迎来了。中国建设战天斗地的气氛使社会各阶层群情5激昂,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由此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广泛开展,出现了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乐曲,如很多人熟悉的赛马、喜看麦田千层浪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有代表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民族音乐的一些旧的观念得到了剔除,很多西洋乐曲中的一些新的元素被借鉴。 从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一曲茉莉花

7、和二胡表演,以及现代民乐组合如女子十二乐坊在东南亚的如潮好评,到中国各地民族乐团在国际国内演出市场的日益活跃,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力量的积累正逐渐地转化为民族自信,也带来民族音乐的回归中国民乐正在交流与创新中走向复兴。我们走过了从古至今的民乐发展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融合,民乐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融合,她记录着历史,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的传承与发展,现在民族音乐广泛地流行与传播,以至于被世界所认可,正是由于她五千年传统文化带来的艺术的积淀,他们的相互融合,真正的让民族音乐绽放魅力的光彩。接着,让我们从一学期熟悉的民乐曲走进她与传统文化完美的契合。二 从乐曲的文化背景看民族音乐从乐曲的文化

8、背景看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化的艺术之美6开课之初,编钟编磬的音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沉而空灵的编钟,视频中古朴而庄重的环境,凸显出了秦汉时期,古代帝王之气尽显,让人感觉到了传统文化中的庄重和封建时代的禁锢,但宏大的气势也展现出古代皇族的威严。编磬,这个在上课之前并不认识,无法和编钟作出区别,但通过讲解和欣赏,石片制成的清脆声,在一场正规的大型演奏中是不可或缺的。了解到了编钟与编磬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发现从前的“渗人”的音乐,一样可以很有韵味,她赋予传统文化一种艺术的诠释和表现,让人回味。对于钟鼓乐,我们结合着历史可以感受到韵味,扬琴清脆悦耳“平易近人”的多,光是听可以

9、感受她的魅力。之前听过扬琴演奏,悦耳动听,但是记忆不深,课上的接触,真正的对她记忆深刻,并不是因为技艺更高深,而是因为她的背景以及她的故事。清晰记得“林冲夜奔”,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威武,风雪山神庙的无奈、解脱和洒脱;带着期待和寻找,寻找乐曲与故事的契合,一切是那么美,前面节奏的平缓优美,到后面风雪山神庙的紧张激烈,高速的旋律,让人惊叹演奏的难度和高度,让一首扬琴曲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更加让人感动的,我想是敖老师为自己父亲所作,在演奏方式有自己的创新,虽然我们并不专业,但是可以看到这种创新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这首7曲子背后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是感动是真感情,是真的艺术的魅力。我想真正的民乐艺术正是在

10、我们传统文化的背景中融合以及人的感情的表现,互相映衬,民乐的艺术魅力不仅仅是悠扬的旋律,更是传统文化艺术之美的享受。高山流水道尽了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难觅的珍惜,让古琴的优美演绎出了高山流水的意境,在讲解中,让我们也明白了知音难求;在另一位专业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古琴的历史背景,以及她的珍贵,包括至今名琴仍漂流海外的感叹;在介绍古琴谱,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民乐用自己的魅力展现出了这一点,让古琴她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乐器,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这里,一学期,给了我们很多,十面埋伏、梦驼铃,学长的笛子独奏和讲解,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民乐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的正式那些传统的文化和

11、故事,如“孔雀东南飞”,凄美的爱情故事,民乐演奏相得益彰!我想,这一学期的民乐欣赏,让我们明白了民族音乐,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下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因此我想中华民族巍巍五千年,华夏优秀文化旷古烁今,文学之美,艺术之美,皆传于世;诗文,古画,音乐,智慧等传统文化门类各书异彩,民乐以她的气质,所蕴含的历史特色当之无愧的谱写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8三 结课后的一些感受与建议:结课后的一些感受与建议:转眼间,12 周课程已经结束,对于我这个从未接触过民族乐器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非常不同的经历,在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下,我渐渐对民乐有所了解,并逐渐喜欢上了它,并通过这 12 周的学习,陶冶了情操

12、,提升了自己的品味,我觉得,对于我们工科学生来说,这节课不仅仅是选修课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民乐不同于通信那么理论化,更多的是偏向于精神层面上,加上老师有是那么善良,因此这门课对于我来说根部毫无枯燥可言,民族乐曲使我在复杂的工科理论学习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品味的提升。今后如果有人问我选课选什么好,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推荐中国民族器乐曲赏析这门课给他。这门课无论是老师还是课程都让人感觉到一丝放松与诚意,轻松的上可氛围,老师生动的课程讲解,引人入胜的动听歌曲,无不是吸引人之所在,因此这门课我一次都没有缺席、请假过,因为我明白这节课的价值,对于那些缺课的同学我也没有权利去施加评论,只能说他们没这个福分去享受了这份“盛宴”了。我想论文中我写到民族音乐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音”在商代甲古文中和言语的“言”是一个字,所以在欣赏民乐同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下简单朗诵稿,让大家在欣赏中读,更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让大家进入那种9情境和状态,更是一种艺术魅力的享受!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感谢敖老师您让我有机会学到这门富有价值的课程,并在此对老师您那一学期的辛劳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老师,谢谢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